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計
當下有一種時尚,那就是在吃食方面,講究科學,追求綠色食品。春暖花開,清明前后,正是挖野菜的最佳時機。特別是城里人,每到這個季節(jié),不分男女老幼,都愿意到鄉(xiāng)下挖野菜。這叫返璞歸真,挖的是興,吃的是趣。
我小時候,也挖過野菜,而且刻骨銘心。那時,挖野菜可不是時尚,而是需求。如果不挖野菜,就得餓肚子。那時,挖的是艱辛,吃的是痛苦。想想那時挖野菜的情景,真是百感交集,欲哭無淚?。?/p>
那年,我只有七八歲,本該是備受呵護的花朵,我卻沒有享受到現(xiàn)在兒童那般的福分?,F(xiàn)在孩子放學的時候,爺爺或奶奶、姥爺或姥姥、爸爸或媽媽都等在學校門口,放學了,接過孩子的書包,噓寒問暖,迎上車接回家,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放學回來,不用大人吩咐,在路上,先要考慮好挖野菜的地方,和誰一起,挖什么菜,放下書包就背上挖菜的簍子,直奔目的地。
那時,孩子們都挖野菜,而且是天天挖,可哪里有那么多野菜可供我們挖啊!苦難的歲月,野菜也苦澀且稀缺。到了田地里,誰也不吱聲,全神貫注,盯著地里,同時發(fā)現(xiàn)一棵野菜,那是要搶的,好伙伴往往為搶一棵野菜而反目成仇,甚至打得頭破血流。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玩伴一起到東泊去挖野菜,我們同歲,他長得比我矮小,我們倆同時發(fā)現(xiàn)一棵道車穗(車前草),他跑得沒我快,就先喊了起來占著:“我先看見的,不能挖?!蔽夷膬汗苣敲炊喟?,飛奔過去,剛插上鏟子他就到了,爭了起來。最后這棵野菜被撕扯碎了,誰也沒得到。為這事,我們好長時間不說話,也再沒一起結(jié)伴挖過菜?,F(xiàn)在想想,都為了什么啊,不就是一棵野菜嗎?可那時多挖幾棵野菜,就能解決一人一頓的飯食。根本的生存欲望,能考驗人性啊!
我們那時挖的野菜種類繁多,真是敢和嘗百草的神農(nóng)相比,再不濟也可和寫過《本草綱目》的李時珍相比,到現(xiàn)在我能叫上名的野菜還不下十幾種。那時,苦苦菜、面曲曲、薺菜、馬齒莧都是上等的好菜,沒人能挖上幾棵,因為這些菜物性平和,可以直接食用,早就被挖沒了。能挖的多是米粒菜、麻雀菜、麥粒蒿(麥蒿)、土瘡棵子(泥胡菜)等,這些野菜不好吃,需要回來特別處理,但畢竟可以填飽肚子,也受到挖菜者的青睞。這些菜都是生長在野泊里的。后來,我們就把注意力放到山上了,山上的野菜比野泊里的好挖,因挖的人相對要少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和很小的孩子去不了。山坡挖的野菜多是扎扎花(丹參的土名)、板凳腿、西瓜香等,特別是扎扎花,一簇一簇的,薅回來蒸渣吃,噴香。西瓜香則是用來烀餅子,真是第一美味。對我們來說,所謂美味,就是能填飽肚子。
再后來,山上的野菜也挖光了,我們由挖野菜拓展到擼樹葉子了。春天,樹上的葉子剛發(fā)芽,嫩得很,宜吃的樹葉子當數(shù)刺槐葉,焯過后,豆綠嫩黃,色味俱佳。
在我的記憶里,沒見過刺槐開花。原因很明顯,葉子都不等長成就都吃了,哪還能開出花來??!其次是榆樹葉子,它比刺槐葉子出貨,沒有怪味,從榆錢到榆葉,從春天可以吃到秋天,可謂長命菜。最難吃的是枰柳葉子,那葉子有毒,我們小時候用它藥過魚,擼幾把枰柳葉子,揉碎扔到上下被堵住的水灣里,不一會兒,魚就會翻肚皮浮出水面。就是這樣有毒性的菜,也是我們口中的美味。吃枰柳葉子費事,通常都是擼梢上端的嫩葉子,下面的熟葉毒性大,不能吃。擼回來后,媽媽燒熱水焯一下,然后要浸泡好幾天才吃。雖然浸泡了好幾天,但吃起來還是有苦味。
唉,想想靠野菜度日的那幾年都是怎么過來的??!
兒時是過得苦,但這是我一生的財富,雖苦猶樂。挖野菜的童年,使我讀懂了人生冷暖;挖野菜的童年,也使我學會了勤儉樸素;挖野菜的經(jīng)歷,為我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童年是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而野菜則是那個年代最樸素,也最神圣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