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位于中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北部。這里有美得刷新認知的高原湖泊,有唯一一個人類可以近距離接觸的措嘉冰川(40冰川),有讓世界為之敬仰的珠穆朗瑪峰,還有“眾山之神”岡仁波齊,以及一夜之間消失的古格王朝……
如果有機會和老藏民們聊聊天,會從他們口中得知一個神秘的去處——“圣象天門”。圣象天門位于恰多朗卡島上,藏匿于納木措的北岸,隔著圣湖與神山念青唐古拉對望。
阿里的中北線有著“一措再措”的別稱?!按搿痹诓卣Z中意為“湖泊”,當你覺得眼前的措是最藍、最美的時候,下一站的措就能刷新你的認知。
瑪旁雍措是阿里之行中我最愛的湖泊?,斉杂捍朐诓卣Z中意為“不可戰(zhàn)勝的碧玉之湖”,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稱它為“西天瑤池”。我們從“鬼湖”拉昂措出發(fā),奔赴與它一山之隔的瑪旁雍措。
越野車煙塵滾滾地開了許久,停在一個懸崖邊。一下車,我們就被眼前的藍色迷倒了——站在懸崖之上,居高觀看湖泊,腳下湛藍的瑪旁雍措更添幾分震撼。對面是巍峨雪山,一直綿延到天際。往下走來到湖邊,周圍茂密的水草微微泛黃。湖水波光粼粼,仿佛有無數(shù)明珠在水面跳躍。遠處不時傳來幾聲水鳥的鳴叫,此時此刻,只想把相機放下,戴上耳機,聽著喜歡的民謠,靜靜享受湖邊的自在和悠閑。
從瑪旁雍措向東,行車1000多公里,文布荒原之上,當惹雍措正靜臥著等待人們的到來,它是藏族認定的“三大圣湖”之一。我們在文布南村入住的那晚,能感受到藏族同胞對它的無比虔誠和崇敬。
當惹雍措是目前西藏最深的湖,主要依靠雪山融雪補充湖水。從空中俯瞰,湖面形似金剛杵,上圓、中細、下部長,四面群山環(huán)抱,南面的達爾果雪山山體黝黑,頂覆白雪,它和當惹雍措一起被教徒奉為圣地。
我想尋一處可以拍照的地方,司機張哥將我?guī)У搅艘粋€高處景觀臺。這里有一座不大的石山,山上堆滿瑪尼堆和哈達,許多游人來來往往地拍照打卡。石山邊可以拍照的位置很多,若是帶了長焦鏡頭,就能夠在這里拍出很棒的照片,只是有些角度看起來格外危險,拍攝時需要十二分小心。
游覽完當惹雍措別急著離開,在文布南村找一個湖景客棧住一晚最好不過。若是幸運,還能在客棧樓頂收獲一個紫霞漫天的湖邊日落。夕陽余暉中,村中藏民在屋前屋后忙碌的人文場景,別有一番風情。
從當惹雍措向東出發(fā),前往西藏第一大湖——色林措。曾經(jīng),西藏第一大湖的名頭是納木措的,但是后來色林措逐漸“長大”,如今已有2323平方公里。色林措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qū),雪豹、藏羚、盤羊、藏野驢、藏雪雞等野生動物是這里的???,色林措裸鯉是湖中棲息的唯一魚類。
當我們與色林措相遇,一路顛簸的疲憊煙消云散,我興致勃勃地趴在車窗上,尋找野生動物的身影。色林措面積龐大,與我們一路相隨,但若想欣賞更美的景色,還得去色林措的觀景平臺。
觀景平臺在山頂,車子卻只能開到山腰處,剩下的路程得徒步前往。山坡陡峭,登山不容易,當我們在最高處再次望向色林措,只見那清澈的湖水不斷拍打著岸邊的沙灘,陣陣浪聲乘著風溜進耳朵,至此,爬山的疲憊一掃而空。
如果有機會和老藏民們聊聊天,會從他們口中得知一個神秘的去處——“圣象天門”。圣象天門位于恰多朗卡島上,藏匿于納木措的北岸,隔著圣湖與神山念青唐古拉對望。
圣象天門邊上的無名山峰是俯瞰圣象天門、遙看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制高點。藍色的圣湖如同大海一般寬廣幽深,圣象天門就屹立在湖灣邊上。穿過圣象天門的門洞之后就是納木措。圣潔的雪山,純凈的湖水,神秘的圣象天門展現(xiàn)在眼前,它們彼此相依,構(gòu)成天地間絕美的高原畫卷。
在前往珠峰的盤山道路上,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越野車發(fā)出“bong”的巨響,接著就趴窩不動了。司機張哥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是汽車的發(fā)動機爆缸。拋錨的地點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這可是個十分不幸的消息。
如今想要前往珠穆朗瑪峰,基本靠自駕。在珠穆朗瑪峰國家公園門口買了門票,檢查邊防證后,就可以開車進去。
經(jīng)過無數(shù)個曲折彎道,我們首先到達的是巴松村。但在巴松村是看不到珠峰的,需要將車停在村里,換乘景區(qū)電瓶車去往絨布寺。不過,想要看見不被遮擋的珠穆朗瑪峰全靠運氣。我們向當?shù)厝舜蚵?,了解到珠峰已?jīng)連續(xù)許多天都沒有露出來了。糾結(jié)過后,依舊選擇前往。
意外很快來臨。在前往珠峰的盤山道路上,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越野車突然發(fā)出“bong”的巨響,接著就趴窩不動了。司機張哥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是汽車的發(fā)動機爆缸。拋錨的地點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這可是個十分不幸的消息。
得益于張哥忙前忙后地聯(lián)系救援,我們很快調(diào)整了情緒,大家在車里大眼瞪小眼,只覺得好氣又好笑。兩三個小時后,救援車到了,我們帶著必需品先返回巴松村,張哥則在拋錨的車上等待拖車和換車。直到凌晨4點,張哥才回到旅館。
次日中午,繼續(xù)未完成的旅途。我們到達第一個觀景臺時正是日落時分,遠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最惹眼的珠穆朗瑪峰還被云霧遮著腦袋。賣經(jīng)幡的當?shù)厝烁惺苤L向,告知我們珠峰馬上就會出來,于是我架好腳架靜靜等待。
當云層向兩旁卷散而去,夕陽照在珠峰峰頂,向陽的那片雪峰渲染上了金黃的光輝,所有的塵世喧囂似乎一下子褪去,整個觀景平臺寂靜無聲。眼前的珠峰是神圣的,更是令人敬畏的。隨著日頭下落,又迎來了晚霞,珠峰隨著夕陽沉睡入夜色中……
阿里的另一座名山岡仁波齊,藏語意思為“雪山之寶”或“雪圣”,是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世界的中心”。
岡仁波齊并非這一地區(qū)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沐浴在陽光照耀下,加上與周圍山峰迥然不同的特殊山形,令人不自覺地對它充滿了虔誠與敬畏。對于信徒來說,圍繞岡仁波齊進行轉(zhuǎn)山是十分有意義的修行。每年夏天,來自國內(nèi)外的人們匯集于岡仁波齊山腳下,開啟轉(zhuǎn)山之旅。
如今的穹窿銀城,雖然已經(jīng)修了欄桿和步道,但是象雄人遺留下來的石窟早已空空如也,只余下一片殘垣斷壁。我們漫步其中,唏噓文明的消逝,感知撲面而來的滄桑,想象古城曾經(jīng)是怎樣的繁榮。
象雄是古代青藏高原西部的王朝,歷史早于吐蕃王朝。按照典籍記載,象雄古國距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歷史。作為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chǎn)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例如祭山神、轉(zhuǎn)山等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我們的目的地穹窿銀城,是傳說中象雄古國的都城,比古格王國的都城更古老?!榜妨y城”這個詞是漢藏合璧,藏語應(yīng)是“穹窿威卡爾”,“穹窿”指“有大鵬鳥的地方”,“威卡爾”則是銀色的城堡。有人說,山崖上白色的土林就像展翅的大鵬鳥,穹窿銀城就隱藏在土林之中。
穹窿銀城不太好找,不熟悉的人很難找到它的所在地,前往遺址的路也不好走,因此想要駕車直達到遺址前,必須找個靠譜的老司機。進入銀城,需要路過一個木吊橋,橋邊有一條充滿硫磺味的河流,估計附近有天然溫泉。緊接著是一段大概30度傾斜的土路,要是下雨打滑,場景實在不敢想象。
如今的穹窿銀城,雖然已經(jīng)修了欄桿和步道,但是象雄人遺留下來的石窟早已空空如也,只余下一片殘垣斷壁。我們漫步其中,唏噓文明的消逝,感知撲面而來的滄桑,想象古城曾經(jīng)是怎樣的繁榮。
古格王朝在西藏存續(xù)了700多年,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末代贊普(藏王)朗達瑪死后,王室內(nèi)部展開了爭奪王位的斗爭。朗達瑪后裔中的一支吉德尼瑪袞在斗爭中失敗,逃避到阿里地區(qū),建立了一個小王朝。后來,吉德尼瑪袞將阿里一分為三,分封給三個兒子,古格王國(古格王國遺址)即是第三子德祖袞的封國。
我們經(jīng)葉孜線和巴扎公路,前往古格王朝遺址。和隱藏在土林里的穹窿銀城相比,古格遺址顯得大氣很多。它依山而建,從山腳到山頂高300余米,山上的建筑都保存得比較完好,整個古格王朝有房屋、佛塔和洞窟600余座,龐大且易守難攻。整體建筑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底層基本只剩殘垣斷壁,從中層開始才漸漸能看出建筑的痕跡。
古格王朝的建筑中,保存較好的有寺廟、殿堂五座,分別是白殿、紅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壇城殿,在山腳就能將山上的各個大殿一覽無余。這些大殿并非每天開放,出于保護目的,所有大殿禁止拍照。我去的當天只有紅殿開放,殿內(nèi)的壁畫保存還算完好,色彩鮮艷。
再往上走,沿路有許多手工開鑿的石窟,是用來供奉佛像的洞窟。走到山頂,王宮就建在絕壁之上,包括聚會議事的大殿、進行佛事活動的經(jīng)堂,以及壇城、神殿和王室成員居住的冬宮、夏宮等,看著比山下的建筑更為氣派。山頂還有一個往下的通道,是通往王宮藏糧食的倉庫。建筑群的另一邊是藏尸洞入口,據(jù)說洞里有很多無頭干尸,都是以前被殺的俘虜。
這樣一座易守難攻的堡壘,卻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究其原因,有人說是戰(zhàn)爭,有人說是瘟疫,有人說是投毒……眾說紛紜中,古格王朝的神奇色彩就此流傳開來。
(編輯 陳致穎)
作者簡介
婷仔_dinhoidinh
知名旅游博主&攝影師,專注旅游領(lǐng)域多年,自由撰稿人。喜歡逃離舒適區(qū)探索未知,躺得了帳篷,睡得了五星,爬得了火山,探得了洞穴…喜歡極致的風光,也愛深挖歷史探尋古建。樂于分享旅途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