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原本指的是方向。到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之間經?;ハ嗦摵?、排斥,『縱橫』又衍生為一種政治概念?!嚎v』即『合縱』,指的是弱國聯合起來對抗甚至攻打強國;『橫』指『連橫』,指強國與弱國結盟攻擊其他弱國的政治策略。
自從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形成合縱共同抵御秦國后,秦惠文王一直憋屈著不敢隨意越過函谷關。漫長的等待后,破局之人在楚國的宴會上出現了——
有一天,楚相的玉璧在宴會上丟失了,他把參加宴會的人聚集到一起,要求眾人拿出線索尋找玉璧。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一個衣衫簡樸的青年:“這人窮困潦倒,只有可能是他偷了玉璧?!边@個叫張儀的青年急忙否認,可哪有人聽他的辯白,楚相隨即讓人把他打了個皮開肉綻,將他轟了出去。
在楚國受辱的張儀怒火中燒,決心要拿出本事給這些瞧不起他的人看看。休養(yǎng)一段時間后,他帶著自己的政治主張,來到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秦國。
幾經輾轉,張儀終于見到了秦惠文王。張儀說:“縱觀歷史,秦國曾經有好幾次一統天下的機會,只可惜都錯過了,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大臣們提出的建議都太保守了,使得君主不敢乘勝追擊。近些年,雖然齊、楚、燕、韓、趙、魏聯合起來對抗秦國,表面上比秦國更強大,但實際上他們各懷心思,這樣的聯盟難道能長久嗎?我認為,如今的形勢對于秦國來說,又是一個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這一次,您可不能再錯過了?。 ?/p>
秦惠文王是一位有野心的君主,張儀的話恰恰說中了他的心事,便示意張儀暢所欲言。張儀繼續(xù)說道:“以前楚國、魏國還很強大的時候,秦國在與他們對戰(zhàn)時都曾取得輝煌的戰(zhàn)績,說明合縱的六國單拎一個出來,不論是誰,都抵抗不過秦,秦在軍事上的力量不容小覷(qù)。因而,要實現一統天下,當務之急,就是徹底分化合縱,讓他們不再聯合。”
秦惠文王聽得熱血沸騰,當即留下張儀做了謀臣。
張儀認為,六國的合縱名存實亡,只要秦國能拉攏聯盟里的任一國家,六國便會相互猜忌,聯盟離徹底分化也就不遠了。到那時,秦國就能以最小的代價逐一擊破關東六國。
如何化解合縱,并拉攏一個國家呢?張儀首先把目光放在了魏國。在他的建議下,秦國出兵征戰(zhàn)魏國,并很快占據了魏國的要塞蒲陽城。當秦惠文王打算乘勝追擊,繼續(xù)蠶食魏國時,張儀卻阻止了他,還建議秦惠文王將這座城池還給魏國,并派出一個兒子去魏國當人質。
“好不容易打下的城池,為什么要還回去呢?”秦惠文王不解。張儀解釋道:“就算我們現在把魏國整個吞并了,可合縱的那幾個國家只要一起反攻我們,我們也守不住啊。蒲陽城對魏國來說極其重要,要是我們把這座城池還給他,魏國自然會感謝我們,您這就是在合縱里埋了一根秦國的釘子了?!?/p>
“那為什么又要派我的兒子去當人質呢?向來是輸的一方派出人質到贏的一方呀?!?/p>
“因為現在的秦國比魏國強大太多了?!睆垉x繼續(xù)解釋,“我們派出人質,不僅可以展現大王您的恩澤,還可以光明正大地監(jiān)視魏國——您放心,魏國作為弱國,只會將我們派出的人質當‘祖宗’一樣小心翼翼地伺候,因為他們要討您的歡心,從而阻止您不去攻打魏國啊?!鼻鼗菸耐趼爮牧藦垉x的建議,張儀接著面見魏國國君,說道:“秦國君主仁厚,您也應該禮尚往來啊。”魏國國君一聽,立馬主動割讓了十五個縣給秦國。
秦惠文王大喜過望,張儀因此獲封為秦國宰相,主理秦國一切軍政和外交活動,破壞合縱的任務也由他全權負責。
這次,秦惠文王又將目光轉向了齊、楚兩國。張儀分析,齊、楚兩國相鄰,又都是合縱的盟友,如果秦國直接向齊國發(fā)難,恐怕會面臨這兩個國家的合力抵抗??升R、楚都是強國,先從哪個國家下手呢?
張儀回想起數年前在楚國遭受的侮辱,心中有了主意。不久,他的身影便出現在了楚國的大殿上。張儀向楚懷王承諾:“只要您與齊國斷交,我保證,秦國會立馬奉上六百里的廣袤土地。”有個叫陳軫(zhěn)的楚國大臣察覺到不對勁,悄悄向楚懷王進諫:“如今齊楚聯盟,秦國不敢小看我們。齊楚一旦斷交,楚國陷入孤立,實力大減,秦國就有了進攻我們的機會,怎么可能再給我們六百里土地呢?大王要三思??!”
不過,六百里地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楚懷王決定冒一次險。他當著張儀的面寫下與齊國的斷交書,又把楚國相印給了張儀:“我可是百分之百地相信你,才把相印給你的,你可不要讓我失望?!睘榱四茼樌玫酵恋兀淹踹€親自挑選了一名將軍,隨張儀到秦國辦理土地的轉讓手續(xù)。
可是過了幾個月,張儀找到楚國將軍,將只有六里的土地轉讓書遞了過去:“我和你們大王約定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你回去報告的時候,提醒楚懷王可別記錯了啊?!?/p>
楚懷王震怒,這分明是被當猴子戲耍了!他立馬出兵攻打秦國,沒承想,昔日的聯盟兄弟齊國因楚國背信棄義,斷交在先,此時退出了合縱,派兵加入了秦軍的陣營。楚國一敗涂地,不僅潰不成軍,還不得不割讓兩座城池向秦國求和。
張儀又出面給楚懷王出主意了:“不如楚、秦兩國互相交換人質,締結姻親,這樣就能友好地做鄰居啦!”楚懷王認為此法可行,急吼吼地又要與張儀簽下合約。楚國的大臣屈原勸道:“張儀這人奸詐不可信,您已經上過一次當了,這次您還要相信他,再吃一次虧嗎?”可楚懷王一意孤行,也退出了合縱。
當初的六國合縱只剩下三國還在勉力支撐著聯盟抗秦的門面。張儀一鼓作氣,陸續(xù)說服了韓、趙、燕三國國君與秦國建交,合縱徹底被瓦解了。
你知道嗎?
當齊、秦兩國都為強國的時候,齊國位于東邊想向西擴張,秦國位于西邊想往東發(fā)展,故而被夾在中間的楚、燕、韓、趙、魏等弱國不得不通過合縱或連橫的政治策略以圖生存。各個國家對合縱或是連橫的選擇依據形勢而變化。如有時五個弱國一起合縱,有時只有三四個弱國抱團取暖。到了戰(zhàn)國后期,由于秦國對東方六國形成了絕對優(yōu)勢,齊國也成了合縱的一員,東方六國合力抗秦便是“合縱”,秦國拉攏東方任一國對付其他國家,形成東西橫線,稱為“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