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撫琴站到了?!泵吐牭綀笳韭暎殷@覺坐反了方向。匆匆跳出車廂,恰巧對面列車已經(jīng)到站,趕在關(guān)門警報嘀嘀聲響起前,我奔跑著一步跨進(jìn)去,舒了口氣。
第二天早上刷手機(jī),哎呀,網(wǎng)友們這兩天瘋狂轉(zhuǎn)發(fā)的紫藤蘿瀑布,就在地鐵撫琴站A口外的小巷子里。近在咫尺,我竟錯過了。
見我懊悔不已,青青提議,今天下班就去!
天光未暗,我們已經(jīng)站在“瀑布”下了——從六層居民樓上傾瀉而下,枝葉茂密,一串串紫色的小花,如風(fēng)鈴般從綠葉間垂下,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曳。
樹下擠滿了前來打卡的年輕人,有的在拍藝術(shù)照,頭上頂一本書,或是手中拎一只藤條箱子,很文藝的樣子;嬢嬢們也想拍照,依次排著隊,站在后面不停催促著;賣菠蘿的小販看到人多,索性把三輪車推到這里;穿制服的城管也來了,不停勸說他離開。
等到那一群攝影師散開了,我才發(fā)現(xiàn),這紫藤蘿瀑布其實是由下往上生長的,一條比胳膊還粗、比鐵索還遒勁的棕色藤蔓,向居民樓側(cè)面的墻壁伸出,沿著墻壁攀援而上,一路撒下青枝綠葉。越接近地面,枝條越稠密,花串越繁茂。
藤蔓旁有一只長條燈箱,上面四個大字:煙火撫琴。
這,是我所熟悉的撫琴小區(qū)嗎?
20多年前剛到成都工作的時候,我就住在撫琴小區(qū)。那時,撫琴西路上雖然有幾家好吃的,卻遠(yuǎn)遠(yuǎn)沒有現(xiàn)在這般熱鬧。
這株紫藤蘿,據(jù)說“花齡”已有40歲了,我在這個區(qū)域生活多年,竟毫不知曉其存在。彼時,她就那樣寂寞地躲在小巷子里,深藏于居民樓與樓之間。而今日,即使從未到過撫琴的人,大約也知道,“哦,就是那道很有名的紫藤蘿瀑布呀。”
我們騎著車,穿過小巷,路邊美食攤鱗次櫛比,青青很快就挪不動腳步了,冰漿也要吃,鍋巴糍粑也要吃。那鍋巴糍粑擺著幾十樣餡料,任人選擇,“白糖、花生粉、酥麻面……酥麻面一定要多!”青青反復(fù)念叨,“酥麻好吃,那才是正宗的貴州味道。”
老板娘約莫30歲,真是貴州人,來自金沙縣。得知青青是遵義人,她十分欣喜,“遵義離金沙很近的,趕車不到一個小時?!?/p>
“這鍋巴糍粑味道很正,我還要來吃!”感受著青青的開心,我想,也許正因為這街巷里有越來越多新成都人的故事,這紫藤蘿瀑布才會越來越繁茂、越來越有名吧。
(作者系前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