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如何科學面對和解決他們所面臨的發(fā)展性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自我發(fā)展,成為農(nóng)村初中班主任面臨的一個難題。
一、留守初中生心理成長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在生理、認知和情感等方面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初中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形成,自我意識開始增強,觀點與認知多元化;同時他們的社會認同需求提升,更加意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心理發(fā)展具有社會性和動蕩性的特點。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除了兼具上述特征外,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隔,面臨著諸多心理挑戰(zhàn)。
1.性格自卑孤僻
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長環(huán)境的特殊性,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普遍存在一種不如別人的自卑心理,從而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他們會覺得自己與別的同學存在明顯的差距,例如經(jīng)濟方面、家庭關愛方面等。時間一長,留守初中生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影響,不愿意和別的同學交往、怕同學看不起自己,也沒有競爭意識,有的學生甚至出現(xiàn)厭學情緒。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有利于下一代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留守學生平時與父母聯(lián)系較少,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有些孩子會產(chǎn)生孤獨、寂寞、膽怯的心理,形成孤僻性格,他們往往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缺乏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意愿和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就會出現(xiàn)不良行為習慣,并且難以得到及時糾正,如有的沾染吸煙、喝酒等惡習,有的甚至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偷竊、打架等違法亂紀行為,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2.人際交往有障礙,孤獨感強烈
有的留守初中生缺乏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在人際交往方面往往存在障礙。由于他們常常感到孤獨和被忽視,他們可能對他人產(chǎn)生疏離感和防備心理,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甚至惡化。
留守初中生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家庭的關愛和陪伴,常常感到孤獨。他們缺乏親密的人際關系,無法與他人分享內心的感受和需求,從而導致孤獨感逐漸加劇。這種孤獨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
3.情感波動較大,缺乏安全感與關愛
留守初中生的情感世界常常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波動。他們有的會時而感到憂郁、沮喪,時而感到憤怒、暴躁。這種情感波動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還可能引發(fā)一系列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等。
留守學生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系被打斷,其長期缺乏親情的關懷,從而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導致教師與學生溝通困難,且留守學生對身邊的人包括老師、同學等缺乏信任,逆反心理增強,時常處于消極狀態(tài)。同時,由于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愛的支持,他們難以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關注和照顧,無法享受到家庭溫暖和愛的滋潤。這種缺乏關愛的狀態(tài),會使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感到無助和迷茫,甚至可能產(chǎn)生對社會的不滿和敵意。
4.學習壓力大,學習困難重重
留守初中生在學習和成長方面往往承受著較大的壓力。他們往往因為家庭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良好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學習習慣普遍較差,難以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導致學習成績不佳。例如,我所帶班級的學生小明,其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小明由其爺爺奶奶照管,通過交流得知:負責監(jiān)管的爺爺奶奶認為,只要孩子不犯大錯就行,自己也沒有文化,孩子學習怎么樣是他自己的事,不會關注孩子的學習,只會過問一下吃飯、穿衣等生活問題。此外,部分留守初中生面臨著來自家庭的期望和壓力,盡管父母外出打工了,但也會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績、有一個好的排名,但他們自己卻不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學習上的指導與幫助,這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焦慮和不安。
留守初中生在面對學習壓力時,往往缺乏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和應對機制。他們可能會因為一次考試失利或學習進度落后而感到沮喪和焦慮,進而產(chǎn)生自卑和自責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進一步加重他們的學習壓力,影響學習效果。學習壓力過大就會加重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壓力,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甚至出現(xiàn)逃學、輟學等現(xiàn)象。
二、班主任開展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1.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培訓,提高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運用能力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卑嘀魅沃挥芯邆湓鷮嵉男睦斫】抵R,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運用能力,才能為留守初中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加強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方面,初中班主任應具備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熟悉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了解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和困惑,意識到明確心理健康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常見心理問題識別方面,班主任應掌握一些常見的初中生心理問題,如學習焦慮、人際關系困擾、情緒障礙等,學會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情緒變化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給予適當?shù)年P心和幫助。情緒管理與溝通技巧方面,班主任在與留守初中生交流過程中要掌握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和理智,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班主任還應掌握傾聽、表達、反饋等溝通技巧,以便更好地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班級氛圍營造方面,班主任應了解如何營造一個積極、和諧、健康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如制訂合理的班級規(guī)則、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家校合作與心理指導方面,班主任應積極與家長溝通,了解留守初中生的家庭情況,與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第二,提高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運用能力。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提升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運用能力,對于促進留守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意義重大。心理干預與輔導能力的提升方面,班主任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干預和輔導方案,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注重心理輔導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確保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的幫助和支持。資源整合與利用能力提升方面,班主任應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課程資源、師資力量、活動設施等,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同時,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學生心理健康評估能力提升方面,班主任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評估技能,要學會運用專業(yè)的評估工具(如SDQ問卷、PHQ-9問卷、心理評定量表等)和方法(如觀察法、會談法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初步評估,為后續(xù)的教育干預提供依據(jù)。
2.營造朋輩關愛氛圍,利用班集體效應影響學生
筆者調研發(fā)現(xiàn),許多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的內心是孤獨的、性格是自卑的,而且在人際交往中處于被動地位,有的學生對社交具有恐懼感,甚至被孤立起來。要解決好留守初中生的這些心理問題,班主任可以充分發(fā)揮留守初中生身邊同學、朋友的作用,營造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的氛圍,讓他們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消除內心的自卑與恐懼,主動與同學談心、交朋友。
第一,組織集體活動,增進留守學生與同學的友誼。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班級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感受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緩解他們的孤獨感和焦慮感。例如:組織班級旅行、運動會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放松心情,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組織班級開展情感主題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內心問題和困惑,借助集體的力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鼓勵同學組建心理社團。心理社團可以由心理愛好者、樂于助人的同學組建,由這些同學深入班級,觀察、了解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同學,利用社團的力量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與相關同學談心,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于嚴重的情況則及時向班主任匯報,尋求心理教師的幫助。同時,通過心理社團,組織形式豐富的心理活動,如心理知識競賽、心理劇表演等,吸引留守初中生積極參與,營造關愛的氛圍,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3.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成績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中,應當根據(jù)留守初中生的特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克服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
第一,加強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班主任要密切關注留守初中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例如: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讓他們了解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的潛力和價值;隨時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關愛和支持,肯定他們在學習上的進步,讓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第二,幫助學生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班主任可以與留守初中生一起制訂學習計劃,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狀態(tài),幫助他們設定短期和長期的學習目標。這些目標可以是提高某個科目的成績、參加競賽獲獎等具體而明確的目標。通過設定目標,孩子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
第三,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指導。針對部分學習困難的留守初中生,班主任可以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指導,如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掌握記憶技巧,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注聽課、勤于思考、及時復習等,這些方法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將有助于孩子們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成績。
第四,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環(huán)境。為了激發(fā)留守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班主任要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環(huán)境。可以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知識競賽、課外閱讀、社會實踐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體驗中成長;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如圖書、網(wǎng)絡課程等,以便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4.構建家校交流平臺,實現(xiàn)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班主任在對留守初中生進行心理教育時,應當主動與學生父母聯(lián)系,發(fā)揮家長的引導作用,積極建立家校交流平臺,與學生家長進行良好互動。通過家校合作,讓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感受到家長、老師的關心與愛,并體會到安全感,發(fā)揮德育的作用引導留守初中生及時走出心理誤區(qū)。
第一,全面了解學生家庭信息,建立與家長互動的交流平臺。班主任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情況和家長的期望,通過這些信息,更好地弄清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應該密切聯(lián)系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策略。在開展班主任工作中,我會在家校交流平臺上完善聯(lián)系記錄,記錄下每一次與家長的談話內容,以及每次談話后學生的情緒變化,了解學生的成長特點,告知家長學生在校表現(xiàn)情況,共同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
第二,及時關注尊重家長的反饋意見和建議。班主任要定期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學習問題,了解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建議。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問題。例如,在每個學期期末,及時展示教育成果,開展適當?shù)募以L,反饋學生的成長變化,讓學生感受到家長、老師的關心。
初中時期是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fā)階段,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生存與發(fā)展挑戰(zhàn)。針對留守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綜合運用各種途徑和方法,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