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屬于支氣管擴張劑,根據藥物起效速度和持續(xù)時間分為兩類。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常用藥物有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主要用于緩解癥狀和急救,一般不作為治療用藥。長效B 2受體激動劑(LABA)較SABA更持久地擴張氣道,主要作為治療藥物。早期有沙美特羅和福莫特羅,作用時間約為12小時,每日兩次用藥。前者起效慢,不作為急性發(fā)作時的急救用藥;后者起效快,可作為急救用藥。近年來,新型LABA包括茚達特羅、奧達特羅和維蘭特羅等,皆起效較快,且作用時間更長,藥效持續(xù)時間可達24小時。每日只需用藥一次。
抗膽堿能藥物 根據作用時間分為兩類:短效抗膽堿能藥物(SAMA),主要有異丙托溴銨;長效抗膽堿能藥物(LAMA),有噻托溴銨、格隆溴銨、烏美溴銨等。LAMA在減少急性加重及住院頻率方面優(yōu)于LABA,可單藥或聯合LABA用于慢阻肺患者的長期治療。
糖皮質激素 (ICS)常用藥物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等。長期單一應用ICS并不能阻止患者肺功能的下降趨勢,不推薦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單一應用ICS治療,常與支氣管擴張劑聯合使用。
聯合用藥可保障或增強療效,減少藥物副作用。常用的二聯藥物有雙支氣管擴張劑(LA-BA+LAMA):杰潤(茚達特羅+格隆溴銨)、歐樂欣(維蘭特羅+烏美溴銨)、思合華能倍樂(奧達特羅+噻托溴銨)、百沃平令暢(福莫特羅+格隆溴銨);糖皮質激素與支氣管擴張劑(ICS+LABA):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羅)、舒利迭(氟替卡松+沙美特羅)、啟爾暢(倍氯米松+福莫特羅)、萬瑞舒(糠酸氟替卡松+維蘭特羅)。
三聯藥物目前主要有:倍澤瑞令暢,即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布地奈德+富馬酸福莫特羅十格隆溴銨);全再樂,即氟替美維吸入粉霧劑(糠酸氟替卡松+維蘭特羅+烏美溴銨)。
選用何種吸入藥物治療,通常需要去醫(yī)院由專科醫(yī)師進行癥狀評估、肺功能檢查及急性加重風險評估,根據疾病嚴重程度分級,決定使用何種藥物或藥物組合。
合適的吸入裝置有助于提高肺部沉積率,能更好地發(fā)揮藥物療效。常用的吸入裝置包括壓力定量氣霧劑(pMDI)、干粉吸人劑(DPI)和軟霧吸入劑(SMI)三種。其中pMDI和SMI為主動裝置,DPI為被動裝置。
pMDI 將藥物以液體形式儲存在加壓罐中,預定劑量的藥劑以氣溶膠形式送達肺部。優(yōu)點:不受吸氣流速及使用前裝置振搖的次數、持續(xù)時間和強度的影響,劑量輸出穩(wěn)定。缺點:患者吸氣跟藥物輸出必須同步,且吸氣流速要快于藥物顆粒的噴射速度,否則藥物顆粒會在口咽部大量沉積,吸入過程要求極強的手口協調性;存在尾損現象(即在藥罐即將耗盡時噴射的藥物劑量越來越少)或震蕩后藥物比例不穩(wěn)定。
DPI 通過患者用力(中到高速的吸氣流速,50~60升/分鐘)和持續(xù)的吸氣動作(持續(xù)2~3秒),驅動裝置內部產生湍流,使藥物與載體解聚成粉霧入肺。優(yōu)點:不要求手口同步,對患者的動作協同性要求較低。缺點:對吸氣流速有一定要求,若吸氣流速太低,難以克服裝置內阻力遞送藥物,且輸出顆粒較大;若吸氣流速太快,藥物容易沉積于咽喉部。
SMI 以旋轉底座壓縮彈簧所產生的機械能為動力,形成和釋放藥物氣溶膠。優(yōu)點:釋放的霧滴微細,藥量精準,劑量穩(wěn)定,運行速度慢,持續(xù)時間長,對吸氣流速要求低。缺點:主動裝置,對患者的手口協調能力有較高要求,患者吸入技術直接影響藥物的實際吸入療效。
選擇吸入裝置時主要應評估患者手口協調性和吸氣流速,以及患者(吸氣)恒速流速持續(xù)時間。當患者吸氣流速不足30升/分鐘時,DPI因為需要患者主動、用力地吸氣,如果吸氣量不夠會導致藥物遞送減少,故不建議使用;對手口協調性不佳的患者,在使用pMDI裝置時可結合儲霧罐使用。
吸入前pMDI使用前應搖動吸入器3~4次,使懸浮藥液混勻。口部遠離吸入器,盡可能充分呼氣,直到不再有空氣可以從肺內呼出時用口唇緊包吸嘴。
吸入使用pMDI和SMI時需要緩慢深吸氣至不再有氣流吸入。使用DPI時需快速用力深吸氣至不再有氣流吸入。
吸入后移開裝置,屏氣約10秒再呼氣,或在沒有不適的感覺下盡量屏息久些。吸入含ICS的藥物后需充分漱口,減少藥物在口咽部的沉積。
首先應重點關注患者的吸入技術和依從性,這是保證治療方案能取得預期療效的前提;其次是評估患者的治療反應和病情控制狀況,例如胸悶、氣短等癥狀有無緩解及急性加重頻次等,進行吸入藥物種類和數量的個體化調整。
綜上,規(guī)范使用吸入藥物,合理選擇吸人裝置,對減輕患者癥狀、改善通氣和預防急性加重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