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七年級;籃球;變向運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7-0079-0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指導,以滬教版《體育與健身(2019版)》七年級教材為依據(jù),堅持以“健康第一”和“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本課以“學、練、賽、評”設計為出發(fā)點,以“籃球運球技術綜合運用”為實施方向,以“數(shù)字化轉型的3個助手”為抓手,通過信息技術運用與評價助推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為設計嘗試,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練的內在動力;本課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練習手段,從而體現(xiàn)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少人多組”為主要組織形式,注重練習密度的高效和運動負荷的高能,使學生體能得到充分鍛煉,同時,本課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組織能力及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思想,為將來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變向運球是《體育與健身》七年級的籃球教材之一。它是籃球運動中最基礎的進攻技術,其動作結構由運球、蹬地、轉體、探肩、換手和加速運球組成。熟練掌握變向運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籃球運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形成果斷、自信等心理素質,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和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勇于拼搏,不斷挑戰(zhàn)自我等優(yōu)良品質起到積極的作用。
本課授課對象為七(3)班男女合班,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擅于模仿并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精神。對于新的技術動作有強烈的渴望意識,但同時他們容易急于求成。在小學基本都接觸過籃球運動。本班級學生的身體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本教材技術對靈敏、協(xié)調素質要求比較高,因此有一定教學難度,在教學中采用逐漸增加難度,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結合相關體能練習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以達到本教材的教學效果。
三、實踐課教案
【點評】1.賽練結合,激發(fā)興趣:本課設計了不同內容、不同難度的挑戰(zhàn)和比賽情境(如變向運球比賽,2v2比賽,體能大比拼等),將各種練習融于比賽中,通過比賽來評價動作。2.循序漸進,技能疊加:本課教學從復習變向運球——運球+傳球——運球+投籃——運傳投的綜合運用,通過2人一組練習、4人一組練習、8人一組練習等循序漸進的進行,動作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呈現(xiàn)結構化的教學過程。3.信息輔助,助力教學:利用視頻動作展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練習內容、方法與器材布置。在隊伍調動中,利用視頻來減少教師在隊伍調動時的時間。通過運動負荷監(jiān)測學生心率,了解每位學生練習情況,把課堂的時間真正還給學生。
(上海市金山實驗中學 201540)
(E-mail:4928277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