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 江敏
“湖波蕩漾映晴空,漁網(wǎng)輕拋樂無窮。一網(wǎng)魚蝦躍出水,滿船歡笑映霞紅……”你若問我在野外玩什么最開心,我會說,淺水湖邊捉魚。
六月的陽光時而熾熱,時而柔和,風則像稚童,時而調(diào)皮,時而乖巧。古怪多變的天氣卻并不能阻擋一顆渴望探索的心,一把被丟棄的舊網(wǎng)兜,一根就地取材的枯樹枝,加上父親臨時系鑰匙用的繩帶,成了我第一次在淺水湖邊捉魚的簡易裝備。
那天,微風徐徐,天色較暗,我們來到遠近聞名的“上海之魚”青年公園。說是公園,更確切點兒說,是一個開放式的郊野玩耍場所。一條馬路把公園分割成兩半,左邊是集露營、運動、娛樂、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大草坪,右邊則是一座三面臨水的湖心小島,配備的親水棧道可供人近距離玩水或抓魚。這里的魚并非觀賞魚,而是野生魚。公園除了禁止拖網(wǎng)、電魚等嚴重破壞生態(tài)的行為外,其他的游玩抓撈是允許的,故而才有了我后面三番五次的捉魚行動。
野生魚可不好抓,你一靠近,成群結(jié)隊的魚兒便一哄而散,迅速躲避到遠處的深水區(qū)。你動它則動,你靜它則靜。聰明的魚兒最會“察言觀色”,或蟄伏在遠處靜靜地看著你,或像離弦之箭飛奔而去。
第一次捉魚,我完全沒有章法,只會拿著簡易的破網(wǎng)四處瞎鼓搗,一會兒撈,一會兒蓋,一會兒又沿著湖邊“跑火車”。漁網(wǎng)在我手里像個初學游泳的孩子揮舞著笨拙的手腳。我自始至終保持著亢奮的狀態(tài),盡管最后的收獲僅僅是幾粒田螺和一條“小傻魚”。
如果說第一次捉魚是臨時起意、率性而為,第二次捉魚則是有備而來、勢在必得。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原本以為公園內(nèi)會有合適的漁網(wǎng)賣,結(jié)果我們找遍了公園也只能買到一把抓蝴蝶、蜻蜓用的小網(wǎng)兜。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tài),我與父親在淺水湖邊開始了第二次捉魚行動。那天,陽光像一支支沾滿硫黃的火柴棒,仿佛在皮膚上輕輕一擦便能瞬間點燃。我和父親站在一座棧橋上,輪流揮動手中的迷你網(wǎng)兜。狡猾的魚兒不是和我們玩捉迷藏,就是玩“乾坤大挪移”,甚至還玩起了“空中飛魚”。折騰了半天,我們連只小蝦都沒撈著!眼看帶去的魚餌馬上就要彈盡糧絕,父親最后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下水!
蜿蜒的棧橋把淺水區(qū)一分為二,靠里面的水域像一片農(nóng)田,偶爾會偷偷游蕩著幾尾膽大的魚兒,靠外面的則是一片深及膝蓋的淺水區(qū)。父親下水確認十分安全后,示意我一起加入。迫不及待的我像父親手里放飛的風箏,一面被他的眼神緊緊牽引,一面在水里快樂地放飛自我。我舉著軟弱無力的網(wǎng)兜,像捕蝴蝶、蜻蜓一樣在水里艱難地跋涉。一時間,歡笑聲、泥水撲騰聲響徹在整個湖邊,魚兒們則忽遠忽近地盯著我。當然,倘若這樣都能捉到魚的話,是可以“用手掌心煎魚來吃”的,父親打趣地說。
第二次捉魚,除了曬得黝黑的臉龐,我們捕獲了幾尾小魚、數(shù)只米蝦,這對我來說也算是小有所獲。
經(jīng)過兩次較量,我和父親總結(jié)后一致認為需要結(jié)實的大抄網(wǎng),外加一些更具誘惑力的小零食。他隨即在網(wǎng)上訂購了一把專業(yè)抄魚網(wǎng),我們便在漫長的等待中迎來了第三次捉魚行動。人算不如天算,第三次捉魚的日子依舊烈日當空,還起了風。波光粼粼的湖水在風的撩擾下興奮得有些過頭,魚兒們在波光的掩映下變得若隱若現(xiàn)。原本信心十足的我們又遭遇了一次“滑鐵盧”。
不過每一次捉魚對我來說都是那么新奇、快樂,雖然我做不到“捉魚淺水中,投置最深處”的灑脫,但還是很享受每一次捉魚的過程。陪我遭遇數(shù)次“慘敗”的父親擔心我會失落,安慰我道:“等下次我們換上釣魚竿,就能搞到魚了?!?/p>
哈哈,誰說不期待呢?或許父親已經(jīng)忘了,公園是不允許釣魚的。我只想對他說:撈不撈得到魚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歡野外活動,并享受和他在一起時的快樂,這就夠了。
(責任編輯/李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