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恩陽區(qū)委宣傳部
陳光偉,家住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qū)司城街道一字社區(qū),現年77歲。他收廢品36年,共收集書籍5萬余冊,辦起了免費開放的“恩陽光偉”圖書館。數十年如一日,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為家鄉(xiāng)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一名鄉(xiāng)村閱讀愛好者的貢獻。“把知識進行傳遞”是他最感欣慰的事情。
靠收廢品建起鄉(xiāng)村免費圖書館
“以前想多看書,卻沒的機會?!薄拔椅幕潭炔桓撸恢庇X得對社會沒啥貢獻?!?960年,陳光偉因成績優(yōu)異被巴中師范錄取,然而幾個月后他就因家貧被迫回家務農。
“那時候天天偷偷哭,不想離開心愛的學校啊,想讀書?!北黄韧藢W,成為他一生的心結。但不能上學,不代表不能讀書。在家務農的陳光偉一有空閑,就拿起能找到的帶字的紙,認真閱讀,無論是書籍的殘頁還是報紙的碎片,他都讀得津津有味。
改革開放后的上世紀80年代初期,陳光偉為了維持家庭基本生活,毅然背起簍、拉著車,開始走村串戶收廢品,這也是他“撿寶”的開始。
一開始,他收得最多的是廢舊報紙和期刊,3年后,勤勞肯干的他有了自己的廢品收購點,回收的舊書也越來越多??粗恍┚€裝古書,他如獲至寶,每次都會小心翼翼地抹去灰塵,將它們整齊地碼好,放在廢品站的一間屋里。
對于收藏的書籍,陳光偉也有自己的標準:重點是黨政類、文史類圖書,這些書他都會精挑細選,全部收集,他認為,娃兒們應該多看有營養(yǎng)的書。
1997年,陳光偉已經積攢下近1萬冊圖書,看著這些以前夢寐以求的圖書,再聯想到自己的經歷,他決定建立一間“圖書館”,讓鄉(xiāng)親們特別是孩子們免費借閱。于是他在廢品站的旁邊租下一間房,自購了書架、桌椅,“光偉圖書館”便正式成立了。
拒絕“橄欖枝”義無反顧無償捐贈古籍
“圖書館”成立后,陳光偉不僅擬定了規(guī)章制度,還定下了自己的“初心”:“弘揚民族文化,振興科技事業(yè);創(chuàng)立萬卷書閣,開展無償服務?!睘榱烁玫毓芾韴D書,他還自學了圖書編碼規(guī)則。除了圖書借閱冊,他還準備了紙筆,方便讀者做讀書筆記。
一開始周邊的人對此都持觀望態(tài)度,直到有返鄉(xiāng)的大學生愿意嘗鮮借書后,大家才開始活躍起來。周邊的孩子或者年輕人要是想看些什么書,都會上他這里來翻翻,而陳光偉也會幫著他們做參謀,還會給前來借閱的大學生或留守兒童細心講解黨史。面對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陳光偉也愿意為他們購買專業(yè)書籍與紙筆,“只愿他們不留下和我一樣的遺憾”。
除了收舊書,陳光偉還自掏腰包買新書,據不完全估算,40多年來,他花在買書上的錢竟達百萬元之巨。這種舉動也一度讓家里人十分不理解,但陳光偉卻一直堅持,因為在他看來,保存好這些圖書就是傳承我們的文化,這也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他能為社會做的一份貢獻。
對于那些珍貴古書與文獻,他坦言自己并不知道這些圖書的價值,自己在撫摸這些泛黃的書頁時,會有一種觸電的感覺,他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些古書留存下來。
一天,有一個讀者拉著陳光偉悄聲和他商量:“您把館里的這些書都賣給我,我給您300萬元?!标惞鈧ヒ宦犛X得有些蹊蹺,在他的追問下,那人坦言是看上了館中那些古書,對此陳光偉一口回絕了。后來陳光偉拒絕了不少人拋來的“橄欖枝”,很多書商都在背后嘀咕他是“待價而沽”。
然而在2016年,陳光偉通過一名采訪過他的記者,聯系到了四川省圖書館,無償捐贈了1166冊線裝書和52冊平裝書。這些圖書大多為清中晚期刻本,涉及經、史、子、集諸類,其中包括19種不同版本的清末《康熙字典》與21種《字匯》,讓業(yè)內專家驚呼“相當珍貴”。
“書應該有好的歸宿,專家們修復好后還能把這些書傳承下去,這些書比放在我這里更合適?!标惞鈧バχf。即使是捐出了這些古書文獻,現在還有人開價200萬元要買下他余下的這些藏書,對此陳光偉答復得很堅決:“今天,我不會賣這些書,明天,我的兒子孫子也絕不許賣這些書?!?/p>
全面推廣致力于推動鄉(xiāng)村閱讀深入發(fā)展
自2000年起,陳光偉組織了數百場公益閱讀活動,他與市區(qū)圖書館工作人員多次前往鄉(xiāng)村小學,為孩子們捐贈書籍,并鼓勵他們堅持閱讀。
除了公益閱讀活動,他還組織舉辦閱讀分享會和名師閱讀指導等,吸引了眾多鄉(xiāng)村老師和孩子前來參與閱讀活動。在這里,孩子們可以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陳爺爺這里的書很多都是舊書,是其他圖書館、書城都根本見不到的版本。我都不好意思借回家看,每次都是來這里看,翻頁的時候也特別小心,特怕把書弄壞了。”一名常來圖書館看書的初中生說道。
陳光偉的這些努力,不僅為鄉(xiāng)村孩子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也激發(fā)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幫助他們在閱讀中找到了成長的動力。
據了解,一字社區(qū)很多孩子因為父母外出務工,爺爺奶奶無法輔導他們學習。尤其是節(jié)假日,部分孩子常常沉溺于手機游戲,甚至通宵達旦,既虛度光陰,也影響身心發(fā)展。于是,陳光偉在圖書館開設了“假日課堂”達100余場,指導留守兒童看喜歡的繪本、讀經典名著1000余冊。他還積極與學校老師、鄉(xiāng)賢名人、返鄉(xiāng)大學生等取得聯系,給孩子們帶來手工、美術、經典誦讀等活動100余場,極大地豐富了留守兒童的假期生活。
“現在我最期盼的就是孩子們能夠多讀書,讀好書,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标惞鈧フf道。
執(zhí)著堅守鄉(xiāng)村書香之路不會斷
現在陳光偉的“圖書館”做得有模有樣,除了借閱室,還有主題展覽室。他從書上復印內容制作成照片,讓人進行塑封后按照主題陳列。比如右院的一間屋子展出的是百年黨史,書中的精彩片段與圖片記錄著這些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還有一間屋子則是用埃德加·斯諾的作品片段,展現了這位創(chuàng)作出《紅星照耀中國》作者的生平。介紹到這里時,陳光偉有點不好意思:“我這里只展示了他出版的3本書,有的書我沒收藏到,還在找。”
陳光偉平日的生活很節(jié)儉,一件棉服可以穿十幾年,手機還是老人功能機。然而為了書,他啥錢都舍得,每個月都會從自己的社保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購買新書。他的事跡傳開后,有熱心的讀者和曾經資助過的學生前來捐書,還有巴中市的相關部門定期拜訪他,給他慰問金和購書券,這些慰問金也被他變?yōu)榱颂硌a黨史類書籍的經費。
借閱的人走向了四面八方,也不時寄回新出版的圖書,圖書館就在這樣的氛圍里延續(xù)和傳承,書香潤澤了巴山、點亮了鄉(xiāng)村。
“希望能在恩陽區(qū)辦一個公益圖書館,讓這些書得到更好的保管,將這份書香傳遞下去?!边@是陳光偉現在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