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童年詞典里,找不到“溝”的影子,都用“缺”或“缺口”取代。缺口,在我們的方言中不僅用來形容杯盤碗盞等物上缺掉一塊而形成的空隙,也用來描述小路、水田埂等放水的閥門。進水,就開缺;水滿,則堵缺。這樣的說法,帶著濃濃的鄉(xiāng)野氣息,樸實而精雅,讓我喜歡至今。
在我的方言里,不管什么東西,只要少了那么一丁點兒,就叫它“缺子”。比如,小孩少了一顆門牙,往往會被叫“小缺子”,直到他長滿全口牙,這一外號才慢慢消失。溝也好,坎也罷,乃至再大一點的豁口,再深一些就是溪、澗、河、池、塘、湖……這些,我們通通用“缺”概括。
路上的缺,往往是我們的歡樂之源。在孩子們眼里,缺,是用來過的。一步跨過,引以為榮;倘若跌倒,便是難言的羞恥。過缺,自然成了我們的比賽項目。聚在一塊兒比過缺,沒有金牌銀牌,主打一個歡樂牌。
30多年前的南方鄉(xiāng)村,最不缺的就是缺,它們像是遺落在大地上的星星,數(shù)也數(shù)不清。擇一個缺口,立定,起步,跳!跳!跳!我們一個個像袋鼠一樣蹦啊蹦,跨過缺口,揚起陣陣笑聲,招來歡呼喝彩。
只有一點,但凡有人跌倒,唏噓之聲就成了黏人的陰云,躲都躲不掉,要被人嘲笑很久,心情灰撲撲的,吃肉都不香。
我村通往高湖小學的路上有個大缺口,原本鋪了幾根木棍,搭成一座迷你型便橋。有一天,那橋不見了,大一些的孩子從缺口上一躍而過,低年級同學得先滑到缺口底部,再爬上去。對我們健全人來說,這并不是什么難事兒,但玩伴中有一人得過小兒麻痹,行走靠拄拐,過缺就成了難題。
我欲上前扶他一把,他笑瞇瞇地擺擺手。只見他先把拐棍丟進缺口,然后哧溜一下,滑到缺口內(nèi),再扶上拐,吃力地挺直身子,使勁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出缺口,一屁股坐到平路上,然后,緩緩地把那條僵硬的腿往上搬。
看得我心驚肉跳。
上學下學,他都這樣艱難地過缺,大家逐漸見慣不驚了。
一次暴雨過后,走到那缺口邊,見里面全是水,他將拐棍橫在缺口上,搭成“便橋”,供我們跨過缺口。沒有人背得動他,他望“缺”興嘆,待我們一一過去,他收起拐棍,一步一搖,獨自回家去了。
作為殘疾人,打小他沒少挨同伴的冷嘲熱諷,但自從那次他用自己的拐杖助我們過缺,那骨子里透出的頑強與善良,讓我心生敬意。
往后,每當遇見看似過不去的坎兒,總會想起他在故鄉(xiāng)的缺口邊,像一尊雕塑,倔強又堅韌。
如果石頭會說話,滿地的小碎石見到走在上學路上的我,一定會張大嘴巴,口口相傳:“快跑啊,陳志宏來啦!”
當然,也總有幾個“倒霉鬼”會怒目圓睜,沖我尖叫:“我又沒招你惹你,為什么要踢我?”
為什么要踢石子?
直到今天,我也找不到什么原因,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無聊。
出門伊始,找一粒小石子飛腳一踢,待它蹦得老遠,追過去,又踢,再追……一直踢到學校去。
村里地勢平坦,適合石子滾動,腳感好的時候,讓石子來個自由飛行也是常事。當然,也有不聽話的鉆入石縫里,隱入雜草,踢不到,甚至遍尋不見。于是作罷。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疑問重重:石子鉆縫里了,為什么不愿意伸手去拿出來,再踢下去?石子尋不見了,為何不在原地找一個繼續(xù)踢,非要從家門口開始呢?
孩子的心思大人猜不透,甚至連孩子自己也想不明白。
出了村,那條上學路上,有數(shù)不清的旱溝、水溝、小蓮池、大魚塘。如此路況,行走倒也無礙,踢起石子來,就難了。躲過那些大小“陷阱”,就成了技術(shù)活兒,要把握好力度、角度與方向,其難度與考“雙百”相差無幾。
最難的地方是張家村村口的大石欄。
石欄本是攔豬牛等牲口的,像門神一樣護衛(wèi)莊稼的安全,擋在我們上學必經(jīng)的路上。它由三塊巨石組成,兩邊各豎一塊海碗口粗細的長條麻石,中間橫一塊兩米來長的巨型麻石,嵌入兩邊豎石的凹槽里,結(jié)構(gòu)精妙,嚴絲合縫,讓我們覺得把它安上去的人力氣真大。石欄左臨池塘,右挨水渠,山上水庫里的水日夜不停地在水渠里流淌,最后注入池塘里。石欄臨水而設(shè),想繞開它都不可能,除非下水,游過去。
翻過半米多高的石欄成了我們每日必玩的游戲,爬上翻下,笑聲不斷。
但我要怎樣才能把石頭踢過去呢?依然固執(zhí)地不動手,只用腳。從家門口被我一路踢到這里的小石頭,往往經(jīng)我一腳飛踢,叮咚一聲,落了水。這是它們的命運。我也沒辦法,只有等下次,從家門口重來。
踢來踢去,那些石子都沒能陪我一同抵達學校門口。終于有一次,一粒幸運的小石子,被我從家門口開始踢,突破重重障礙,陪我一路抵達校門口。天哪,這從天而降的幸福!當時的那個高興勁兒,恨不得宣告全世界。
從此我便收山,上學路上再不踢石子了。
踢石子這游戲,我足足進行了5年多。想想兒時的固執(zhí),可笑至極,也可愛到家。
多年后,每每固執(zhí)于某人、某物或某事,遇到過不去的坎兒,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踢石子的游戲,便會精神抖擻,重新出發(fā)。我是一個執(zhí)著的人,源頭也許就在兒時踢飛石子的瞬間。
喜歡一個詞語:游戲規(guī)則。玩游戲的孩子,可于輕松自由的狀態(tài)中培養(yǎng)出規(guī)則意識,不知不覺修來堅忍、勇毅等品格??芍^善莫大焉。
懷念那段踢石子的美好時光,每當快撐不住的時候,那一粒石子便會跳將出來,激勵我,讓我莫放棄,要執(zhí)著,堅持下去,總能看到不一樣的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