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妤菲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不僅茶葉品種繁多,有綠茶、紅茶、白茶……而且飲茶方式也不盡相同,或如唐代白居易“坐酌泠(lín g)泠水,看煎瑟瑟塵”,或如宋代蘇軾“雪沫乳花浮午盞,蓼(l iǎo)茸蒿筍試春盤”,或如我老爸用沸水快捷沖泡……
今天,我化身茶文化小匠人,來體驗“宋代點茶”的樂趣。點茶是中國傳統(tǒng)沏茶方法之一,即將茶葉碾成細末,置于茶盞中,以沸水點沖。
小魚老師一邊優(yōu)雅地做點茶示范,一邊詳細地講解相關步驟??粗泶h服的老師,我仿佛穿越到宋朝,親歷斗茶盛世……
該我點茶了。我按照老師教的步驟,先將沸水淋進茶盞,輕輕晃動,待茶盞溫熱,把水倒入水盂;接著用茶勺從茶盒中舀出兩勺墨綠色的茶粉,倒入茶盞,注入沸水。糟糕!注水時沒拿穩(wěn)水壺,水加多了!水落下的瞬間,與茶粉融合,變成了墨綠色的茶水,看來無法調成小魚老師剛才講的芝麻糊狀了。我趕緊左手抱住茶盞,右手拿著茶筅(xiǎn),沿著茶盞的內壁快速攪拌。也許是攪茶的力道不夠,我的手都發(fā)酸了,墨綠色茶水上也就只浮著一點兒泡沫。唉!點茶本是一種優(yōu)雅的藝術,卻被我硬生生地演繹成了“女漢子”瘋狂打茶沫。
我毫不氣餒,干了這杯茶,重新再來。用沸水沖淋茶筅、茶盞,將茶粉舀入茶盞。這次,我小心翼翼地控制好水流,注入適量沸水,將茶粉調成糊狀;再注入些許水,用茶筅用力打出大泡泡;第三次注水,把大泡泡擊碎成小泡泡。只見茶盞中水乳交融、輕云漸生,墨綠的茶水表面浮起一層厚厚的白色泡沫。
我又拿出一個小茶杯,舀了點兒茶粉,倒入杯中,如同捧著夜明珠一般;再輕輕傾斜茶壺,往茶杯中滴入三滴水,細心攪拌,制成茶漿;用茶勺沾上深綠色的茶漿,在茶湯的浮沫上輕輕落勺、抬勺,“茶”字躍然水面。
成功嘍!我將第一杯茶獻給小魚老師,謝謝老師,是她的耐心示范和諄諄教導,才讓我學會了“宋代點茶”。接著又制作了第二杯茶,繪一朵花獻給媽媽,感謝媽媽的養(yǎng)育之恩。
大家知道嗎?“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已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啦!回家后,我要將“宋代點茶”教給小伙伴,“沒事就打沫,有空就品沫”,這不僅是品茶,也是在學習、傳承、弘揚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