看電影時, 一些大人會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電影里面的故事不能完全相信, 尤其是不能輕易模仿?!?/p>
可是, 作為一個大人, 我卻在電影《返家十萬里》中找到了靈感, 要完成一件“大事兒”。電影中,一位父親帶著女兒,領(lǐng)著一群加拿大雁,從加拿大飛到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野生保護區(qū)。生活里, 我要駕駛飛機, 送一群候鳥回家, 盡管此時的我已經(jīng)是白發(fā)蒼蒼的老頭子。
1 關(guān)于我
我叫約翰內(nèi)斯 · 弗里茨,是一名奧地利的生物學(xué)家,1997 年,一家動物園向我所在的研究中心提供了一批隱鹮(huán),此后我便與這群小家伙們結(jié)緣了。
它們是一群有故事的鳥兒。實驗室內(nèi),隱鹮們輕聲鳴叫,它們?nèi)砼谏挠鹈翊┲股亩Y服,神秘又高貴。羽毛上的銅綠和紫羅蘭色,仿佛是虹彩的碎片灑落在它們身上,為那套黑色禮服增添了幾分美感。邁著步子時,它們仰著那呈紅色的面部,光禿禿的小腦袋偶爾一歪,似乎在沉思,竟帶著幾分可愛。
這些原本住在荒蕪、半沙漠或巖石環(huán)境中的居民,因為被非洲一些部落的人們捕殺,在當(dāng)?shù)爻闪恕巴雒健薄<由纤鼈冏陨矸敝乘俣容^慢,又喜歡在懸崖壁架上或陡坡上的巨石間筑巢,好不容易出生的雛鳥稍有不慎就容易失去生命,加之氣候變化、人類對其棲息地的干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據(jù)悉,歐洲的野生隱鹮已滅絕,只能偶爾在摩洛哥和敘利亞等地區(qū)遇見少量隱鹮的身影。為了保護它們,有人將它們帶到了動物園飼養(yǎng)、繁殖。
大家結(jié)合實際進行研討后,認為將它們放歸大自然,更有利于成長與繁衍??墒撬鼈兪呛蝤B,在動物園出生長大后,無法從父母那里獲得遷徙路線,導(dǎo)致我們的“放歸行動”效果不理想。
2 鳥兒的“新媽媽”
隱鹮有一種叫做“印隨行為”的本能行為,即把剛出生見到的第一個大的、會動的物體當(dāng)成媽媽。我利用這一本能行為,等待鳥兒破殼而出,便冒充它們的媽媽,照顧它們。建立了信任后,我想到了一個“瘋狂的舉動”————駕駛飛機,帶著這群小家伙遷徙!
誰也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有效果,但我要嘗試一下。
為了行動能夠順利進行,我改裝了一個超輕型滑翔機,當(dāng)上了一名飛機駕駛員,經(jīng)過多次嘗試,我熟悉了駕駛飛機的方法,還找到了一條可以送隱鹮回歸大自然的路線。與此同時,為了讓鳥兒們認識滑翔機這一位“新朋友”,我每天都會帶著隱鹮去滑翔機旁,讓它們熟悉滑翔機的外形和聲音,還會讓滑翔機和鳥兒們一起飛翔,以便于它們?nèi)蘸罂梢愿匣铏C的步伐,飛向大自然。
經(jīng)過一番努力,我于 2004 年成功護送第一批隱鹮飛往意大利。更讓我欣喜的是,一年后,隱鹮遷徙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后來,還將這條遷徙之路教給了它們的孩子。
一年又一年,我?guī)е慌忠慌碾[鹮飛向藍天,將它們送回了大自然的懷抱里。我做這件事的時候,也打動了別的小伙伴,我們一起去當(dāng)隱鹮的“媽媽”,將它們一只只地送歸大自然。
每一次看見它們在藍天飛翔,在森林嬉戲,我們的臉上都會露出欣喜之色。
文中圖片來自https://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