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本名趙平復,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翻譯家、革命家。他用短暫的一生投身新文化運動,喚醒民眾的革命意識。
上世紀20 年代,柔石在浙江鎮(zhèn)海一所中學任教,后來擔任教務主任一職。一天,柔石正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yè),一名學生走進來,面帶愧色、吞吞吐吐地說道:“趙老師,今天可能沒辦法還書了,實在對不起,我把您那本書弄丟了。
但我正在找,一定能找回來?!?/p>
就在上周,這名學生開口向柔石借一本書,表示下周歸還。那是一本極其珍貴的孤本,柔石也是跑了很多地方,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得來的。他很珍視這本書,每次看完都小心翼翼地放回書柜的最高層。當然,面對學生的請求,柔石一口答應了,他怎么會打擊學生求知、向上的心呢?他大方地把書借給了學生,叮囑他好好保管。
此刻,學生垂手站立一旁,等待柔石發(fā)落。他以為柔石會著急,會大發(fā)雷霆,畢竟這本書如此珍貴,而且自己沒能遵守諾言保管好。
令學生感到意外的是,柔石只是抬起頭,輕輕說了一句“知道了”,便揮手讓窘迫的學生離開,自己低頭繼續(xù)批改作業(yè),連一句指責埋怨都沒有。
好在第二天,學生就找到了那本書,再次來到辦公室。柔石接過書,輕輕拍了拍學生的肩膀,對他說了聲感謝,然后小心地把書放回了書柜的最高層。
事后,同事問柔石,學生差點弄丟了書,難道他一點都不著急上火嗎?柔石搖頭,怎么會不著急呢?那可是他最寶貝的一本書。同事又問,既如此,為何當時那么冷靜,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柔石笑著解釋道:“學生弄丟了書,本來就很緊張,如果我再斥責,會加重他的心理負擔,反而耽誤找書。況且,他當時并不是一味發(fā)愁哭訴,而是保證一定能找回來,那么我想,他心里肯定有成熟的思路或者方法,放手讓他去做即可?!?/p>
柔石這種寬容的氣度與敏銳的觀察,令眾人佩服不已。既然糟糕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生氣、憤怒都無濟于事,倒不如沉著冷靜,安撫眾人情緒,做該做之事,反而能收獲理想的結(jié)局。
編輯 高塬 / 美編 苑立榮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