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被鬧鐘叫醒,起床,吃早飯,出門上學,放學回家,吃晚飯,寫作業(yè),然后上床睡覺……這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時難免發(fā)發(fā)牢騷:生活了無新意,每一天都仿佛是前一天的復制粘貼。
在電影《土撥鼠之日》里,“每一天都一模一樣”可不是牢騷,而是事實。
“土撥鼠日”是電影中美國某小鎮(zhèn)的地方節(jié)日,每年2月2日,該地會用土撥鼠來預測當年的天氣。電視臺播報員菲爾來到小鎮(zhèn)報道這一節(jié)日,忙了一天后上床睡覺,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還是2月2日。他出門遇到了和前一天一模一樣的人,向他打著一字不差的招呼;他踩進同一個水坑;報紙和電視上是一模一樣的新聞……這一天過去,還是2月2日,時間卡在了這一天,他的人生也停在了這一天。
生命中的某一天無窮無盡地“單曲循環(huán)”是什么感受?也許有些人是愿意的,像浮士德一樣,愿意凍結(jié)自己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天,讓快樂永遠停駐于此,而且永遠不會變老,多好??!
但這部電影里菲爾的境遇并非如此,因為那只是普普通通且不算走運的一天:工作不太順利,喜歡的姑娘沒給他好臉色,一場暴風雪把他困在小鎮(zhèn)上……一開始他以為是大家合伙和他開玩笑,直到發(fā)現(xiàn)睡前特意折斷的鉛筆在第二天醒來時完好如初,他才確信自己的確是被困在了同一天里。
一個生命中只有“今天”的人要做什么呢?當然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開始肆無忌憚地大吃垃圾食物,反正睡一覺就能回到起點,根本不用考慮20年后的健康狀況。然而沒完沒了的2月2日實在令人絕望,氣急敗壞的菲爾驅(qū)車沖向懸崖,從高處一躍而下……但轉(zhuǎn)天睜開眼,仍然是2月2日的清晨。
菲爾在狂喜和絕望之后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好好度過每一個“今天”。他認真工作,善待周圍的人,提前出現(xiàn)在會出事故的地方,幫助他人避險,學做冰雕,學彈琴……日子雖停在2月2日,菲爾卻在日復一日的打磨中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多才多藝、廣受歡迎的人。不能免俗的結(jié)局當然是,真愛將時間解凍,菲爾終于迎來了2月3日。
菲爾到底在這個小鎮(zhèn)度過了多少個2月2日?電影沒有給出明確的數(shù)字,只有暗示——他在小鎮(zhèn)上從零開始學習彈鋼琴,電影結(jié)尾時,華麗而復雜的旋律從他的指尖流淌而出,這意味著好幾個年頭的練習,甚至更長時間。后來偶然看到本片導演接受采訪的片段,導演對這一問題給出的答案是:大約10年。
10年后,菲爾迎來嶄新的一天,屏幕中央出現(xiàn)大大的“End”,字幕一行一行升起。電影之外的我們,還將繼續(xù)度過自己難免有大大小小錯誤和遺憾的每一天。在時間的高速軌道上飛奔的我們,照樣有人肆意放縱,有人悲觀絕望,有人努力打磨自己。比起電影中的菲爾,我們并不是更為不幸,也并不是更為幸運。
(成浪摘自《課外閱讀》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