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河北邯鄲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社會事務局發(fā)布公告,將對區(qū)域內(nèi)十多條以成語命名的道路予以更名。而更名的原因是“一言九鼎街”“志在四方街”“胡服騎射路”“脫穎而出路”“青出于藍街”“自強不息街”“將相和路”等成語型路名被定性為“不易識記”,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議。
從邯鄲市準備更名的這些道路來看,并非所有的路名都與當?shù)氐臍v史文化相契合。比如“一鳴驚人”是楚莊王的故事,“春華秋實”典故出自《三國志》,很難說它們跟邯鄲有什么直接關系。如果刻意聯(lián)系,則難免有附會之嫌。
以成語或歷史典故作為路名,確實比較有新意,也能展現(xiàn)出當?shù)氐奈幕瘍?nèi)涵,但道路命名的基本原則,是簡單、實用,字數(shù)盡量少,意思盡量清楚。如果為了追求“雅致”而失去了實用性,恐怕并不妥當。
不論是地名還是路名,都應該兼顧歷史文化內(nèi)涵與市民使用的方便度。畢竟,多數(shù)人不是歷史專家,未必能從冗長的路名里感受到多少文化內(nèi)涵,反而會覺得很麻煩,不便識記、使用。處理街道更名問題,不給當?shù)鼐用裉韥y,不增加群眾負擔,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值得肯定。
如果對上述路名進行修改,思路之一是進行合理簡化或拆分。比如,“自強不息街”,可以簡化為“自強街”,“完璧歸趙路”可以簡化為“完璧路”,歷史內(nèi)涵并沒有丟失,反而簡潔易懂。這樣的做法,并非沒有先例可循。比如,南昌有淵明路,很明顯是為了紀念陶淵明,并沒有寫成“陶淵明路”。西安有時和路、歲豐路,出自《晉書》“時和歲豐”之典故。
路名并非不能從詩詞、典故、成語中取用,而是要靈活、合理使用。而且,需要多傾聽市民的意見,結(jié)合本地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民眾的切實需要,努力讓路名深入人心。
(綜合“中青評論”微信公眾號、《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