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好說話,就成了任他人揉捏的“軟柿子”。面對同事的無理請求,內(nèi)心明明很抵觸,但礙于情面,不敢動真格怎么辦?有人認為身在職場還是要多方考慮,不能把關(guān)系搞得太僵。有人則認為面對奇葩同事,還是要遵從內(nèi)心,亮明底線。因為,有時累垮你的不是工作,也不是職場社交,而是你的“一忍再忍”。
之前的熱播劇《縣委大院》里的林志為因為脾氣好,沒少受委屈。同事把自己分內(nèi)的工作推給他,他寧愿加班,也要幫人干完;別人拿他通宵做的資料向領(lǐng)導邀功,他知道后,卻不發(fā)一言。
一次開會,同事記錯時間,卻把鍋甩到林志為身上,當眾罵他:“捅了婁子,你倒是不管,所有的罵都我挨著,教都教不會!”本以為任勞任怨,能贏得大家的尊重和善待,沒想到換來的是同事的變本加厲。
莫言說:“人們普遍對強者比較寬容,而即便弱者沒有做錯什么,也會被苛刻對待?!辈粠тh芒的善良是軟弱,該發(fā)脾氣時不發(fā)脾氣,就是把“槍口”對準自己。遇到讓你不舒服的事,唯有亮明底線,才能改變現(xiàn)狀。
蔡康永說:“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我)不認為過于溫暖是和別人維持良好關(guān)系的好的立場,因為被溫暖綁?。ㄏ嗵帲┚蜁粤Α!?/p>
職場是工作的地方,不是聯(lián)誼會。做好本職工作還有余力的情況下,才能去照顧別人的需求。
一位朋友剛?cè)肼殻虏煌5厥箚舅龓兔Ω梢恍┡c工作無關(guān)的事。幾次三番下來,她不勝其擾,決定反擊。
同事讓他幫做報表,她眼皮都沒抬,回絕道:“我沒時間?!蓖乱詾樗皇请S口說說,繼續(xù)給她施壓:“這事挺急的,要不你去問問領(lǐng)導?”結(jié)果她義正詞嚴地回懟道:“主任讓我寫個稿子,也挺急的,要不你去問問他?”同事見她面有慍色,只好悻悻地走了。
善良是勇敢者的選擇,卻被誤以為是軟肋。累活推給別人干,好處又想占盡,天底下哪有那么美的事。
“發(fā)脾氣”不代表“我很生氣”,而是提醒對方,“這件事你觸犯到我的底線,下次注意點”。
“發(fā)脾氣”不是帶著壞情緒打壓人,而是一種處事的態(tài)度和對自我的保護。
人有脾氣是本能,恰當使用是本事。在職場混得開的人,早就學會了怎么“發(fā)脾氣”:
1. 堅守自己的底線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在職場上“混跡”多年,閱人無數(shù)。她總結(jié)出職場上有兩種“臉黑”的人,再奇葩的人遇到他們,都要繞道走。
一種是平時總擺著一張嚴肅的臉,但交談起來,親切溫和的人。還有一種是平時和藹可親,一旦觸及底線,就會嚴肅對待的人。當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時,會“強勢”地要求對方給自己一個解釋。
有人甩鍋時,會和對方說:“這事我們公開討論一下?!痹庥稣u謗時,會找到對方說:“這話你當著我的面再說一遍?!辈蝗ッ胺杆麄儓允氐脑瓌t,一切好說。這類人透露著隱形的威懾力,讓人不得不在相處中,保持一顆敬畏的心。
2. 不縱容別人占自己便宜
作家蘇芮初入職場時,遇到過一位奇葩同事,整天把“我們是好同事”掛在嘴邊。連著幾次,對方中午打電話給蘇芮,讓他幫忙處理工作。蘇芮再三婉拒也抵不過同事的“熱情似火”。
一次,蘇芮鼓起勇氣,堅定表態(tài)“只換班,不代班”。這之后,雖然“麻煩”同事和他搭話的次數(shù)減少了,但自己也變得輕松很多。
幫忙前,主動提要求,委婉地把“拒絕權(quán)”交給對方。對方不接受條件,是他自己拒絕接受幫助,你就不用糾結(jié)幫不幫他?!坝袟l件地幫忙”不是自私,而是提高別人占自己便宜的門檻,減輕自己的負擔。
3. 提升自己,有說“不”的底氣
一位現(xiàn)在還挺活躍的知名企業(yè)家分享過,在他剛進公司當職員時,同事常常把工作推給他,幫帶前輩也常對他的工作指指點點。即使他態(tài)度強硬,不讓別人“欺負”他,依舊沒有改變現(xiàn)狀。于是,他選擇跳槽,到別的公司上班。利用業(yè)余時間,他自學財經(jīng)和心理學,很快成為培訓師,受人尊敬。每次外出應(yīng)酬,有人給他倒酒,他一說“不好意思,我不喝酒”,便無人敢強迫。甚至有人摸清他應(yīng)酬不喝酒的習慣,主動把酒換成茶。
提升自我,蓄積“你有,他人無”的優(yōu)勢,在群體中方能受人優(yōu)待,自然有說“不”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