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油松是我國特有樹種,抗逆性強,生態(tài)價值與經(jīng)濟價值較高,在北方地區(qū)得到廣泛種植。為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鞏固綠化成果,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從采種與種子處理、育苗地選擇與整理、播種、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方面總結北方地區(qū)油松育苗技術,從選地整地、苗木栽植、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剪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北方地區(qū)油松造林技術。
關鍵詞 油松;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北方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S791.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54
油松根系發(fā)達,耐寒、耐旱、耐貧瘠等優(yōu)勢明顯,可適應較為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油松樹形高大美觀,針葉翠綠,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油松能夠吸滯粉塵,防風作用明顯,有助于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較高的生態(tài)價值。近年來,北方地區(qū)綠化造林工作持續(xù)深入推進,油松作為我國特有樹種,在北方地區(qū)得到十分廣泛的種植。為進一步鞏固綠化造林成果,基于北方地區(qū)油松造林實踐,總結油松育苗造林技術,以期為油松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
1 油松育苗技術
1.1 采種與種子處理
在北方地區(qū),于每年10月選擇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母樹,采集成熟的油松球果。然后于向陽處晾曬球果。晾曬數(shù)天后,球果自行裂開,采用人工敲打方法使種子自動脫離,清除種子中的雜質(zhì)后,在陰涼干燥區(qū)域貯藏。
油松種子具有堅硬的外殼,播種前可將其浸泡于0.5%高錳酸鉀溶液中,持續(xù)浸泡3 h,再用溫水浸種12 h,自然冷卻后,將種子放在濕潤的紗布上進行催芽,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25 ℃左右,期間勤檢查、澆水,保持紗布處于濕潤狀態(tài),待1/3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
1.2 育苗地選擇與整理
結合油松生長習性,合理選擇育苗地。一般來講,育苗地應具備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和排灌便捷等條件,土壤以酸性或中性砂壤土為宜。選好育苗地后,在秋季土壤未封凍前深翻30 cm,全面清除各類雜質(zhì),如石塊、枯枝等。然后制作苗床,苗床高15.0 cm、寬1.0~1.2 m,長度一般為10.0 m左右。
1.3 播種
北方地區(qū)冬季寒冷,不利于油松幼苗生長,因此通常選擇春季播種,4—5月氣溫升高,為最佳播種時機。播種前,開挖播種溝,播種溝的行距、播幅分別控制在15~20 cm、5~6 cm,在溝內(nèi)均勻撒施油松種子,確保種子能夠緊密接觸溝內(nèi)土壤,每667 m2播種量控制在20 kg左右[1]。
1.4 苗期管理
在澆水方面,由于油松種子經(jīng)過催芽處理,通常播種后10 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工作人員應密切關注苗床濕度,及時澆水,保持土壤表層呈濕潤狀態(tài)。盡量選用噴霧澆水方式,避免沖出幼苗根系。進入速生期后,苗木生長速度加快,需水量變大,更要重視澆灌工作,避免因水分不足而影響幼苗生長。
在施肥方面,油松播種前應施用充足底肥,可每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和硫酸二銨3 500 kg與30 kg。翌年,應結合油松幼苗生長情況及時追施氮磷鉀肥,如每667 m2可施硫酸銨10 kg;越冬之前,可向苗木葉片噴施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為苗木木質(zhì)化提供有利條件[2]。
在油松苗木生長過程中,育苗地易滋生雜草。為避免雜草與苗木爭奪水分和養(yǎng)分,工作人員要及時除草,徹底清除育苗地的各種雜草。在除草的同時開展松土作業(yè),深度控制在2~4 cm,以改善土壤透氣性,為苗木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1.5 苗木出圃
油松苗木經(jīng)過2年生長后,即可出圃,用于移栽造林。油松造林苗木應精選健壯苗木,確保苗木頂芽飽滿,沒有機械損傷與病蟲害,地徑在0.4 cm以上,主根長度在20.0 cm以上,且苗高不能低于15.0 cm。
2 油松造林技術
2.1 選地整地
油松喜陰,因此盡量選擇在陰坡、半陰坡造林,確保造林地土層深厚,土壤pH值在6.5~7.5。
選定造林地后,全面清除造林地的枯枝、雜草、灌木等,提前開挖栽植穴,株行距為1 m×2 m。若采取苗木帶土球移栽方式,栽植穴的直徑應為苗木土球直徑的1.2倍,穴深40~60 cm;若采取裸根苗移栽方式,栽植穴的直徑為50 cm,穴深30 cm,統(tǒng)一控制上下寬度[3]。
2.2 苗木栽植
在北方地區(qū),通常在4月中旬實施油松苗木栽植作業(yè),將苗木直立放入提前挖好的栽植穴內(nèi),保持苗木根系充分舒展,回土至栽植穴2/3時,輕提苗木,確保苗木根系能夠緊密接觸土壤,然后繼續(xù)回土,最終回土高度應持平于苗木原土痕,并在上面覆蓋1層松土,澆1次透水。
2.3 水肥管理
在灌溉方面,油松耐旱、耐貧瘠,但幼苗的抗逆性不強。因此,在油松苗木栽植后,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使苗木順利成活。苗木栽植后,及時灌溉,經(jīng)過7 d左右再次灌溉,之后結合氣候狀況與土壤濕度,靈活確定灌溉次數(shù)和灌溉量。盡量選擇在早上和傍晚灌溉,中午陽光正盛,氣溫較高,水分蒸發(fā)速度較快,易影響灌溉效果。
在施肥方面,盡量選用氮磷鉀復合肥,油松栽植后的前3年,每年分別在春季、夏季、秋季進行1次追肥,每次每株施復合肥0.5~1.0 kg,以滿足苗木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為提高施肥效率,可以同步開展灌溉、施肥作業(yè),或在雨后施肥,使苗木根系能夠充分吸收肥料中的養(yǎng)分。經(jīng)過3年追肥后,結合苗木生長情況,可逐漸停止施肥。
2.4 松土除草
在北方地區(qū),通常油松林的土壤條件比較優(yōu)良,易滋生雜草。因此,在油松生長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及時除草。例如,春季苗木生長速度較快,需水需肥量較大,如果出現(xiàn)雜草,及時除去,避免影響苗木生長。在除草的同時開展松土作業(yè),深度為5~10 cm,以改善土壤環(huán)境,促進苗木根系生長發(fā)育。需要注意的是,在松土的過程中,堅持“里淺外深”的原則,避免損傷苗木根系。苗木生長3~5年后,已具備一定的高度,雜草對其影響較小,可不再開展除草作業(yè)。
2.5 修剪
在科學的養(yǎng)護管理下,油松苗木的生長速度較快,易出現(xiàn)枝條過密的情況,對主枝生長產(chǎn)生不良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工作人員要在油松休眠期開展修剪作業(yè),將競爭枝、徒長枝、病蟲枝等剪除,在改善樹形的基礎上,使主枝獲取充足的養(yǎng)分和光照??筛鶕?jù)油松長勢,3~5年修剪1次[4]。
2.6 病蟲害防治
2.6.1 松樹腐爛病
在北方地區(qū),松樹腐爛病是油松常見病害之一。松樹腐爛病主要為害油松主干、主枝及側枝等,通常可分為干腐型與枝枯型兩種。干腐型松樹腐爛病主要發(fā)生在油松主干部位,初期主干病部皮層變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流膠情況。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部逐漸變硬,樹皮脫落。枝枯型松樹腐爛病主要發(fā)生在油松側枝上,初期感病枝條顏色并未發(fā)生變化,但皮層變軟,松針失水嚴重且顏色變?yōu)榛揖G色,逐漸干枯,枝條多為紅褐色,病害中后期枝條外皮與松針逐漸脫落,枝條干枯死亡[5]。在北方地區(qū),松樹腐爛病病原菌通常于油松枝干病斑與枯死枝上越冬,翌年春季氣溫升高時,自油松傷口侵入。如果油松林缺乏良好肥水條件,地勢低洼積水,林木具有較多傷口,或在管理過程中偏施氮肥,松樹腐爛病往往發(fā)生嚴重。
為防治松樹腐爛病,應充分重視油松的養(yǎng)護管理,均衡施肥,及時澆水;盡量不要在低洼區(qū)域造林,如果雨季雨水較多,林地出現(xiàn)積水情況,應及時排水;在苗木修剪過程中,規(guī)范操作,盡量不要使苗木出現(xiàn)機械傷口;油松感病后,及時修枝間伐,將病枝帶到林外統(tǒng)一焚燒,減少病源,也可用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100倍液等藥物進行噴施。
2.6.2 松針銹病
松針銹病主要為害油松針葉,易導致松針脫落,對油松生長造成嚴重影響。病害發(fā)生初期,有褪綠斑出現(xiàn)于染病針葉上,病斑正面有較多褐色小點,病斑對側生出疤囊。隨著病情加重,油松針葉逐漸脫落,主枝長度減小,甚至出現(xiàn)松枝干枯情況。在北方地區(qū),松針銹病病原菌通常于油松針葉上越冬,翌年以銹孢子的形式隨風雨傳播,一枝黃花、紫菀是該病的轉主寄主。
為防治松針銹病,應將油松林周邊的一枝黃花、紫菀等轉主寄主全面清除,減少病害傳染源;病害發(fā)生后,可用0.5°Bé石硫合劑進行噴施[6]。
2.6.3 松落針病
松落針病主要為害油松針葉。染病初期,針葉上有黃色斑點出現(xi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后,病斑轉變?yōu)榈稚?,針葉逐漸干枯脫落,但染病的2年生針葉一般不會脫落,染病的3~4年生針葉脫落較多。在北方地區(qū),松落針病發(fā)生范圍較廣,每年4—5月子囊孢子產(chǎn)生,隨風雨傳播侵染油松。林地溫濕度與油松生長情況是影響該病發(fā)生的關鍵因素,若油松長勢較差、林地溫濕度較高,該病往往發(fā)生嚴重[7]。
為防治松落針病,在油松造林時應積極營造混交林,切斷病害傳播途徑;結合油松的生長規(guī)律,科學開展栽培管理作業(yè),如嚴格控制栽植密度,不要過密栽植,定植后及時清除雜草,澆水施肥等,增強苗木長勢;在日常管護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病葉,第一時間清除,采用深埋、焚燒等方式處理,減少林區(qū)病源;病害發(fā)生后,可使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物進行噴施。
2.6.4 油松毛蟲
在北方地區(qū),油松毛蟲是油松常見害蟲之一,具有較大的發(fā)生量與較廣的危害面,對油松生長產(chǎn)生嚴重影響。油松毛蟲主要以幼蟲大量取食油松針葉,導致針葉逐漸枯萎卷縮。油松毛蟲成蟲的趨光性明顯,遷飛能力較強。在北方地區(qū),油松毛蟲每年大多發(fā)生1代,4齡幼蟲于枯枝落葉內(nèi)、石塊下或林地凹坑中越冬,翌年4月氣溫升高后開始活動。
為防治油松毛蟲,做好林地管理工作,每年及時清理林地的枯枝落葉,修剪蟲枝;油松毛蟲成蟲的趨光性明顯,可在成蟲羽化期在林間掛設黑光燈,有效消滅成蟲;可結合林地實際情況,引入赤眼蜂等天敵生物,有效控制油松毛蟲數(shù)量[8];若蟲害較為嚴重,可噴施2%安得利粉劑或25%滅幼脲懸浮劑2 000~4 000倍液,使成蟲無法正常產(chǎn)卵,避免蟲害進一步發(fā)展。
2.6.5 松大蚜
松大蚜主要以成蟲與若蟲刺吸油松枝干的汁液,對油松生長威脅較大。如果蟲害較為嚴重,油松針葉尖端會呈現(xiàn)干紅狀態(tài),有黃紅色斑出現(xiàn)于針葉上,后期可導致大量針葉脫落。同時,松大蚜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大量蜜露覆蓋針葉,提高煤污病的發(fā)生概率。在北方地區(qū),松大蚜每年可發(fā)生10余代,以蟲卵形式于針葉上越冬,翌年4月逐漸孵化。
為防治松大蚜,應做好油松幼林的撫育管理,冬季及時剪除帶有蟲卵的針葉,于林外統(tǒng)一燒毀,消滅蟲源;蟲害發(fā)生后,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50%樂果乳油1 000倍液等藥物進行噴施,或在樹干基部打孔注射50%氧化樂果乳油10倍液,也可將藥環(huán)涂在刮去老皮的樹干上。
2.6.6 松果梢斑螟
松果梢斑螟在北方油松栽植區(qū)域廣泛分布,對油松生長有較大影響。松果梢斑螟主要以幼蟲蛀食油松嫩梢、主梢與球果,嫩梢部位發(fā)生蟲害后,逐漸彎曲枯萎;主梢受害后,易出現(xiàn)“禿頂”情況;球果受害后,易干縮或畸形,難以正常結實。在北方地區(qū),松果梢斑螟一般每年發(fā)生1代,初齡幼蟲于受害球果或嫩梢內(nèi)越冬,翌年春季幼蟲出來活動,大量取食嫩梢與球果。成蟲一般于6月出現(xiàn),在油松嫩梢、葉鞘基部、球果鱗片、針葉凹面等部位產(chǎn)卵,經(jīng)過30 d左右蟲卵逐漸孵化,初孵幼蟲少量取食球果或嫩梢。
為防治松果梢斑螟,應加強油松幼林管理,結合土壤條件與油松長勢,科學施肥灌水,增強苗木長勢;在修剪油松枝條時,盡量由專業(yè)人士操作,確保切口平滑,避免枝干出現(xiàn)較多傷口;在日常管理中,及時摘除蟲果與蟲枝,降低蟲口密度;松果梢斑螟成蟲的趨光性明顯,可在林間設置黑光燈、高壓汞燈等,對成蟲進行誘殺;松果梢斑螟的天敵生物較多,如姬蜂、松毛蟲赤眼蜂等,結合林地實際情況釋放天敵,控制害蟲基數(shù);在蟲害發(fā)生較為嚴重的區(qū)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等藥物進行噴施。
3 結語
油松具有較高的生態(tài)價值與經(jīng)濟價值,在北方地區(qū)林業(yè)生產(chǎn)中得到廣泛應用。油松的抗逆性強,栽植難度相對較小,但如果沒有規(guī)范栽植,或養(yǎng)護管理不夠科學,易影響油松長勢。因此,深入了解油松的生長習性,科學制訂栽培管理計劃,科學施肥澆水,保障油松茁壯生長。此外,充分重視油松病蟲害防治工作,認真總結各類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與影響因素,從栽培管理、合理用藥等多個方面采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提高造林成效。
參考文獻:
[1] 賀徐琴.油松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J].江西農(nóng)業(yè),2022(20):70-71.
[2] 周娜.北方油松的栽培管理技術[J].廣東蠶業(yè),2022,56(1):112-114.
[3] 洪彥龍.油松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種子科技,2022,40(16):124-126.
[4] 張文偉.油松育苗栽培要點和病蟲害防治管理研究[J].新農(nóng)業(yè),2022(22):45-46.
[5] 張旭東.遼寧阜新油松造林技術[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23,26(3):122-124.
[6] 曹成芳.油松造林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J].河北農(nóng)機,2022(18):142-144.
[7] 張慧,聶正英,張永鑫,等.萬家溝管理站油松病蟲害防治對策[J].內(nèi)蒙古林業(yè),2022(12):40-42.
[8] 劉霞暉,侯攻科.油松育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22(16):64-66.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