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公園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們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的重要載體。但隨著城市快速發(fā)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園設施老化、景觀功能退化等問題日益突顯,急需進行改造提升。為加快實現城市更新,著力打造宜居、綠色城市,以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天香公園改造為例,分析在城市更新視角下天香公園改造理念、思路、內容、創(chuàng)新點及成效,采用更新織補的理念,通過保留、維護和提升的方法,修復公園設施、空間環(huán)境。
關鍵詞 城市更新;公園景觀;提升策略;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天香公園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47
城市更新是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推進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目的就是讓城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慧,讓市民的生活更舒心、更安全、更幸福。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休閑、活動、游憩的城市空間[1]。隨著現代化城市的建設,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園景觀功能退化、設施老化,景觀功能分區(qū)不合理等問題進一步突顯,急需進行改造提升[2]。例如,在景觀改造設計中運用生態(tài)理念,修復公園中被破壞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用更新織補的理念,修復公園設施、空間環(huán)境和景觀風貌,提升公園特色和活力,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有設施資源,并融入和發(fā)揚地域文化特色,打造集休閑娛樂、科普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公園,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休閑環(huán)境[3-4]?;诖耍P者以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天香公園的改造為例,對改造原則、理念、內容、技術等進行分析探討,以期為老舊公園改造提供參考。
1 天香公園改造項目背景
2021年,《淄博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全域公園城市的意見》提出,以全域性、均衡性、功能化、景觀化及特色化為原則,統(tǒng)籌布局城市公園、社區(qū)公園、節(jié)點公園、街頭游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及郊野公園等多種類型公園,以不同年齡層次市民的需求為重點,大量增設游樂、休閑、體育健身、文化、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構建“全域大公園、門前微綠地”的公園體系。改造項目是在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建設全域公園城市的實踐背景下提出的,以“絲綢文化”為背景,采用保留、修復、更新的手法,對城市老舊公園進行景觀再造。
2 天香公園概況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是一座歷史悠久且充滿活力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重鎮(zhèn),素有“旱碼頭”“金周村”“絲綢之鄉(xiāng)”等盛譽。天香公園位于周村區(qū)北部,北、南、西緊鄰城市主干道電廠路、機場路和東門路,東南側緊鄰絲綢路小學,總面積8.6 hm2。該公園是周村區(qū)的綜合性公園,原址為垃圾場和農田,規(guī)劃以周村區(qū)歷史文化元素“天香絹”為主題,故取名為天香公園,于19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該公園四周皆為居住區(qū),兼具社區(qū)公園功能,是城區(qū)北部居民健身及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
天香公園建成時間較長,自然資源豐富,園內可保留利用的樹木較多;園內有湖泊和土山地形;公園四周皆為居住區(qū),因此具有濃厚的公共生活氛圍及較為固定的使用人群。
但與此同時,天香公園因建成時間較早,設計思路及理念過于老舊,在景觀及功能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5個方面。1)基礎設施方面,園內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區(qū)不明確,缺少舉行大型活動的場所和健身步道,場地過于平整且分散,基礎設施損毀嚴重。2)道路交通方面,園內主要道路不閉環(huán),各級道路分級不明確,南北西3個主入口均有臺階,車輛無法出入,南入口空間過于瑣碎,軸線不清晰,西入口軸線太長,缺少過渡空間,且各主入口缺少停車場地。3)水體景觀方面,園內湖面12 400 m2,內含3個島嶼,湖岸為垂直駁岸,由毛石砌筑,部分已出現塌陷、脫落現象,存在極大安全隱患。4)植物配置方面,植物配置雜亂,植物層次、季相效果不明顯,植被單一,部分綠地存在黃土裸露現象。5)公園文化方面,地域人文不突出,沒有體現公園主題,無法反映周村區(qū)的人文歷史和精神文明風貌。
3 天香公園改造理念及思路
3.1 理念
3.1.1 注重以人為本,提升服務設施品質
堅持以人為本、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統(tǒng)籌規(guī)劃布局,完善功能分區(qū),適當增加活動場地和活動設施,滿足市民、游客的休閑、健身等需求,增設兒童活動空間、親水休閑空間,營造更加親民的優(yōu)美公園環(huán)境[5]。重點完善廁所、風雨亭、標識牌、垃圾箱、園林座椅等服務設施,完善各種無障礙設施,把景觀塑造、休閑游憩、體育健身、科普教育、文化宣傳等功能結合起來,營造人與環(huán)境和諧共生的氛圍,將天香公園建設成景觀優(yōu)美、功能完善的綜合性城市社區(qū)公園。
3.1.2 注重環(huán)保理念,推進節(jié)約型綠化建設
加強雨水收集,把雨水匯集至人工湖,污水從地下管道進入城市污水管網;建設生態(tài)駁岸,精選水生植物達到凈水環(huán)保效果。
3.1.3 打破原有封閉格局,促進公園與城市相融
梳理天香公園建筑設施,更新原有綠地,改造公園南、北及西側主入口,利用敞開式設計,提高公園邊界的透空率,促進其與城市公共空間真正融合。
3.1.4 注重科技先行,提升公園管理水平
建設可視化數字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在公園重點地區(qū)安裝視頻監(jiān)控、電子顯示屏等設施,對園區(qū)進行全方位覆蓋,實時跟蹤監(jiān)測采集公園水體、休閑設施、活動人群、氣象環(huán)境等數據,實現數據遠程傳輸,減輕巡查管理強度,提升應急響應和風險處置能力。
3.1.5 滿足人們文化需求,將廉政文化融入公園建設
結合公園改造提升,于公園南門設立“廉政主題公園”標識牌,借助沿湖步道和公園主環(huán)路,設計廉政教育觀賞路線,采用廉吏故事展牌、廉政格言展牌、廉政宣傳欄等多種形式,精心打造養(yǎng)廉池、清風林、初心路、正氣路等具有廉政文化亮點的園林景點,表現廉政文化特色,將天香公園打造成淄博市首個廉政主題公園。
3.2 思路
1)布局。完善天香公園內游園路線,梳理并整合各功能分區(qū),強化公園整體性與統(tǒng)一性,做到功能緊湊、動靜分離;重塑假山,整理湖面,運用地形造景,做到土方平衡。
2)交通。在天香公園現狀道路基礎上進行路面改造,通過挖填土方改變局部道路走向,增加健康步道與水景的互動,強化環(huán)路串聯,建設停車場,做到人車分流,實現靜態(tài)交通。
3)水體。保留天香公園原有水體和山體的主要形態(tài),僅對輪廓進行微調,豐富并拓展水面邊界,盡可能少動土方,多設微地形,減少碳排放量;利用自然地形高差,使雨水可以匯集到場地湖泊中,建設公園海綿系統(tǒng),增強公園“彈性”;運用自然生態(tài)駁岸,強化水生態(tài)、水景觀。
4)植物。盡可能對天香公園內的大樹進行保留和利用,在植物種植上遵循“適地適樹”理念,以“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綠”為原則,種植易于養(yǎng)護管理的植物,結合功能分區(qū)強化植物主題。
5)人文。以地域文化為載體,運用景觀小品展示等方式將地域文化、人文歷史滲透到公園景觀中,實現人文與景觀的融合展示。
4 天香公園改造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
4.1 內容
天香公園改造總體布局如圖1所示?;诔鞘懈乱暯牵煜愎珗@對公園入口、中心湖區(qū)、綜合運動區(qū)、兒童活動區(qū)、安靜休閑區(qū)等進行了優(yōu)化升級。
1)公園入口。以天香公園南入口為主入口,優(yōu)化原有道路廣場,塑造親民的活動空間,尤其是利用大量原有樹木呈現不同的景觀空間。南入口處鋪設直通湖邊的景觀大道,中間的條形綠地種植銀杏,突出樹木高聳挺拔的景觀效果,兩側綠化以保留原有大樹及草坪為主,新栽植部分地被和花卉,營造開敞大氣的主入口景觀。
2)中心湖區(qū)。對天香公園湖面重新進行改造,沿湖駁岸由原來單一的垂直硬質駁岸改造成觀景平臺、生態(tài)植物種植區(qū)域、觀景臺階、折橋等,利用原有的垂柳與之搭配,體現不同的景觀效果。增加景觀廊架,在豐富沿岸景觀的同時,提高湖岸的觀賞性和實用性。改造后建設緩坡入水駁岸,并種植具有凈水功能的水生植物,實現生態(tài)恢復。
3)綜合運動區(qū)。結合天香公園東南側周村區(qū)絲綢路小學運動場,在公園東側增設籃球場、滑板場、足球場等體育運動功能區(qū),與學校運動場分時段對外開放相結合,形成學校、社會共用體育運動場地的格局,提高場地使用效率,真正實現全域公園全民共享。
4)兒童活動區(qū)。將天香公園原有步道西側土山進行地形平整改造,開辟兒童專用活動場地,將原有水溪改造成流線型兒童活動沙池,新增彩虹廊架及各種兒童游樂設施,顏色風格協調統(tǒng)一。為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玩樂需求,按照年齡段分區(qū)域擺放游樂設施,地面采用塑膠鋪裝,營造舒適安全的游樂空間。
5)安靜休閑區(qū)。位于天香公園山體北部的安靜休閑區(qū),以保留原有喬木為主開辟多個小型活動空間,營造濃蔭蔽日、安靜祥和的休閑氛圍,滿足老年人下棋、休閑健身等不同活動需求。
4.2 創(chuàng)新點
4.2.1 采用瀝青改色技術
此次改造,天香公園沿湖廣場創(chuàng)新性采用綠色環(huán)保型瀝青改色技術,有以下4個優(yōu)點[6]。1)不會影響路面的通行凈高度,也不會增加路面基礎層負擔。2)瀝青路面改色是人工合成材料施工形成的,耐磨性與防滑性都比較好,而且通過黏合劑將集料鋪設在路面上能有效增加路面的干燥度及雨天的防滑性。3)瀝青路面改色能采用的顏料有很多種,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并可根據景觀設計的特殊要求設計各種亮麗色彩。例如,此次天香公園改造中,就大膽采用紅、黃、藍等純色系,旨在打造健康向上、活力四射的現代時尚氛圍感。4)在瀝青路面改色的施工過程中,可以不受形狀與線型約束,不需要動用大型機械設備,還能夠在狹小區(qū)域施工,方便快捷。
4.2.2 實現雨水收集利用
在此次天香公園改造中,因地制宜地利用設置微地形或場地鋪裝找坡等豎向設計手法,對雨水徑流進行規(guī)劃控制,再結合綠地、人工湖和排水系統(tǒng)等一系列具體的技術措施和景觀設計手法,順應總體地勢,通過坡向將雨水徑流由外圍向用地中心區(qū)域匯集,引流至低點排入人工湖,建設海綿城市生態(tài)公園[7]。同時,在雨水匯集和流經的地區(qū)種植耐水濕植物,在具備水位條件的地區(qū)栽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吸附、吸收和滯留對雨水進行過濾和凈化。雨水匯集到中心湖區(qū)后,可以供人觀賞,也可用于綠地灌溉,有利于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除了對一部分雨水進行有序組織收集,還有一部分雨水會滲入地下。雨水的下滲對地下水位的保持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地下水位的保持不僅有利于植物汲取更多養(yǎng)分,還可以通過地下水的橫向補充,防止周邊地塊發(fā)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塌陷等災害。
4.2.3 應用數字信息技術
此次天香公園改造中,建設了數字監(jiān)管運維中心,通過設置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太陽能燈光照明系統(tǒng)、全園音響控制系統(tǒng)、環(huán)境噪聲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實時收集分析處理各類數據,并及時將數據傳輸給管理人員,實現精準化、實時化管理,降低公園運維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5 天香公園改造成效
5.1 面積更大
天香公園于2021年10月開始進行改造,2022年10月建成對市民開放。在改造中,公園東側與居住區(qū)之間的閑置土地被納入公園范圍,公園總面積增至9.2 hm2,調整后的道路廣場鋪裝面積2.5 hm2,人工湖面積1.1 hm2,綠化面積5.6 hm2。
5.2 實用性更強
此次改造將天香公園健身運動、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等功能區(qū)進行分隔,充分考慮各年齡段游人的愛好及需求,做到互不影響,更加實用高效。
5.3 功能更完備
在此次天香公園改造中,將科普、文化等主題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讓游人在休憩游玩的同時了解更多的知識,使公園的功能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備。
5.4 活動空間更多
此次改造將天香公園與公園東南側的周村區(qū)絲綢路小學操場用小門連接,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分時段對社會開放,并且結合學校操場布局,在公園北邊增設籃球場、足球場、滑板場等場地,解決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
6 結語
天香公園改造項目運用保留、修復、更新的手法,對天香公園基礎設施及綠化景觀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與改造提升。此次改造注重以人為本和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并在新材料應用、海綿城市生態(tài)公園建設及園區(qū)信息數字化建設方面進行了技術革新。經過改造后,天香公園布局更加合理,植物搭配更加豐富、錯落有致,季相變化更加明顯、色彩絢麗,設施鋪裝整潔大方、具有時代感,廣受游客的好評和稱贊,公園游客量和場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天香公園改造是淄博市創(chuàng)建全域公園城市以來公園綜合改造的典范,取得了較好反響,成為城市更新視角下老舊公園改造的樣板。
參考文獻:
[1] 馬麗萍,劉賀明,鄭歌,等.衡水市人民公園景觀改造設計探討[J].南方農業(yè),2021,15(4):13-17.
[2] 袁冬顏,閆慧,徐森森.基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中的設計研究:以許昌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8(9):150-151.
[3] 朱皓.城市公共空間景觀改造設計探析:以城市公園為例[J].居舍,2023(36):121-124.
[4] 周小新,張赫,蘇琳,等.長春市南湖公園微更新改造策略[J].規(guī)劃師,2019,35(S2):130-134.
[5] 周琦,潘夢瑤.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城市更新實踐[J].建筑與文化,2023(2):2-9.
[6] 李宗華.綠色環(huán)保型彩色瀝青路面的研究與應用[J].交通科技與管理,2021(24):230-231.
[7] 尹子毓,劉大齊.“海綿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園規(guī)劃設計:以營口市碧霞山城市公園為例[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9(2):55-5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