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在感冒、鼻腔發(fā)炎時才會注意到鼻涕的存在,但其實鼻腔里每時每刻都有鼻涕。
鼻涕能保護鼻黏膜,防止鼻腔干燥,還能黏附從空氣中吸入的微生物、灰塵、過敏原等異物,以免它們刺激呼吸道或引起感染。
一個健康人的鼻黏膜每天會分泌幾百毫升的鼻涕,在鼻黏膜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黏液毯”。雖然鼻涕這種東西聽起來有那么一點兒惡心,但它們對鼻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在病理情況下(比如感冒或發(fā)生過敏性鼻炎時),鼻黏膜水腫,黏液分泌明顯增多,自鼻孔流出或殘留于鼻腔內(nèi),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看得見的鼻涕。這時候,鼻涕又多了一個功能,即“沖洗”鼻腔,從而把炎癥性分泌物盡快排出去。
鼻涕的成分除了水,還有蛋白質(主要是黏蛋白)、無機鹽、少量脫落的黏膜細胞、黏附的空氣中的灰塵等。鼻涕中的蛋白質還包括抗體和溶菌酶,它們能夠殺滅細菌和病毒。
鼻黏膜時時刻刻都在分泌黏液,之所以我們不會經(jīng)常鼻涕橫流——聽了別惡心——是因為大部分鼻涕被我們吞進肚子里了。
鼻黏膜上長著纖毛,它們會從前向后擺動,鼻涕也就會被往后送到喉嚨口。因為鼻腔和食道是相通的,所以大部分鼻涕都被我們不知不覺地吞咽下去了。
眼睛中的淚腺也在時刻分泌淚水濕潤眼睛,我們之所以不會整天淚眼汪汪,是因為淚水會從連接眼睛和鼻腔的鼻淚管流到鼻子里,成為鼻涕的一部分。當我們大哭時,一部分眼淚從眼角流出,大部分還是涌進鼻腔,于是就有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畫面。
鼻涕的黏性和凝膠形成特性主要歸因于一種黏性分子 —— 黏蛋白。黏蛋白的結構類似于瓶刷:它們有一個薄而細長的蛋白質骨架,上面伸出一些像樹枝一樣的分支(多糖分子)。這樣的化學結構使黏蛋白能夠結合大量的水,這就是鼻涕呈厚厚的凝膠狀質地的原因。黏蛋白憑借自身的溫度、濕度和黏性,助力鼻涕成為鼻腔的第一層保護屏障。
事實上,黏蛋白的作用遠不止于此。研究發(fā)現(xiàn),黏蛋白可作為黏液屏障內(nèi)有益微生物的食物;黏蛋白的多糖分子還會影響致病微生物的行為和生理機能,從而降低其致病能力。所以,當你感冒后被黏糊糊的鼻涕塞得難受時,請記?。耗愕谋翘檎趲椭愕挚垢腥尽?/p>
感冒病毒入侵鼻腔細胞后,機體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
在免疫系統(tǒng)與感冒病毒的抗爭中,免疫系統(tǒng)一方面調(diào)動免疫細胞想盡辦法殺死入侵的病毒,另一方面動員鼻黏膜分泌更多的黏液“沖洗”鼻腔,避免更多病毒進入。
清水樣鼻涕 這種鼻涕最常出現(xiàn)在感冒初期和發(fā)生過敏性鼻炎時。病毒或過敏原入侵鼻腔,鼻腔為了趕走這些“不速之客”,才會在短時間內(nèi)分泌大量清水樣鼻涕。
乳白色鼻涕 感冒2~3天后,鼻腔內(nèi)的組織充血腫脹,鼻黏膜增厚,免疫系統(tǒng)會釋放各類白細胞“上前線”作戰(zhàn)。這讓正常組織液的分泌減緩,平時透明健康的黏液由于缺乏水分,黏蛋白濃度增加,鼻涕就變得黏稠、渾濁,并呈乳白色。
黃綠色鼻涕 當病毒持續(xù)感染時,感冒的癥狀會變得很明顯,甚至發(fā)熱。白細胞繼續(xù)頑強作戰(zhàn),其中頗具犧牲精神的一員——嗜中性粒細胞除了“咔咔”一頓吃掉病毒外,還能釋放髓過氧化物酶(呈黃綠色),與病毒同歸于盡。最終,完成任務后“戰(zhàn)死”的嗜中性粒細胞和病毒殘骸被排到鼻涕中,擤出來的鼻涕就是黃綠黃綠的。
紅色或褐色鼻涕 紅色或褐色鼻涕是因為其中混合了血液,不過不要慌,大部分情況下只是因為環(huán)境或身體過于干燥,導致鼻腔內(nèi)的毛細血管破裂而已。
黑色鼻涕 多是由于吸入大量黑色粉塵(如煤塵、煙塵等)混在鼻涕內(nèi)所致,但如果沒有明顯的外部原因,可能是嚴重的真菌感染,需要及時就醫(yī)治療。
很多人流鼻血時會下意識仰頭,這其實不對——頭仰起來只會使本來從鼻孔流出的血向后經(jīng)鼻咽部流至口中,或者咽下至胃內(nèi)。這樣看似出血量減少了,但其實只是改變了血流途徑而已。
頭前伸
頭部向前伸,避免鼻血流向口咽部。
口呼吸
同時, 張口輕輕呼吸,以免血液嗆入呼吸道。若嘴里有血應盡量吐出,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嘔吐。
捏鼻翼
最后,用手指緊捏兩側鼻翼15分鐘左右,繼續(xù)用嘴呼吸,一般都能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