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墜落的隕石、閃著奇異微光的熒光石、打破吉尼斯紀錄的世界最大水晶雕件——水晶玉佛和全國最大的岫玉雕件——玉白菜……7月21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位于太原古縣城東甕城及東城墻北段的山西當代賞石藝術博物館,體會博大精深的賞石文化。
山西當代賞石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全國罕見的以“賞石”為主題,集奇石展覽展示、收藏保護、研究鑒定、教育科普、觀光旅游功能為一體的博物館,也是山西首家以隕石、礦物晶體、傳統(tǒng)觀賞石為主要展陳的自然科普館。
“我來試試!”在隕石科普區(qū),一顆不足榴蓮大的隕石,一個成年人雙手合抱都難以抱動,吸引大家紛紛嘗試。游客近距離觀察著隕石的特點,擁抱來自46億年前的“星星”。
“我館藏各類稀有隕石及隕石切片,每片隕石切片上布滿縱橫交錯的紋理叫魏德曼紋理,也稱維斯臺登紋,每個鐵隕石的維斯臺登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絕無雷同?!惫ぷ魅藛T向來館游客介紹道。
走進石之瑰寶展區(qū)其中一間“小黑屋”,只見一顆顆石頭閃著奇異的微光,這里便是熒光石展。大地內(nèi)的一些發(fā)光物質(zhì)由最初的火山巖漿噴發(fā),到后來的地質(zhì)運動,經(jīng)過了幾千萬年,集聚于礦石中而成,獨自在暗夜中盛放絢爛。
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用礦物顏料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意態(tài)生動,保存至今而顏色不改。白色的硨磲,藍色的青金石,綠色的綠松石,紅色的赭石……博物館1:1復刻的這張《千里江山圖》,深度挖掘其中設色,并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100余種礦物顏料及相關原石標準作具體呈現(xiàn),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主題。
走進傳統(tǒng)賞石區(qū)古典賞石篇章,作品《法眼》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鍋底狀的底部,奇妙地使之自然穩(wěn)定,推之搖晃但能迅速恢復。細看正面,似眼睛,又像蟲洞,除了靜謐、和諧,更多出一絲絲的禪意和宇宙的神秘。據(jù)介紹,古典賞石講究“瘦皺漏透丑”,意指孔洞互貫、精良活絡,玲瓏透辟、內(nèi)外澄明,暗藏著哲學深心。由表及里,由器而道,古典賞石篇章眾多展品無不抒發(fā)著人們對大自然造物的驚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哲思。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里還藏著讓人大開眼界的精美奇石盛宴——《滿漢全席》,該館歷時17年,收集硅化木、瑪瑙、紅黃碧玉等來自世界各地的108種奇石,創(chuàng)作出全桌石頭的《滿漢全席》賞石作品,狀似各式珍饈美味,讓人垂涎欲滴、驚嘆無比。
據(jù)了解,該館面積4000余平方米,依次設天外來客(隕石科普區(qū))、石之瑰寶(礦晶科普區(qū))、賞石藝術(傳統(tǒng)賞石區(qū))、晉石廳及文創(chuàng)展示區(qū)等,其中,礦晶科普區(qū)圍繞礦物與藝術、礦物與健康、礦物與科技、礦物與皇權(quán)、礦物與信仰五個主題展陳。館藏各種奇石上千余件,頂級名石600余件。該館已對外開放,游客可前往領悟觀賞石文化,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會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賞石與自然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