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間書法?黃君早在《民間書法的審美價值》(刊于《中國書法》一九九六年三月號)一文中就提出了關(guān)于『民間書法』的說法:『當今書壇,越來越多的人在關(guān)心古代民間書法,人們對傳統(tǒng)書法中某些被譽為名家的作品感到由衷的不滿——它們實在太沒有個性、太溫文爾雅、太嚴肅、太干淡、太乏味。與正統(tǒng)書家的作品形成鮮明對照,不少無名書家的隨意所作如簡牘、簿冊、敦煌寫經(jīng)、造像刻石、墓志碑記等,卻給我們留下個性鮮明、生動活潑的印象。民間書法的作者,名諱無考或根本沒有人關(guān)注?!幻耖g書法長期處于無人關(guān)注的狀態(tài),而與民間書法相對應的,就是官方認可的書法。
民間書法的作者大都是粗通文墨之人(當然也可以是精通),他們或許是某一刀筆小吏,或許是某一軍旅文書,或許是民間紅白喜喪之事的從業(yè)者,他們只是為了工作而寫字,寫字就像是木匠、鐵匠一樣,是個營生。這樣的營生,即使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也還存在,小時候我曾親見郵局大門邊的小攤子,攤主就是專門給人家寫信、寫文書的,用鋼筆,也有應客戶需要用毛筆書寫的。
民間書法因材料、內(nèi)容對于當事人的重要性而流傳,這與真正的書法因書法藝術(shù)而流傳有著明顯的不同。吉光片羽,足可寶之,那是形容書法藝術(shù)的,民間書法并無此等殊榮。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民間書法似乎以『民間寫字』稱呼更合適。
民間書法與碑學所涵蓋的范疇有交集,有重合,也有不同之處。碑學所指,必須是碑,而民間書法,除了碑刻也包含墨跡。碑學所言各碑,有民間書家所書,也有官方專業(yè)書家所書,如北魏墓志中一大批皇室墓志銘,便是由官方專業(yè)書家所書。從年代分析,碑學所指一般為北魏開始到唐之前的一段時間所產(chǎn)生的碑碣、摩崖、墓志,而民間書法所指,則是從古至今的時間段內(nèi)都可以。我們甚至可以說,只要有政府存在,就必然有民間書法。
民間書法的提出,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思考,本文擬用邏輯學的方式,來表達這些有趣的問題。『書法需要文化的加持。』這句話在當下肯定是不會錯的。書法需要文化知識的加持,所以書法家必須有文化;民間書法的書寫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沒有文化,所以民間書法普遍不能算是書法作品……
若像以上這般演繹,就有點兒自己打臉了,而且還沒法自圓其說。如果文化水平很高,書法會不會更好呢?趙之謙在《章安雜說》中對書家的最高境有過這樣精辟的表述:『書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歲稚子,能見天質(zhì);績學大儒,必具神秀。故書以不學書、不能書者為最工?!?/p>
這就有些犯難了,到底是有文化好,還是沒文化好一些呢?都是專家在說事,把看官搞得沒有了方向。
『書法不需要文化的支撐?!蝗绻耖g書法成立的說法成立,這句話也是成立的。演繹如下:民間書法是美的,民間書法的書寫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沒文化,所以,書法之美,并不總需要文化的加持。
康有為曾言:『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xiāng)兒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異態(tài),構(gòu)字亦緊密非常?!凰坪跄軐ι鲜鲅堇[加以證明。那也就是說,書法不要文化的加持?又打臉了。
如果民間書法的提出可以成立,還帶來以下的演繹過程:民間書法是古代普通人的書寫手跡,我們可以學習——相信看官對這個說法肯定是不會有疑問的,曰:『對?!荒敲?,我們當代普通人的書寫手跡過了一千年,會不會有人學習呢?相信讀者諸君一定會肯定地答曰:『學?!凰?,當代普通人的書寫手跡千年以后也可能是書法作品,對不對?答曰:『從邏輯上來說,沒錯?!荒敲矗敶胀ㄈ说臅鴮懯舟E,我們也可以學,對不對?答曰:『從邏輯上來說,也沒錯?!?/p>
綜上所述,既然連普通人的字你如今也在學習,那你現(xiàn)在為什么還要學書法呢?因為,你就是普通人本尊。你隨便寫就是書法,過了一千年,你也許就是代表民間書法的那個『民間人士』。
當然,書寫內(nèi)容也很重要。從流傳下來的民間書法看,書寫的材料如簡牘、石頭等,都是可以流傳千年的東西,值得民間書法家借鑒;從書寫內(nèi)容看,簡牘內(nèi)容以公文為主,所以下次不要總是抄古今經(jīng)典文章詩詞了,那是官方書法干的事情,民間書法要做的是多抄抄法律文書,各種不便于用電腦打印的文章,這些材料有可能因為內(nèi)容重要而保存下來。這是讓普通人的普通字成為民間書法的最重要原因,沒有之一。(本文選自蔣君慧《有趣的民間書法問題》一文,原載《中國書畫報》二○二四年四月二日)
(責編 楊公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