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濟薯33號”是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優(yōu)質高產早熟新品種,為做好該品種的示范和推廣,達到高產、節(jié)肥、增效的目的,通過本試驗,研究不同N、P2O5、K2O施肥處理對其產量和收益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對該品種的產量具有顯著影響,其中K2O影響最大,N次之,P2O5最小。這一發(fā)現(xiàn)為精準施肥提供了重要依據(jù),有助于減少肥料浪費,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的數(shù)據(jù)分析揭示了“濟薯33號”的最佳施肥配比,在N肥施用量為199.65kg/hm2、P2O5肥施用量為94.95kg/hm2、K2O肥施用量為392.4kg/hm2的條件下,能夠獲得最佳經(jīng)濟產量,即48618.3kg/hm2。這一施肥方案不僅確保了甘薯的高產,還兼顧了經(jīng)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為該品種的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了科學的施肥指導。
關鍵詞:甘薯;濟薯33;3414試驗;施肥量
甘薯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jīng)濟作物,在山東省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在40萬hm2左右,重點分布在臨沂、濟寧、棗莊、泰安、煙臺等丘陵山區(qū),目前基本形成了種植基地規(guī)?;⒕G色栽培標準化、貯藏加工多樣化、品牌營銷規(guī)范化的特色甘薯產業(yè)發(fā)展格局[1]。近年來,山東省加速了甘薯品種的選育與推廣進程,先后推出了“濟薯26號”“濟薯25號”“煙薯25號”“濟薯33號”等優(yōu)質新品種,深受種植戶推崇。其中,“濟薯33號”是最新選育的高產、早熟新品種,為加快該品種的種植推廣,達到施肥量、產量、經(jīng)濟效益的統(tǒng)一,特安排本“3414”肥料試驗,以建立該品種施用N、P2O5、K2O施肥模型,為科學施肥綠色種植提供依據(jù)。
1 品種簡介
1.1 品種來源
“濟薯33號”為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優(yōu)質鮮食甘薯新品種,以“濟薯26號”為母本,固定集團放任授粉得到雜交種,通過逐級選拔試驗選育的優(yōu)良品種。2022年獲農業(yè)農村部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甘薯(2022)370072。
1.2 品種特性及種植區(qū)域
“濟薯33號”頂部3片葉色綠色,成年葉綠色呈心形,葉脈紫色,植株生長習性半直立,為短蔓型品種;薯塊呈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呈淺橘紅色,萌芽均勻性中,結薯集中,薯塊膨大速率快,為早熟型甘薯品種;抗多病,高抗根腐病和蔓割??;產量突出,100天鮮薯產量可達37500kg/hm2 以上。該品種薯形好,商品率高,早熟,高產,結薯整齊集中,便于機械化收獲,食味較好,高抗根腐病,耐貯存,其作為早熟型食用品種推廣利用。適宜在山東、河南、陜西、山西、安徽春、夏季種植。
2 施肥量試驗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田情況
本試驗地點在山東省臨沭縣店頭鎮(zhèn)措莊農業(yè)科技示范園,當?shù)貫闇貛Ъ撅L氣候,年平均日照2459小時,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220 天左右,年降水量861.6mL[2]。試驗田前茬作物為夏花生。供試土壤質地為中壤土,地下水豐富,用水方便。pH值6.11、有機質11.79g/kg、堿解氮104 mg/kg、有效磷31.9 mg/kg、速效鉀94.7 mg/kg。
2.1.2 供試材料
氮肥:含N 46% 尿素(山東晉控明水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磷肥:含P2O512% 過磷酸鈣(山東魯北企業(yè)集團總公司);鉀肥:含K2O 50%硫酸鉀(濰坊圣川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品種:“濟薯33號”(臨沭縣慶祝農業(yè)甘薯育苗基地提供的脫毒薯苗)。
2.1.3 試驗設計
本肥料試驗采用測土配方施肥“3414”完全試驗實施方案設計(即包括:N、P、K 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推薦施肥量,“1水平”表示不足施肥量,為“ 2水平”的0.5倍,“3水平”表示過量施肥,為“1水平”的3倍、“2水平”的1.5倍,“2水平(N2P2K2)”采用《2023年山東省鮮食型甘薯生產技術指導意見》推薦的最佳施肥量,即每hm2 施N 225kg、P2O5 90kg、K2O 375kg。試驗小區(qū)長方形,每個小區(qū)5行,長8m,行距0.9m,小區(qū)面積36m2。14個處理試驗小區(qū)不設置重復,在試驗田間隨機排列。
2.1.4 試驗方法
試驗時間為2023年5月15日。14個小區(qū)肥料處理一次性施入,在整地時提前撒施旋耕。用1204型拖拉帶旋耕起壟覆膜一體機進行起壟、鋪滴灌帶、覆膜,壟高0.28m,壟距0.9m,株距0.18m。要求薯苗長不少于30cm,插秧采用甘薯專用扦插工具,進行平栽淺插,其他田間管理技術按當?shù)爻R?guī)管理進行。甘薯收獲期為2023年8月25日,生育期100天。
2.1.5 數(shù)據(jù)處理
收獲時,對14個試驗處理小區(qū)全部測產并單獨記錄,統(tǒng)計鮮薯產量,并折算成hm2產量。運用農業(yè)農村部種植業(yè)管理司提供的“測土配方施肥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中的“3414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工具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計算相對產量和相對減產量。相對產量=處理產量/N2P2K2水平產量×100%;相對減產量=1-相對產量。根據(jù)“相對產量低于50%的土壤養(yǎng)分為極低,50%~75%為低,75%~95%為中等,大于95%為豐富”的原則[3]對土壤養(yǎng)分進行缺素產量效果分析。
2.2 結果與分析
2.2.1 不同處理對產量影響的分析
根據(jù)表1結果表明:不同N、P2O5、K2O施肥用量對產量的差異較大,其中產量排名最高的處理10( N2P3K3 ),產量為 46342.5 kg/hm2,處理7(N2P2K2)的產量次之,為45921kg/hm2,處理6(N2P1K3)的產量45288kg/hm2,排名第三,“O水平”施肥的處理1(N0P0K0)產量最低,只有17980.5kg/hm2。試驗結果說明,合理配施N、P2O5、K2O對提高甘薯產量極其重要,產量在一定范圍內,隨N、P2O5、K2O施用量的增加,呈現(xiàn)正效應增加,其中增施K2O對甘薯產量產生正效應且效果更明顯,但超過一定量時會出現(xiàn)負效應現(xiàn)象。
2.2.2 缺素相對產量分析
缺素相對產量分析中,相對產量是把處理與“2水平”百分比,相對減產量是指與“2水平”減產的百分比。土壤養(yǎng)分豐缺指標分級原則是“相對產量低于50%的土壤養(yǎng)分為極低,50%~75%為低,75%~95% 為中等,大于95%為豐富”。結果表明(見表2):該試驗地2 水平處理(N2P2K2)的產量為45288 kg/hm2 ,基礎肥力( N0P0K0)甘薯產量為 17980.5 kg/hm2,相對產量為39.70% ,說明土壤肥力低。缺N肥料試驗處理產量為25747.5 kg/hm2 ,減產率為43.15% ,缺P2O5肥料試驗處理產量為 36739.5kg/hm2 ,減產率為18.88% ,缺K2O肥料試驗處理產量為23223kg/hm2 ,減產率為48.72% ,即對產量的影響大小順序為: K2O>N>P2O5,說明在該地塊P2O5含量相對豐富,對“濟薯33號”產量影響最小,K2O和N相對比較貧乏,嚴重影響了產量。適當增施K2O和N是提高該地塊單產的重要措施[4]。
2.2.3 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研究
分析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見表3)時,按試驗時純氮價格為 5.20元/kg、五氧化二磷價格為 6.30元/kg、氧化鉀價格為 8.1元/kg,“濟薯33號”收獲時地頭收購價1.85元/kg,運用管理系統(tǒng)分析得出,該品種的最大施肥量為N 206.4 kg/hm2,P2O5 99.9 kg,K2O 419.85kg 時,可獲最高甘薯產量48695.4kg/hm2。最佳施肥量為N 199.65kg/hm2、P2O5" 94.95kg/hm2、K2O 392.4kg/hm2 時,可得到最佳經(jīng)濟產量48618.3kg/hm2 。
3 討論與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濟薯33號”肥料試驗中,不同施用量的N、P2O5、K2O肥對產量影響較為明顯,其中K肥影響最大、N肥影響次之,P肥影響較小。在N肥施用量為199.65 kg/hm2、P2O5肥施用量為94.95kg/hm2、K2O肥施用量為392.4 kg/hm2的條件下,可獲得最佳經(jīng)濟產量48618.3kg/hm2。在實際種植推廣中,要根據(jù)種植地塊的肥力情況進行合理施肥,以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節(jié)肥增產、增收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宋麗花,張彥華,李培習.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臨沭地瓜產業(yè)現(xiàn)狀及建議[J].現(xiàn)代化農業(yè),2022(02):14-16.
[2] 李培習,宋麗花,曹佑鋒,孫欣.臨沭縣鮮食紅薯主栽品種對比試驗[J].中國果菜,2020,40(09):86-89.
[3] 李頻道,王靜,王相連.臨沭縣甘薯3414試驗報告[J].耕作與栽培,2021,41(03):66-68.
[4] 宋麗花,袁擎,李培習,等.基于“3414”試驗的麥茬“濟薯26號”施肥量研究[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22,25(06):17-20.
作者簡介:孟彬,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基金項目:山東省現(xiàn)代農業(yè)薯類產業(yè)技術體系項目(SDAIT-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