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文學批評家金圣嘆對孫悟空有一個評論:“《西游記》每到弄不來時,便是南海觀音救了?!闭Z氣中的不以為然,隔著三百多年的時空,我們依然感受得到。
在很多時候,悟空自己明明可以“弄得來”,他也會去找觀世音或其他大神。這是更高級的智慧。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只是一味索取,當然不好,但萬事不求人,也并不是很好。在很多時候,放下身段求助他人,接受對方的施與,甚至主動向?qū)Ψ剿魅?,是一種更高級的施與。
在悟空最早的性格詞典里,是找不到“求助”這個詞的。自從他學成大道離開了菩提祖師后,指導悟空的行為準則就是“強者為尊”。即使缺少什么,都是以實力為基礎(chǔ)的索要。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到東海龍宮索要兵器。
悟空的性格開始發(fā)生變化,是從他被鎮(zhèn)壓在五行山下,經(jīng)過了五百年的反思之后。他在如來那里吃了大虧,這個大虧告訴悟空,他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樣天下無敵。這樣,他“強者為尊”的處世哲學就執(zhí)行不下去了。在悟空的觀念中,就有了“服軟”這個概念。
等到真的走上護送唐僧取經(jīng)的西行之路,經(jīng)歷了眾多的妖魔、明白了“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之后,悟空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更是有了很大改變。后來遇到事情向別人求助,也就非常正常了。
不過,悟空的求助于人,又不可以一概而論。有些情況出于無計可施的無奈,比如,在通天河遇到的靈感大王,以及鳳仙郡的大旱。當然,悟空的成熟不僅表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懂得不必所有問題都自己一個人扛,也表現(xiàn)在他求人之后的種種行為。
通天河上,當觀音菩薩把靈感大王降服之后,悟空請觀音菩薩立在空中,好讓陳家莊百姓都來一睹菩薩金面,一則留恩,二來說此收妖之事,好教凡人悉心供養(yǎng)。菩薩答應(yīng)了。又如,當風云雷雨四部奉玉帝之命到鳳仙郡降雨之后,悟空沒有放眾位神仙馬上返回天宮,而是讓他們撥開云霧,各現(xiàn)真身,大約半個時辰之后才放他們回去。
悟空為什么讓觀音菩薩、風云雷雨四部眾神留在空中?原因很簡單,一是給足這些前來幫忙的神靈們面子;二來他是讓凡人們把這些神靈畫下來,供奉在家中,四時祭祀。悟空對這些神佛菩薩是有所報答的。
也有一種求助,就是悟空明明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但仍然選擇求助于人。而正是這種求助,體現(xiàn)了更高的人際交往的智慧。
比如,在祭賽國遇到的九頭蟲是碧波潭老龍的女婿,偷了祭賽國的國寶舍利子,結(jié)果讓全寺的和尚為他背黑鍋。悟空替和尚打抱不平,帶著八戒到碧波潭捉拿妖怪,悟空與九頭蟲爭斗,八戒助陣,結(jié)果九頭蟲現(xiàn)出原形——一只兇惡的九頭鳥,一口將八戒咬住。悟空救出八戒,正在商議下一步如何對付九頭蟲時,碰上路過的二郎神和他的梅山六兄弟。悟空當即就讓八戒去約見二郎神,請求幫忙。二郎神慨然應(yīng)允。
悟空為什么要請二郎神幫忙?我們來聽聽悟空自己的解釋:“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請他們,與我助戰(zhàn)。若得成功,倒是一場大機會也?!边@個“大機會”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就是與二郎神去除前嫌、建立交往的機會。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看悟空與二郎神見面的前后種種表現(xiàn),比如,讓八戒先去通報,待二郎神請自己后才相見;只與八戒打下手,把主要的敵人九頭蟲交給二郎神處理等,都能看出悟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