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是師道
7月15日,陜西師范大學舉行2024年毛筆手寫高考錄取通知書開筆儀式。這是這所高校18年堅持毛筆手寫高考錄取通知書了。當天數(shù)十位退休老教師、書法家、在職教師等共同為5200余名2024級新生書寫高考錄取通知書,其中最年長的老教授已91歲高齡。
一撇一捺“書”的是師道。柔韌的宣紙配以老教授們布局齊整、結字嚴謹、點畫精勁的小楷書寫,每一筆都獨一無二,蘊含著對即將踏入校門的學子們的深情祝福與殷切期盼,展示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記,既滿溢文化韻味、充滿人文內涵,更具古樸而真摯的深遠意義,簡樸又走心,很值得推崇。
護的是文物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河南開封順河區(qū)文旅局招聘文物保護員,薪酬為每年2400元,食宿自理。網(wǎng)友質疑是否寫錯了。該局工作人員確認年薪屬實,因為文保員主要是檢查類似故居、宅院等不可移動的文物,是兼職不坐班,一個月對分管的文保單位巡查兩三次即可。
開封是古都,地面上的不可移動文物眾多,單靠專業(yè)文保員肯定不現(xiàn)實。文保員雖然是兼職,待遇又不高,但護的是文物,一定要盡職,仔細查看文物例如房體、柱子之類的有沒有裂紋、損壞等,認真登記及時上報。畢竟,文物無價。
接的是地氣
近日,9位哲學系碩博生在中山大學周邊擺攤賣烤腸,視頻在社交平臺走紅。這些學生擺攤的目的并不單一,既為“月亮”也為“六便士”:為畢業(yè)留念,為緩解壓力,為結交朋友,也為付房租……不少網(wǎng)友對這群年輕人不拘一格、勇敢實踐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了贊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名校高材生應該什么樣?本無標準答案。碩博生擺攤賣烤腸,關注點不該在名校生身份上,而應對這種接地氣予以鼓勵。對學生來說,放下的是“架子”,收獲的是“價值”。希望他們的這種“人間清醒”能夠激勵更多人積極生活、勇敢去探索人生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