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下,面對黨員隊伍不純、黨性不強、錯誤思想的不良影響,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排擠和日益打壓,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政策和軍事“圍剿”,我們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通過強化理論武裝、構建長效機制、彰顯榜樣力量、從嚴正風肅紀等措施加強紀律教育,為黨的革命事業(yè)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扎實開展思想政治學習
強化理論武裝
在干部培訓中強化紀律教育??谷諔?zhàn)爭時期,我們黨創(chuàng)辦了中央黨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延安馬列學院、陜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等干部學校。這些干部學校和臨時教育管理機構為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提供了教育平臺,成為黨開展集中教育以及確保黨員干部自覺遵守紀律、維護紀律的重要載體。同時,黨的領導人在各學校、各機關部門進行增強黨性的演講,撰寫理論文章并作為干部培訓的教材。如毛澤東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朱德的《革命軍隊的紀律》、王稼祥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任弼時的《關于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等。
在延安整風運動的理論學習中強化紀律教育。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黨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在此期間,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中央的文件材料,如《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從思想上強化了紀律意識。總體來看,延安整風運動加強了我們黨對黨員干部的紀律教育和紀律約束,增強了全體黨員的政治性、思想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有效清理了黨內存在的宗派主義、個人主義等行為,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tǒng)一,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最后勝利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制定完善黨內規(guī)章制度
構建長效機制
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有效增強黨員組織紀律意識。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guī),以統(tǒng)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根據(jù)這一思想,全會通過了《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分別對中央各機構和地方各級黨組織的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作了專門規(guī)定,并正式提出“個人服從組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這“四個服從”。此外,這一時期,為正確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專門制定了宣傳紀律方面的黨內法規(guī),確保了全黨意見與步調一致,為完成黨的工作任務營造了良好環(huán)境。1945年6月,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guī)定,“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必須遵照黨內民主的原則進行工作”。這有利于教育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將鐵的紀律轉化為日常習慣與自覺遵循。
構建和完善黨內黨外監(jiān)督體系,充分發(fā)揮民主監(jiān)督作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各級黨委暫行組織機構的決定》,要求通過設立監(jiān)察機構規(guī)范全黨的行為,嚴肅黨的紀律。1945年,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規(guī)定“黨的中央委員會認為必要時,得成立黨的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及各地方黨的監(jiān)察委員會”,并明確了各級監(jiān)察委員會的產生形式、任務和職權等,推動形成黨員干部自覺守紀盡職的風氣。此外,陜甘寧邊區(qū)制定并執(zhí)行了《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陜甘寧邊區(qū)憲法原則》《陜甘寧邊區(qū)政紀總則草案》《陜甘寧邊區(qū)政務人員公約》等法律條例,從制度層面保障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權,彌補了黨內監(jiān)督的不足,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自律意識、廉潔意識。
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彰顯榜樣力量
高級干部的率先垂范。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必須對黨員進行有關黨的紀律的教育,既使一般黨員能遵守紀律,又使一般黨員能監(jiān)督黨的領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紀律”。在嚴守黨的紀律的過程中,許多高級干部率先垂范,成為全黨全軍和人民群眾的榜樣。在大生產運動期間,毛澤東、朱德等嚴守黨紀,不因自己是領導而搞特殊化,堅決帶頭執(zhí)行黨的指示、響應黨的號召,與大家一起開展勞動生產。1941年2月,陳云在給王明的復信中義正辭嚴地指出,“我是黨的工作者,我的責任和我的要求,也僅僅是‘一視同仁’四個大字”。陳云的“一視同仁”就是黨的領導干部嚴格遵守黨紀、不搞特殊化的表現(xiàn)。彭德懷也是嚴守紀律、嚴于律己的楷模。在負責抗日根據(jù)地的財政工作期間,他一直秉持“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原則,以嚴明的紀律約束自己,從不搞特殊化。在工作中,他嚴格規(guī)定油、鹽、菜等的發(fā)放標準,堅決制止貪污浪費、大吃大喝的行為。
先進典型的模范帶動。不僅黨的領導人是遵守并踐行紀律的典范,許多黨員干部也爭當嚴守紀律、維護紀律的標兵。1944年4月,《解放日報》詳細報道了時任第三五九旅供給部政委羅章的先進事跡。羅章在受傷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著從長征開始就秉持的堅守紀律的作風,堅決執(zhí)行黨的政策,帶頭投入大生產運動,深入一線開展工作,成為大家心中的英雄模范。為老百姓利益犧牲的張思德是普通黨員中嚴守紀律的典型。很多像張思德這樣的黨員,用嚴守紀律的行為帶動周圍的黨員一起嚴格要求自己,在遵紀守法上作表率。
堅決懲處違紀違法黨員
從嚴正風肅紀
堅持紀法面前人人平等。1937年10月,參加過長征的高級干部黃克功,因情感問題槍殺女學生。面對眾人的求情以及黃克功本人希望戰(zhàn)死沙場的申請,毛澤東毅然決然要求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按照法律法規(guī)對之判以死刑。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審判長雷經天作出判決后,根據(jù)毛澤東要求當場宣讀毛澤東的來信,以表明黨嚴懲破壞紀律的黨員的決心,教育在場的黨員群眾敬畏紀律、遵紀守法。1941年底,老紅軍肖玉璧因貪污受賄、濫用職權,被執(zhí)行槍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此外,曾參加過五次反“圍剿”、長征時期擔任某團政委、多次榮立戰(zhàn)功的劉振球因貪圖享樂挪用公款,貪污公款數(shù)百元,被開除黨籍并受到法律制裁。這些案件給了當時黨內許多人一記思想上的重錘,對黨員干部尤其是那些曾經立過不少戰(zhàn)功而思想懈怠的老黨員來說是一次警示,告誡他們要嚴守紀律的底線。
嚴肅處理不合格黨員。1938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開除張國燾黨籍的決定,批判了張國燾嚴重破壞革命紀律的行為。這對全體黨員遵守紀律、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起到了積極作用。1939年,青年知識分子劉力功屢次不服從組織安排,對組織委派的工作挑三揀四,嚴重違反黨的組織紀律,在屢次教育后,仍不知悔改,我們黨對其進行開除黨籍處理以警示全黨。陳云在《為什么要開除劉力功的黨籍》一文中,對劉立功這樣的行為提出嚴厲批評,并強調“黨不僅在課堂上要教育黨員遵守紀律,而且要在每個具體違犯紀律的問題上給以紀律的教育”。
(作者系清華大學紀檢監(jiān)察機構高級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