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蘇,根系湘,我踏著車馬歸還鄉(xiāng)。
入了深山,村子錯落有致,爆竹聲聲響,鞭炮紅紙如屑。雨似剛止,山間竹林翠綠如碧璽,濕潤的土地散發(fā)著小草的氣味兒。我穿著在桐鄉(xiāng)買的赤色繡花鞋,沿著村里的魚塘往家走。一路上,家家戶戶貼著紅彤彤的對聯(lián)、福字,紙糊的燈籠嵌著燈芯掛在翹如鉤月的屋檐下,曬干的玉米串和大蒜串掛在門前春聯(lián)旁,泡著白醋酸豆角、紅尖椒、白蘿卜的壇壇罐罐擺在院子里,炸得香甜的脆果子餅香飄十里。印象中,總有稚氣活潑的小孩兒在路口嬉戲玩耍,還常有個賣冰糖藍莓和山楂的老爺爺與孩童們說笑打趣,給他們講神仙故事。
不遠處,朦朧間,我好像看見阿爺與阿奶在庭院門口來回踱步,似是盼著我與阿父阿媽趕快到家。我漸漸加快了腳步。走近了,我看到阿奶左手端著紅糖糍粑,右手提著牛皮紙包著的姜糖?!翱梢蚤_青梅酒啦!”阿爺也看見了我們,樂呵呵地沖我們笑。我家一直有個習俗,即每逢年三十團圓,必開青梅酒,暢談詩詞。有時,在校教書的伯伯也會特意過來聊聊書畫。我依稀記得,伯伯來時總會折一枝梅花帶給我?!都t樓夢》中有吃蟹作詩的情節(jié),雖然家鄉(xiāng)這一帶吃不上螃蟹,但卻有著遍野的青梅樹,年年吃不完的果子落了地也是浪費,不若摘下來雕梅釀酒,等到新年,再與家人一同品酒吟詩,共享佳節(jié)之樂。
“阿奶!阿爺!我們回來了!”我大聲呼喊,飛奔上前擁抱兩位老人。阿奶看見我們,笑得皺紋都舒展開來。她邊把紅糖糍粑遞給我邊招呼我們:“快進屋里烤火,你阿爺蒸了你愛吃的窩窩頭。”屋里果然暖和,阿父阿媽拎著雞鴨魚肉去廚房打下手,我坐在炭火旁邊陪阿奶看戲劇。阿奶拿來圓形的不銹鋼網(wǎng)架在了炭盆上,上邊擺著一個釉色發(fā)亮的茶壺。她知道我喜歡甜味兒,里頭煮的是山楂玫瑰烏龍茶。茶壺邊烤著柿子、桂圓、紅棗之類的果脯果干。阿爺拿著窩窩頭來了客廳,他拍了拍身上的柴火灰,和我說家中還缺一副對聯(lián),專門留了宣紙想讓我來寫。說著,阿爺拿出了宣紙和毛筆。我略作思索,提筆寫下“春風辭舊贈詩意,愿如望舒在梅芯”?!斑@句詩詞有新意,卻從未聽過,是哪位寫的啊?”阿爺問道。我“撲哧”一聲,同阿奶一起笑起來,說:“那是我剛剛想的,阿爺?!甭犃宋业脑?,阿爺也哈哈大笑。
天色漸晚,年夜飯是重頭戲。阿媽擺了圓席入座,說這樣才能叫團圓飯。阿奶煲了無花果雞湯,濃濃的雞湯搭配著酸酸甜甜的無花果,里面還放了薏仁米和中藥包,清甜滋潤。酒菜擺上桌,家人圍坐,燈火可親,這就是幸福的年味。
辭暮爾爾,煙火年年。新一年的鐘聲響起時,全家老小皆要作揖拜神祈福。阿奶拿出牛軋?zhí)呛拖诧?,在透亮的琉璃杯里倒上青梅酒。阿媽折了三角形的祈福紙放在每個人的枕下。大年初一清晨,阿奶一早就煮了茶,泡著炒米花來待客,阿爺則做了酒釀甜蛋湯。待人之禮要周到,以祝來年風調雨順,歲歲平安永樂。
湘鄉(xiāng)之年,貴在詩意,醉在青梅,順在禮節(jié)。離鄉(xiāng)之際,我心里總是惦記著那溢滿詩香的年味兒,那溫暖如春的“望舒”和“梅芯”。
(指導教師:盛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