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查士標藝術生平的“游”與“居”及其畫風

      2024-08-06 00:00:00譚昕雨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4年6期

      摘 要:查士標是明代新安畫派的主要畫家之一。明亡后,他作為明朝遺民,長期輾轉漂泊。然而正是廣泛的交游,開闊了查士標的視野,拓寬了他的藝術道路,進而影響到其畫風的形成。梳理查士標前期畫風、中年畫風以及成熟畫風的形成原因,闡述其由最初的師古到清淡簡潔,再到蕭散荒寒畫境的遞進,體會他的生命際遇、人生志求、輾轉游居歷程。他在師古人、師造化的轉化中,最終呈現(xiàn)“簡遠蕭散,意境荒寒”的獨特畫風。

      關鍵詞:查士標;藝術生平;畫風

      查士標(1615—1698年),字二瞻,號梅壑,“新安四家”之一。查士標出身于商賈之家,自幼喜愛書畫,但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時代,他背負家族的期望,也曾致力于科舉,渴望博取功名??墒?,明朝的滅亡使他原有的人生理想破滅。他選擇棄舉子業(yè),避退新安山中,弄筆遣日,而后舉家遷往南京,在此寓居二十年。其間他曾游歷揚州、鎮(zhèn)江、吳地、平湖、蕪湖等地,廣交遺民中的文人、書畫家,其畫風也不斷地轉變。查士標晚年在揚州寓居三十年,并客死于此。正如其弟查士模在《行述》中記載:“崇補之季,先兄因亂棄去舉子業(yè)。以六經(jīng)子史為盡性修身之學,而寄興于歌詩書畫。益甚喜出游,界去家人產(chǎn),有飄然不復有家之思,欲以浮沉為行止。于是,遍游三吳、兩浙之間。四方之賢士隨所止而奔走恐后。遂家金陵,卜室于秦淮。以六朝勝地為吊古者所當?shù)桥R,其夜月晨風,亦足觸騷人之懷抱。凡廿載,渡江而北居揚州?!北疚闹饕圆槭繕嗽^長時間游居之地為坐標,結合其行蹤游跡,分析他不同階段的畫風。

      一、查士標的新安生活與其前期畫風

      新安郡,地處安徽南陲,群山環(huán)繞,林木蔚然,地少人多的生活環(huán)境使得當?shù)厝瞬坏貌粸榱松娑甲儭kS著明清以來徽商的興起,地方經(jīng)濟得到快速發(fā)展。為了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徽商不僅附庸風雅,收集名家字畫,還注重子孫的教育,形成了“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的良好文化環(huán)境,新安畫派由此產(chǎn)生。明中后期,徽州畫壇“尚元”之風濃郁,黃公望、倪瓚等人備受推崇,而“尚元”之風盛行的原因與董其昌密不可分。董其昌的“南北宗論”,依照“由禪入畫”的旨趣,推崇氣韻天然的“南宗”,并給予了“元四家”高度評價。董其昌曾多次在徽州活動,與徽州友人切磋畫技,其畫風與主張也影響了徽州畫壇。龔賢在《山水卷》的題跋中云:“孟陽開天都一派,至周生始氣足力大。孟陽似云林,周生似石田仿云林,孟陽程姓,名嘉燧,周生李姓,名永昌,具天都人。后來方式玉、王尊素、僧漸江、吳岱觀、汪無瑞、孫無逸、程穆倩、查二瞻,又皆學此二人者也,諸君皆天都人,故曰天都派。”題跋中提到的程嘉燧與李永昌,被視為天都畫派的開創(chuàng)者。而程嘉燧、李永昌與董其昌俱為好友,他們往來頻繁,詩歌唱酬,切磋書畫,二人皆對董其昌的繪畫極為推崇,他們的畫風自然也受到董其昌的影響。程嘉燧、李永昌作為天都畫派的代表人物,又影響到新安畫派。正如龔賢在題跋中所言,孫無逸、汪無瑞、程穆倩、查二瞻,又皆學此二者也。

      查士標在學畫之初深受徽州畫家的影響?!凹咨陣y”前,查士標一直生活在新安,其父經(jīng)商,家中藏畫眾多。正如其弟查士模在《行述》中所載:“吾家素多名人真跡,又重值而購求之,蓋于少年之聲色、貨利一無所好。讀書之暇,則唯以臨池潑墨為嬉戲?!边@使查士標自幼得以受到書畫藝術的熏陶,為其后來的書畫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早期學畫階段,查士標的繪畫受到程嘉燧、李永昌等畫家的影響,或貌寫家山,或模仿宋元,“董氏遺風”明顯。正如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曾言查士標:“畫初學倪高士,后參以梅花道人、董文敏筆法?!贝送猓槭繕诉€曾在《山水》冊題跋中說:“余先君雅擅臨池,平生最嗜宗伯書,收藏頗富。余兒時習字即以授,故余中歲之前書,全師宗伯,幾能亂真?!蓖ㄟ^史料記載可知,董其昌及其他新安畫家在書畫領域都對查士標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如史料記載,查士標最初學倪瓚畫風,他一生的繪畫中,有多幅模仿倪瓚的山水作品。倪瓚晚年散盡家財,隱居太湖,以其高潔傲岸之志和逸筆草草之風在明清時期,尤其是遺民之間備受推崇。查士標后期的“意境荒寒”清逸之韻,正是受到倪瓚繪畫的影響。另外,倪瓚在朝代更迭時隱居,選擇以泛舟太湖來對抗新朝的特殊行為方式,其畫中潛含的隱逸思想,其清、其靜、其懶、其迂等,無疑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查士標。查士標有多幅模仿倪瓚的作品,如《仿倪元鎮(zhèn)畫竹圖》《擬古山水圖冊》《仿倪瓚山水圖》等。他在不同的繪畫階段,都有對倪瓚筆意的模仿。只不過倪瓚居所固定,專注于描繪所居的太湖之景,而查士標居無定所,長期漂泊。倪瓚被稱為“倪迂”,畫作款識中常題“懶瓚”;查士標也常自稱“懶標”,且有“散人”“懶老”等別號,后人評價他“性疏懶嗜臥”。然而查士標的“懶散”絕不僅是簡單的悠游閑適,除了其自身性情疏懶之外,還有看透現(xiàn)實和無力回天的深深無奈。

      綜上可知,查士標初學畫時,主要受到新安畫派的影響,不斷上追元人,師承倪瓚、黃公望的筆意,追其意境神韻,逐漸形成早期的清逸之風,奠定了其畫中簡遠荒寒意境的基調(diào)。

      二、查士標客居南京與其中年畫風

      查士標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曾到明孝陵憑吊,并發(fā)出“興亡若訪六朝事,登眺先添萬古愁”的感慨。他與其他遺民交往密切,并廣泛游歷,多次往來于揚州、鎮(zhèn)江兩地,也曾涉足宣城、蕪湖、平湖、儀征等地。在繪畫方面,他師法古人,對景創(chuàng)作,畫路大開。

      鎮(zhèn)江是查士標多次游歷之地,曾與友人兩次登臨北固山。順治三年(1646年),他首次與程奕先同游北固山。順治十三年(1656年)冬,應濟若禪師邀請再登北固山?!斗N書堂遺稿》載:“濟若掩關甘露,冬日奉訪,因得再登北固,憶丁亥同程奕先雨中來游,江山云樹仿佛目中。”“京口三山”都屬于鎮(zhèn)江,三山鼎峙,云氣彌漫,林木隱見的秀美之景切實呈現(xiàn)在他眼前。其在《秋林暮靄圖》款識中云:“余初學海岳,后學云林?!鼻以谄洹渡剿菲涟朔凶灶}:“昔人評北苑畫云: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余從此仿米家山,若為近之。”米芾曾謫居潤州,自創(chuàng)“米氏云山”。而查士標游鎮(zhèn)江,見到昔日米芾所見的云煙之景,師法米畫,又觸發(fā)了其創(chuàng)作靈感。查士標最早一幅仿米山水是順治十七年(1660年)所作的《山谷閑云圖》,其上有題畫詩云:“閑云無四時,散漫此山谷。幸乏霖雨姿,何妨媚幽獨。”畫中遠山渺渺,云氣繚繞,淡墨濕染出遠處山石,近處的坡石則略加實寫。此畫是查士標仿“米氏云山”的代表作品之一,畫上詩景相和,運筆散漫,正如靳治荊在《查文學士標》中所言:“能以疏散淹潤之筆,發(fā)倪、黃意態(tài)。”隨著對米家筆法的不斷學習,疏散淹潤成為查士標繪畫用筆的一大特色。如查士標作于1680年的《南山云樹圖》,題識曰:“康熙庚申六月,余客潤州。再登金山,留宿慈云閣。雨中為德潤禪兄畫南山云樹,仿米家筆意,累日乃竣事?!薄赌仙皆茦鋱D》中遠處峰巒出沒,云霧顯晦,近處溪橋漁鳧,洲渚掩映,江南的煙雨迷蒙與秀潤之景盡在畫中。此時的查士標處于繪畫成熟精煉期,對“米氏云山”的把握更加成熟,心境上也有所變化。此外,他還在這幅畫中自題絕句一首:“看云疑是青山動,云自忙時山自閑。我看云山亦忘我,朝來洗研寫云山?!焙笥掷m(xù)一偈“動靜無心云出山,山云何處有忙閑。要知心住因無住,忙處看云閑看山”。詩中頻繁出現(xiàn)“忙”“閑”“云”“山”,可見其遠離世俗、超逸出塵的心態(tài),而這種充滿禪意的心態(tài)也自然影響到了他的筆意和畫境。查士標曾言:“雪浪銀堆勢可呼,米家真意在模糊。”這也是對“米氏云山”的模仿,但《南山云樹圖》比其早期的畫作筆意更加蕭疏淡遠,在得“米家真意”和雨中云煙筆情墨趣的同時,畫中更具禪味,而且在禪意之外更增加了一份遺民的孤寂與凄苦心境。

      寓居南京期間,查士標遍游三吳兩浙,多與遺民、僧侶往來,如程正揆、龔賢、周亮工、漸江等都是他的好友。在南京的遺民畫家群體中,查士標與龔賢是至交,二人常有書畫往來。龔賢在《書畫合璧冊》題跋言:“古人畫厚而不薄,即云林生寒林,實卷身多益從營丘來。今之擬作者,不但不見悅跡,并不知營丘為何人。余此作實師李,愿與擬悅者相見。此語唯查梅壑知之。”

      此外,查士標亦常與僧侶往來,參禪悟道。在這些僧侶好友中,漸江對他的影響最大。漸江皈依佛門后,其畫風清冷蕭索,用筆方折瘦硬,常以幾何形體表現(xiàn)山石。漸江對查士標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他早期山水畫的用筆上,山峰巖石多以線勾勒,極少皴染,且線條簡潔有力,皴似折帶,畫面表現(xiàn)出荒遠幽淡的意境。二人同為遺民,只是漸江親身經(jīng)歷過鐵血沙場,復明無望后心灰意冷,決然遁入空門,其繪畫用筆更加決絕;而查士標不同,他的人生態(tài)度看似消極低迷,但消極背后更多的是對現(xiàn)實的無奈。面對山河破碎,他無力改變現(xiàn)狀,只好以筆寄性,涂寫滿腔悲愴與滿目蒼涼。與漸江相比,查士標的用筆沒有那么決絕剛硬,只是在潛移默化中隨著自己思想的轉變,以手寫心,繪就興亡之慨。尤其在參禪論道后,查士標寄意書畫,其山水畫于荒寒中見禪意,這時期的繪畫明顯體現(xiàn)出他的心境變化。

      順治十四年(1657年),查士標在九月去了平湖,作《清溪水閣圖》并題詩:“滿徑松杉覆翠微,幽亭臨水坐忘機。卷簾無數(shù)青山入,時有霜紅映夕輝。”他另有《溪山客來圖》軸,上有題詩:“卜築溪山靜,坡迥接遠岑??蛠砩顦湎?,相對發(fā)豪吟?!笨钍穑骸岸∮鲜拢嬘谄胶蒙绮㈩},呈乾翁老先生大詞宗教?!碑嬅婕橙×怂卧剿嫷奶攸c,又借鑒了漸江的筆意。相對于查士標的其他繪畫,該畫采用全景式構圖,較為豪壯,畫面極少有皴擦之筆,呈現(xiàn)一派幽遠空寂之境。

      查士標的中年階段基本在南京度過,他經(jīng)常在三吳、兩浙之地游歷,作為失去家國的遺民,漂泊或彷徨于天地云水間,感悟自然,心境非常復雜。在早期新安畫風的基礎上,他漸漸步入筆墨與丘壑融會貫通的階段。隨著與遺民、僧侶等好友的交往,他的內(nèi)心逐漸趨于平靜,或者只能將無奈與孤寂寄于筆墨,其山水畫作在清逸之中更添幾絲簡遠與冷逸。

      三、寓居揚州及其成熟畫風的形成期

      據(jù)查士?!缎惺觥酚涊d,查士標人生后三十年定居在揚州,推算可知,他于1663年左右離開南京渡江北上。在寓居揚州期間,他的繪畫達到了自己的高峰期,當時享有“戶戶畫軸查二瞻”的美譽。他選擇定居揚州,除了揚州的富庶繁華、文化底蘊深厚外,主要考慮到揚州鹽商眾多,而鹽商中又以徽商居多,而且文化水平和審美品位都較高。作為徽州人,與徽商文化心理上的認同和地緣的親近感,使得查士標很容易與在揚州的徽商密切交往。作為當時重要的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的揚州,正是由于崇尚文化的商人對文化藝術的消費才實現(xiàn)了當?shù)匚幕囆g的繁榮。他在揚州,主要住在呂祖壇附近。阮元的《廣陵詩事》有載:“查二瞻嘗居北鄉(xiāng)呂祖壇。壇去城三十余里,有老柏修篁,清溪繞之。二瞻書‘偶落人間’四字額。”據(jù)此可知,查士標在揚州所居的環(huán)境清幽,他在此以畫會友,詩歌唱酬,聲名遠播。

      查士標定居揚州期間,曾到過杭州,留下了“十載西湖我未還”的詩句。西湖的美景讓他流連,岳王墓前的憑吊緬懷更是激起了他的故國之思,“最愛岳王墳上月,梅開時節(jié)照孤山”。他登上天臺山,煙雨縹緲下的赤城云景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之興,于是作《天臺赤城圖》,曾言:“劉郎自負看山眼,兩入天臺不記年。攜得一丘懷袖里,時時潑墨弄云煙?!边h山橫臥,煙波浩渺,低岸坡石,揮毫潑墨間更加瀟灑放逸。

      雖寓居揚州,但鎮(zhèn)江仍是他的鐘愛之地,步入晚年的查士標曾多次登臨“京口三山”??滴蹙拍辏?670年),查士標與笪重光、王翚等人同游焦山。在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書畫自賞冊》中,第十開上有題款:“士標畫于焦山之雙峰閣,同觀者為江上、懶逸、西先華,庚戌八月晦日,夜漏二十刻并記之。”同年九月,查士標與王翚在張孝思的培風閣合作了《山水》冊九開,贈與笪重光。查士標與王翚、笪重光之間的情誼匪淺,三人常結伴同游,互贈詩歌畫作??滴跏辏?673年)秋,王翚路過揚州,與查士標聚首累月,臨別時查士標作詩相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查士標還與王翚合作了《鶴林煙雨圖》。王翚作為“清初四王”之一,受王時敏教導,家庭環(huán)境與人生經(jīng)歷與查士標大不相同。王翚作擬古畫,是被教導筆墨章法皆效仿古人,但查士標與其不同,他始終堅持師古人更師造化。宋犖曾評價王翚的畫“在規(guī)矩之中”,認為查士標的畫在“牝牡驪黃之外”。查士標深知“一峰自有一峰奇,每到陰晴分外宜。試拓丹青寫煙景,居然天地是吾師”,所以才會真正做到“行遍千山復萬山,終日躡履不得閑”。他將目之所及的各種景致繪于筆下,才有今日所見的超逸風度。

      笪重光與查士標的情誼也較深厚,他不僅是史論家,還精研書畫。查士標常為笪重光作畫,如《鶴林煙雨圖》《仿黃公望富春攬勝圖》等。此外,查士標還在詩文中紀念二人的感情,如“舊山舊寺舊游人,十四年來事又新。舉眼江山成帶礪,驚心草木盡煙塵。尚留二老今猶在,得奉群賢信有神。十里金焦一帆路,乘流來往莫辭頻”。

      鎮(zhèn)江三余齋是查士標多次來鎮(zhèn)江時寓居的地方??滴跏辏?674年),查士標在《行書樂志論》中寫道,“甲寅二月,書于京江寓居之三余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查士標再度客居三余齋,并在《柴門老樹圖》扇面上補題“此畫天機逸趣,為梅蜜老人生平不多得之作,今為飛如道兄收藏,獲所歸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查士標第三次客居三余齋,并為金子漢伯作《古木慈烏圖》。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六月,查士標客居鎮(zhèn)江,再登金山作《南山煙樹圖》;同年臘月,查士標在與子先盟道兄敘話時作《南徐山水圖》。在與禪僧、道人等好友的交往中,查士標不斷接受佛道思想的浸潤,其晚年所作的《南山煙樹圖》《南徐山水圖》雖都是仿米家筆意,但筆下愈加清寂而有禪意,運筆更為瀟灑放逸。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查士標留宿甘露寺作《茆薝古木圖》,題曰:“木葉臨冬盡,沙村古干存。僧窗烘暖日,乘興寫霜根。丙寅冬杪,宿甘露僧舍。聞步沙邊,見節(jié)蒼古木,蟲枝撐柱,蒼秀可愛。遠及江干舟帆,豚陣飄忽,縱姚無盡。歸而圖之,亦山居一快事也?!?/p>

      此外,查士標在寓居揚州期間還常游歷儀征??滴醵拍辏?690年)冬,作《湖鄉(xiāng)清夏圖》軸,上有題款“湖鄉(xiāng)清夏,趙承旨筆意。庚午冬日,仿于真州半山草堂”。此幅畫仿趙孟頫筆意,采用平遠構圖法,從高視點俯瞰取景。近處高樹穿插取勢,濃淡墨色點染綠葉,左側有一涼亭,一高士持扇憑欄遠眺,遠處是農(nóng)莊田地和低矮交疊的丘陵,整幅畫面洋溢著濃濃的田園風情。

      查士標寓居揚州時,還常與鹽商往來。鹽商多是徽商,商人為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附庸風雅,收集字畫,多與文士往來,成為書畫界的主要購買者。查士標在揚州生活了三十余年,為了糊口生活,適應市場需要,與不少徽商都有往來。其中,汪、程二家是查士標的主要贊助者。他曾為徽商汪如江的九十大壽作《萬壑松云圖》,款識上題有“觀翁九十壽”的字樣??梢娝麄冎g交情之深厚,也可以看出汪如江對查士標畫作的青睞程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查士標為葛人作《山水》四條屏,第四屏款識上題:“葛人先生以黃海勝流,作廣陵寓公?!滴醵〖撮L至月,同郡同學弟查士標。”葛人先生,即程浚,安徽歙縣人,長期客居揚州,喜好收藏書畫,與查士標有同鄉(xiāng)之誼,并經(jīng)常給他資助,這幅四條屏山水作品就是查士標為程浚賀壽而作。

      查士標晚年在揚州為了適應市場需要,所作畫以擬古畫為主,包括李成、郭熙、米芾、米友仁、夏圭、“元四家”、“明四家”等。他在摹古中綜各家所長,卻不像“四王”般僵化,而能“集其大成,自出機杼”。在眾多仿古畫中,查士標仿黃公望、倪瓚筆意最多。如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揚州待雁樓中,查士標作《仿古山水冊》十二開,上題“修竹遠山,倪高士之際,士標擬之”。同年,還作有《仿黃子久山水圖》《仿元人山水圖冊》??滴跏拍暾拢鳌斗曼S公望林亭春曉圖》,七月作《仿倪瓚山水圖》。查士標從早期學畫便受“元四家”筆意的影響,對黃公望、倪瓚畫作的模仿幾乎貫穿其整個繪畫生涯,只不過在不同階段的模仿中不斷進行變化。

      晚年客居揚州的查士標,游歷多地,見鐘靈毓秀之景,師法造化,心境更加開闊,追求“乘興”與“無心”。他的心性更加曠達,雖仍對前人古跡多有模仿,但此時他的心中有著看透現(xiàn)實與順應自然的清醒。他面對時事采取的是“矢口不談當世事,著書直見古人心”的人生態(tài)度,他胸懷開放,寵辱不驚,達到的是一種看破一切的清明境界,超然物外,筆墨也愈加蕭散放逸,畫中呈現(xiàn)超逸之境。

      四、結語

      明朝亡后,作為遺民的查士標在“南北浮蹤度歲華”的漂泊期間,師法自然,參禪悟道,心懷故國,安貧樂道,將心底的孤寂和無奈寓于筆端,完成了從實景到畫景的具體轉變,并對真山真水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與體悟。經(jīng)過長期的修煉,感悟林泉之志,他借助筆墨將山水畫造境物化的過程落到實處,蒼茫遠山、料峭重巖、落日斜陽、遠樹枯枝等皆化為他筆下零落天涯的悵然。查士標的繪畫多用筆簡潔、設色清淡,簡淡之中卻不乏渾厚和風韻,透露出孤寂、荒寒之意,但仍不乏靈秀之感。在“慣看秋月春風”后,查士標的心性愈加超邁、荒率、隨性,并最終達到了“簡遠蕭散,意境荒寒”之境。

      參考文獻:

      [1]張庚.國朝畫徵錄:卷上[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陳傳席.弘仁[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894.

      [3]程波濤.查士標及其繪畫藝術初探[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4]任軍偉.查士標與清初揚州畫壇的新安畫風[J].美術觀察,2022(12):51-55.

      作者簡介:

      譚昕雨,安徽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理論。

      南宫市| 曲水县| 鄢陵县| 湖州市| 彭山县| 铁岭县| 潼关县| 枣强县| 临颍县| 广宁县| 易门县| 磐石市| 霍山县| 徐汇区| 瑞安市| 海安县| 鄯善县| 庆元县| 临沧市| 伊吾县| 寻乌县| 龙门县| 贵溪市| 寿阳县| 太原市| 即墨市| 迁西县| 东平县| 济南市| 启东市| 依兰县| 四平市| 十堰市| 时尚| 德钦县| 合阳县| 离岛区| 北碚区| 芦溪县| 灵石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