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欣賞綠茶之美?
答:綠茶,中國最大也最古老的茶類。自漢代起,直至唐宋,蒸青團餅茶一直占據主流,且是貢茶的“標準樣”。譬如,唐代紫筍茶、宋代“龍團鳳餅”,皆深得帝王親睞。其制法是先將茶鮮葉蒸熟、搗碎,然后裝入模具拍壓成型后,再烘干。
明代,朱元璋的一道圣旨終結了團餅茶的貢茶地位,芽葉保持完整的散茶漸漸嶄露頭角,萌芽于唐的炒青技術在此時也日漸成熟,像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西湖龍井茶、黃山松蘿茶、六安瓜片等名茶,都是在明時出現的。所以,綠茶之美,美在形色,美在滋味。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這樣品賞綠茶:“一杯上好的綠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蕩清香,遞送到唇齒之間。茶葉仍然保持著綠色,挺拔舒展地在開水中浮沉悠游,看著就已經滿眼舒服。湊嘴喝上一口,有一點草本的微澀,更多的卻是一種只屬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鮮得可以讓你聽到山岙白云間燕雀的鳴叫?!?/p>
論品滋味,清代陸次之算得上龍井茶的千古知音。他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仍至味也。”
問:茶樹的根系常與土壤中的菌類共生嗎?
答:茶樹的根系常與土壤中的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目前在紅壤茶園中已發(fā)現外生、內外生和內生三種類型的菌根菌。外生菌根菌的菌絲只在皮層細胞之間延伸,而內外生菌根菌的菌絲,除了在皮層細胞之間延伸外,有的已進入細胞內部。內生菌根菌的菌絲可以透根表皮層,進入層細胞之間或細胞內。
問:如何欣賞紅茶之美?
答:“我覺得我的心兒變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紅茶;真可惜酒卻是那么的有害……”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曾在其代表作《唐璜》中這樣深情表白道。為何來自中國的武夷紅茶會令他如此深情款款?紅茶,誕生于福建武夷山的星村鎮(zhèn)。我們知道,綠茶是通過殺青來阻止青葉紅變,紅茶則恰恰相反,就是要讓茶青紅變,形成“紅湯紅葉”的特點。
品紅茶,重在品賞香氣與滋味。正山小種,因松煙熏制,具松煙香和桂圓味,湯色紅濃艷麗,是調飲奶茶的佳選。金駿眉是武夷紅茶的傳奇“新秀”。它的制作原料均為頭春嫩芽,每制50zMi8zRKty9ZJeq2621z51ovNLLmsLHOnqud8gPhRQnY=0克就需要數萬顆芽頭。其色烏黑金黃相間,沖泡后,花香、果香、蜜香,次第呈現,滋味甜潤鮮活,帶花香蜜韻。
祁紅的“祁門香”,舉世聞名,它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瓦茶并稱世界三大高香茶?!捌铋T香”,似蜜糖香,又蘊藏蘭花香。除好聞、好喝外,如果你喝的紅茶有這兩種現象:茶湯與茶杯相接處顯“金圈”,茶湯冷卻后立即出現乳凝狀的“冷后渾”。
問:紅茶中的香氣物質有多少種?主要有哪些?
答:在紅茶香氣中已發(fā)現超過300種揮發(fā)性物質。目前已鑒定的紅茶香氣成分大致有:芳香烴類、醇類、醛類、酯類、醚類、羧酸類、胺類、酰胺、酚類、萜烯類及其衍生物和雜環(huán)化合物等。其中以飽和與不飽和的脂肪族醇類、不飽和的脂肪族醛類、脂肪族酸類、脂肪族和芳香族酯類特別是內酯、萜烯類及其衍生物和雜環(huán)化合物等古紅茶香氣成分的大多數。當然,紅茶的香氣特征并不是單由某一種香味所決定,而是由多種香味化合物綜合形成的。
問:何為“巖韻”?
答:談武夷巖茶必談“巖韻”,這也是發(fā)燒友們最癡迷的。何為“巖韻”?清代汪士慎說:“初嘗香味烈,再啜有余清。煩熱胸中遣,涼芳舌上生”。(《武夷三味》)袁枚起初不怎么待見武夷茶,后來也被它成功“吸粉”:“余向不喜武夷茶……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隨園食單一茶酒單》)。梁章鉅將“巖韻”歸納為:“香、清、甘、活”(《歸田瑣記·品茶》),此四字至今仍是“巖韻”的經典概括。
問:霍山黃大茶外形很大,有—種高火香的焦昧嗎?
答:霍山黃大茶產于安徽省西部的大別山區(qū),包括霍山、金寨、六安、岳西等地,以產于霍山縣的大化坪、漫水河及金寨縣的燕子河—帶的品質為優(yōu)。
霍山黃大茶外形芽壯葉肥,葉片成條,梗、葉相連似釣魚鉤,色澤金黃帶褐,油潤。因為傳統(tǒng)的炒制與焙火工藝,內質香氣具高爽的焦香;湯色深黃,滋味濃厚醇和;葉底黃中顯褐。當地茶農夸張地將黃大茶形容為“古銅色,高火香,葉大能包鹽,梗長能撐船”。
問:為什么有些綠茶或普洱茶的葉底會看到“紅梗紅葉”的現象?
答:這大多是因為殺青溫度沒有掌控好的原因。在殺青過程中,必須利用高溫,使殺青葉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升溫,達到酶的鈍化臨界溫度。關于多酚氧化酶的鈍化臨界溫度,一般認為是85℃。
在葉溫升達酶的鈍化臨界溫度之前,酶促反應相當劇烈。如果這段升溫時間延長,變化量相對加多,殺青過程中產生的化學變化可能出現“劣變”,產生紅梗紅葉。一般殺青技術要求葉溫在1-2分鐘內升達85℃以上,最長時間不得超過4分鐘,否則,就可能出現紅梗和紅葉。
完成徹底破壞酶的作用后,葉溫應及時下降,尤其是當殺青葉的含水量減少到60%時,葉溫太高,嫩度高的個別芽葉和葉尖將會焦化。
問:什么稱“毛茶”,毛茶還要進行哪一些加工?
答:鮮葉加工后的產品,稱毛茶,有“毛糙不精”之意,屬于半成品,還需要進一步加工。毛茶加工是整理外形,改造內質,也是提高品質的重要途徑。毛茶加工目的是整理形狀,去掉粗劣,促進達到應有的純正。毛茶形狀不整齊,或夾有雜物,或同屬正茶而有品級高低不同。總體來說,毛茶加工有這些目的:淘汰不好的茶條(如過老的黃片和粗梗),除去劣質和雜物,提高純凈度,促進形狀整齊;整理各種不同的形狀,分別合并,使各種不同的茶葉分別成為各種花色,完全合乎標準;有些茶品需要拼配,劃分品質等級,使品質純凈,好壞分明;去掉過多水分,適度干燥,使葉質縮緊,貯藏耐久。根據市場需求或蒸壓成餅或磚、沱等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