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怡 霞德滿 李瀟雪 文佳怡
南極大學
開辦南極大學是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的一項傳統。南極科學考察隊匯聚了各行各業(yè)的一流人才,南極大學邀請他們在航渡期間開班授課,內容包括專業(yè)知識、政治歷史、實用技能等。
當張雁云帶著行李,迎風登上“雪龍”號時,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按照考察隊的統一安排,磁學、海洋物理、生物學、冰川、地質等領域的專家,在考察途中分享交流,進行學科交叉碰撞。張雁云在南極大學的課堂上介紹了極地鳥類的類群、行為和相關研究進展等,激發(fā)了大家濃厚的興趣,從此“雪龍”號上多了許多觀鳥者。
中山站的神奇動物
張雁云團隊在中國南極中山站調查中一共發(fā)現了5種鳥類——阿德利企鵝、雪鹱、黃蹼洋海燕、賊鷗、燕鷗。這些動物都是張雁云的心頭愛。他見過企鵝成群結隊到站區(qū)玩耍,見過通體雪白的雪鹱在站區(qū)附近筑巢,還見過賊鷗,“它會吃掉我們的食物”。
提及南極鳥類,我們首先會想到企鵝。全球企鵝約有18種,而南極特有的企鵝品種卻屈指可數,只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
張雁云興致勃勃地介紹說,帝企鵝非常獨特,是南半球唯一在冬天繁殖的鳥類。而且,大多數帝企鵝喜歡在冰面上繁殖。這一點不同于其他企鵝,比如,阿德利企鵝就不在冰面上繁殖,而是通常在靠近冰的陸地上繁殖。
冬天,南極進入極夜時,便是帝企鵝的繁殖期。剛孵出來的小帝企鵝都是毛茸茸的,它們不會游泳,如果冰化開后,它們還沒來得及長大,便很可能會沉入水中被淹死。因此,氣候變暖會對帝企鵝種群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3項工作
北師大早在1993年就有鳥類學家參加了第10次南極科考。后續(xù)從第30次科考至今,一直有北師大師生參與南極鳥類學科考。
張雁云介紹了自己主要參與的3項工作。第一,是查明了中山站所在區(qū)域鳥類的分布和多樣性。中山站站區(qū)有很多鳥類,但是一直沒有系統調查,不清楚有多少種鳥及每種鳥的數量和分布,張雁云團隊第一次參加南極科考就把這件事情完成了。
第二,是參與完成了中國第五個科考站的優(yōu)化選址。前期科考工作已經初步確定了站址的候選區(qū)域,張雁云和其他6名隊友組成的優(yōu)化選址隊,基于地質、生物、氣象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判,最終建議將羅斯海恩克斯堡島作為新的科考站站址。
第三項工作是由張雁云牽頭完成的,就是在恩克斯堡島建立了一個生物類南極特別保護區(qū),這是我國牽頭建立的第一個南極生物類特別保護區(qū)。在參加第五個南極科考站優(yōu)化選址的過程中,張雁云發(fā)現,在恩克斯堡島北部的一片區(qū)域,有大約20000對企鵝在那里繁殖,還有較為集中的賊鷗繁殖種群。同時,隊友經調查發(fā)現,這片區(qū)域7000年來一直有企鵝在這里繁殖。放眼整個羅斯海地區(qū),像這樣的區(qū)域是獨一無二的,在這里能挖掘到企鵝的遺骸或糞便,整個區(qū)域就像一個演化的剖面,展示著7000年來企鵝的繁殖歷史,這也成為張雁云團隊申報保護區(qū)的亮點。張雁云團隊先后向南極條約締約國協商會議提交了預申請報告、管理計劃等申報文件,并進行了反復的文本修改、現場補充調查,還主動開展國際合作共建。經過認真準備和積極工作,最終該區(qū)域被批準為南極第178號特別保護區(qū)。
南極好“難”
在南極,科考人員的行進通常沒有足跡可尋,他們無從得知平整的雪面下是否存在可以將人吞噬的冰裂縫;突然而至的白化天氣會讓人找不到歸途,無邊的白色世界會傷害眼睛
張雁云老師說,在恩克斯堡島的工作還是比較艱苦的。恩克斯堡島考察隊的大本營和擬建保護區(qū)位于恩克斯堡島的南北兩端,雖然只有3公里的距離,但所經之處全是由大小不等的冰川漂礫組成,上面覆蓋著厚厚的雪,看上去是平的,但一腳踩下去卻永遠不知道會踩到哪個石頭縫里,行進非常艱難,3公里的路程經常需要走兩個小時以上。為了節(jié)省路途時間,將更多精力投入考察工作中,南極科學考察隊用艦載直升機為隊員們吊來了一個玻璃鋼材質、半球形的蘋果屋,將其固定在野外觀察點附近。這個蘋果屋直徑大概有兩米,屋內沒有取暖裝置,每人只有一個睡袋、一個防潮墊,主要靠體溫取暖。隊員們在蘋果屋住了差不多10個晚上。后來,考察隊在蘋果屋附近安裝了集裝箱房間,還配置了發(fā)電設備,這樣一來,條件就改善了很多。
(作者簡介:楊子怡、李瀟雪、文佳怡,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22級生物科學專業(yè)本科生;霞德滿·巴依吐爾汗,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23級生物科學專業(yè)本科生)
責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