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松(昆明)
李紹海比較擅長歷史題材小說書寫,他的首部長篇小說《夢斷山筋》以云南歷史上顯赫800余年的武定羅婺部落第十七代土司——武定軍民府土官知府鳳阿英為人物線索,描寫了鳳阿英逐鹿金沙江南岸的愛恨情仇,再現(xiàn)了羅婺部落從興盛走向衰亡的歷史進程。該小說人物形象鮮活,呼之欲出;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還穿插了金沙江畔的一些神話傳說。
他的長篇小說《一線天上的太陽》講述了紅軍在武定播撒革命火種,喚醒勞苦大眾與剝削階級作斗爭的故事,鉤沉了滇北與川南地區(qū)四大土司從興盛走向衰亡的那一段歷史。此書結合地方史實和民間傳說,對滇北和川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和節(jié)日習俗作了非常細致的描寫,生活氣息濃郁。
該小說從神話入手,從天神英叭開天辟地說起,至秦越戰(zhàn)爭結束,穿越了上萬年時空。歷史、時空跨度較大,但作家依然能嫻熟駕馭,逼真再現(xiàn)傣族先民從遠古時期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社會、醫(yī)藥發(fā)展演變歷史,濃墨重彩地展現(xiàn)了傣族歷史長卷。
他的長篇歷史小說《百越風云》較之前兩部,更加厚重、成熟。
該小說最明顯的特征是體現(xiàn)了傣族獨特的民情風俗和地域特色。
“合老子口味”“咋個不是喲”“款白”這些方言的運用,一下就把人們帶到了彩云之南,帶到了孔雀的故鄉(xiāng),那么的親切,那么的充滿人間煙火味。眼前不禁出現(xiàn)傣族的竹林、云海、吊腳樓、金沙江,想起水對于傣族人民來說是圣潔、吉祥的象征,能祛邪除魔,讓人一生平安,誰的身上越濕誰就越幸運?!霸饺俗怨乓郎桨?,建家立國,水是越人的生命,從遠古開始,越人無水不居,因此稱為水的民族。人們崇拜水,依戀水,渴求水,怎么能離開水呢?”不管認不認識,只要照面就要讓對方身上沾滿水,把祝福送給對方,盡管人人從頭濕到腳,但所有人都喜笑顏開,大家相互潑灑著祝福,潑灑著歡樂,潑灑著友誼,這就是傣族一直延續(xù)至今的“潑水節(jié)”。
每一處美麗的風景都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讓人在飽覽美景,醉心于神話傳說中,不自覺走進詩的意境,走進世外桃源的腹地,忘卻塵世的煩惱,讓靈魂棲息在童話世界。
“百米水洼開蓮花/粉紅淡紫誰勝地/神仙在此驚嘆過/獨見觀音坐寶塔”這是關于蓮花潭的詩,旁邊就是蓮花寨,這樣的住所,怎能不令人神往?!耙粋€蓮花潭充滿靈氣,那花白的、紅的、藍的、紫的,一朵朵水靈靈的,大得出奇,在微風的吹動下好似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在笑臉迎接心愛之人的到來。阿寶媽的心情也特別的好,她順手摘了一朵紅色的蓮花放進背籮。古麗曼更是高興得手舞足蹈,一會兒跑這,一會兒跑那。她一下摸紅色的蓮花,一下摸白色的蓮花。姐妹倆人說笑聲不絕于耳?!边@樣幸福、快樂、閑適的生活怎能不令人羨慕。
綠茵潭,一個聽著就充滿詩意的地方?!昂螢榫G茵潭?這個不知,倒是那水,這大熱天的,你只要往潭邊一站,清涼無比。那潭更是讓人著迷,四周百丈紅巖環(huán)繞,那紅紅的山巖倒映在水中,潭中四周蓮花如兩輪半月環(huán)繞,就是天上的神仙到那里也不想回家嘍?!痹娨獾拿郑利惖奶?,清涼的水,可以滌蕩身心,令人愿意永遠棲息在這里。
這樣充滿詩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滇武陽,“群山綠樹蔥蔥,江河環(huán)繞,山下壩區(qū)草坪上孔雀成群,大象結隊,蝶飛蜂舞,金沙江南岸一山脈直奔江邊而來,那山到江邊突起一山包,那山包好似龍頭,山包上竹林中隱隱約約地現(xiàn)出吊腳樓來,吊腳樓上空炊煙繚繞,山包下金沙江江面上,一葉小舟正向北邊劃去,此地,真是人間勝地?!?/p>
傣族的竹筒飯和米酒,是家喻戶曉的美食。這在小說中有美好的傳說。在遠古時代,竹筒飯是因為沒有用具,也為了攜帶方便,流傳至今卻成了一道美食,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播。
米酒,則是一越人烤了竹筒飯招待朋友,吃剩一筒,出門捕魚后忘了帶,等七天七夜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剩下的竹筒飯還在,饑不擇食的他拿起就吃,結果出人意料,那竹筒飯發(fā)酵成了綠綠的水汁,酸甜且清涼爽口,喝完之后迷迷糊糊睡去,醒來神清氣爽。此后,就專門發(fā)酵米汁釀成米酒,用來解渴,解除疲勞。
大象參加戰(zhàn)爭的奇觀讓人難忘?!霸饺宋涫框T在大象上,那大象‘哞哞哞地吼叫著,甩動著長長的鼻子,朝秦軍陣營沖來,那大象的鼻子將秦軍將士們卷起拋向半空中,重重地落地時的一聲聲慘叫和越軍將士手握血淋淋的長戈、長矛、大刀向秦軍喊殺而來時的情景,這一切讓他毛骨悚然。最讓他想不到的是譯吁宋這個蠻子會把大象趕來參加戰(zhàn)斗。而且,越人會把大象馴養(yǎng)得如此聽話,難道蒼天要亡秦嗎?”
這部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小說中的神仙都是容貌清麗、衣袂飄飄、仙風道骨,而且具有非凡的法力,他們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了人類。如英叭始祖,“這英叭,見風就長,一會兒工夫便長成巨人,身高十萬約扎拿,臂長三萬九千約扎拿,腿長四萬約扎拿,眉似半月,兩只神眼比太陽大,能望穿十億約扎拿,一對大神耳,耳片寬大可遮天,聽覺靈敏得驚人。千萬約扎拿以外的聲音他都能一一聽得清,鼻如泰山,嗅覺十分靈敏,可以聞到一億約扎拿以外的氣味。嘴大可吞四海三江。這英叭滿臉大胡,每根胡須粗有一萬抱,長五千約扎拿,像竹梢垂到胸脯。”這樣的始祖刻畫讓人覺得有趣,充滿了神力和威嚴。
對古麗曼的描寫也非常精彩,他下凡沿長江而上,一會幻化成仙風道骨的老者,一會幻化成美少女,一路體察民情,幫助碰到危險、災難、病痛的凡人,對惡人進行懲處。作品以他為主線,把金沙江沿岸發(fā)生的一個個奇妙故事貫穿起來,巧妙地把神與人的傳說故事融為一體,展現(xiàn)了傣族先民為了繁衍生息與大自然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情景,讓讀者體驗到神話故事帶來快感,使小說具有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
背水的老婦形象令人難以忘懷?!疤镏写筇栂拢晃话装l(fā)蒼蒼的老婦人,滿臉汗水淋淋,正彎著腰,從水桶中一瓢一瓢打水澆往快干涸的稻田中。那水澆到苗根腳,地皮發(fā)出吱吱聲,冒出股股熱氣。老婦人澆水的上方稻谷已黃,那鳥成群結隊地飛翔在空中,一會兒落在田中吃谷子,老婦人時不時抬頭‘哦噓,哦噓地吼上一陣,那鳥飛起一會兒又落下,老婦人又吼,那鳥又飛起一會兒又落下,老婦人也著實無奈。”從這段描寫中可以看出傣族先民們生存之艱難,碰到干旱,加之鳥吃稻谷,要使莊稼有收成得付出的艱辛勞作,這老婦人就是這樣從早到晚到遙遠的金沙江邊去背水、澆田驅(qū)趕鳥類,但她毫無怨言,執(zhí)著而堅韌。
令人感動的是,即使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下,碰到需要幫助的人時,這老婦人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她把最后一點水澆給了秧苗后,發(fā)現(xiàn)一個口渴難耐的老者。她不但沒有責備他出現(xiàn)不合時宜,反而因為她沒有水給老者而向他致歉,還貼心地讓老者一邊休息一邊等她背水回來給他飲,隨后邀請他去家中吃飯。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小說寫仙、寫神寫鬼,最后都是要反映現(xiàn)實社會,都是寫人性的。背水老婦也得到了老者的相助,原來老者就是神仙古麗曼所化,他不但幫老婦人把偷吃糧食的鳥驅(qū)逐干凈,還在田邊引出了五股水,從此鄉(xiāng)親們再也不用為灌溉農(nóng)田而發(fā)愁了。
對大將李貴的描寫也極為精彩:“當頭的這人身材魁梧,身穿銀灰色的戰(zhàn)袍,戰(zhàn)袍外是血一樣紅的披風。他手握月牙形大刀,座下是紫紅色的高頭大馬,這人正是譯吁宋。他的身后左右兩個大漢,身高兩米朝上,左邊的身著藤甲戰(zhàn)袍,方臉,滿臉胡須,獅子鼻,手拿魚叉,座下是一匹黑色高頭大馬,這人正是李彪。右邊的棗紅色高頭大馬上騎著一個身著藤甲戰(zhàn)袍的大漢,丹鳳眼,高鼻梁,大嘴巴,右手緊握長矛,左手牽著馬韁,擺成一副隨時迎敵的架勢,這人正是李貴”。
關于敵方首領的刻畫,作家沒有臉譜化,或者故意貶低?!白咴谇懊娴氖乔剀娭鲙浲李?,只見他頭束雙股發(fā)髻,身著金色鎧甲,護肩披于雙臂上,腰束金帶,頸系彩條,手握長矛,坐下是雪白的高頭大馬。后面左右兩匹紫紅色的高頭大馬上,左邊那大漢,身穿銀灰色的戰(zhàn)袍,烏黑的頭發(fā)盤在頭頂上,方臉,濃眉下一雙大大的眼睛,鼻如大蒜,滿臉的絡腮胡,厚厚的嘴唇,略略上翻,這大漢手握青龍月牙刀,威風凜凜。右邊的大漢,身穿銀灰色戰(zhàn)袍,白凈面皮,貌似書生,這大漢手握一把三尺青銅短劍。”
通過雙方首領和將士的人物形象刻畫,我們知道了越軍首領及士兵們的驍勇善戰(zhàn),團結一致,為了保衛(wèi)家鄉(xiāng)寧死不屈的精神,為民族而戰(zhàn)的精神,這是越人戰(zhàn)無不勝的精神。同時,作為敵方的秦軍也是訓練有素,武器先進,將領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力量強大,加之秦軍兵力遠遠勝過越軍,這樣的戰(zhàn)爭激烈、殘酷。把雙方首領士兵的人物形象刻畫得那么逼真,極具吸引力和審美效果。
這部小說大量植入詩歌和民歌。工整、對仗的詩歌使小說具有了詩歌的意境,詩歌的意蘊,把詩和小說融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多重審美效果。小說中還有民歌的植入。
秦越?jīng)Q戰(zhàn)在荒野,
刀箭飛舞禍九天。
哈三一笑出奇謀,
金沙江畔乾坤顛。
這一首詩極好地描寫出了秦越戰(zhàn)爭的狀況,寫出了越軍將領哈三的足智多謀。
情為何物不可知,
真真假假讓人癡。
魂牽夢繞難揮去,
高唱一曲西歸時。
這一首描寫秦軍將領和女妖愛情的詩歌,傷感中還帶著一種宋詞的味道,給殘酷的戰(zhàn)爭平添了一絲溫情。
春風吹兮/百花開/蝴蝶飛舞兮/來回把花采/放筏的哥哥兮/離去要回來/異鄉(xiāng)好兮你莫呆/野花好兮/你莫采/洗衣的小妹在岸邊等你歸來/歸來兮/歸來……
這一首情歌唱出了傣族姑娘和小伙之間純樸、浪漫的愛情,那么的歡快,那么的質(zhì)樸,直抵人心。
綜上所述,該小說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傣族優(yōu)秀歷史小說,正如陽慶富在序二中所說:“紹海的《百越風云》把傣族遠古時期的傳說與地方史實結合起來,再現(xiàn)了傣族先民們生生不息的精神,再現(xiàn)了傣族先民與天斗與地斗的頑強精神,他筆尖下構思出的一個個故事,一個個人物,讓人過目難忘。這部書也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了長江流域遠古時期到秦越戰(zhàn)爭時期傣族先民的風土人情和節(jié)日習俗,跨越時空上萬年,是他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又一次嘗試,也是他為民族文化發(fā)展所作的一大貢獻。”
當然,這部作品也有瑕疵。主要體現(xiàn)在神話故事篇幅太長,剛開始讀會有種不是小說的感覺,直至進入秦越戰(zhàn)爭才出現(xiàn)小說的味道。如果神話只是作為一個引子,秦越戰(zhàn)爭的節(jié)奏不拖沓就更完美,更加吸引人。或者神話故事在秦越戰(zhàn)爭中適當引入,也許效果會更佳。
(作者系云南財經(jīng)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李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