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慧 李萬英 劉海濤
月季(國內(nèi)介紹歷史與文化的文獻資料都用此稱呼,更準確來說應(yīng)該稱薔薇屬植物)深受我國人們的喜愛,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目前國內(nèi)栽培與應(yīng)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公元前413年的春秋末期,孔子在周游列國時,就曾對當時王宮的花園中栽培的月季作過記述。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民就已經(jīng)有種植月季。根據(jù)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月季花是華夏先民北方系——相當于傳說中的黃帝部族的圖騰植物。漢朝時宮廷花園中大量栽培月季,唐朝時更為普遍。宋朝時期,月季更加興盛一時,從皇室到民間競相栽培觀賞。在當今國盛民富時代,我國人民種植月季已經(jīng)相當普遍了,至今已經(jīng)有包括北京、天津、鄭州、石家莊、南昌、西安、大連、青島等50多個城市把月季作為市花,在各種市花中高居榜首。月季應(yīng)用十分廣泛,可作為鮮切花(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盆栽、園林和庭院栽培,其花和果實也可用于食用、泡茶、藥用、提煉精油等。
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后”,作為我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我國人民一直都把它作為吉祥、富貴、幸福之花來看待。長期以來,許多文人雅士為月季留下了贊美的詩句佳作,著名的如“牡丹殊絕委春風,露菊蕭疏怨晚紅;何似此花榮艷足,四時長放淺深紅。”(宋·韓琦《東廳月季》),“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冬季。”(宋·楊萬里《臘前月季》),“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guān)。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保ㄋ巍ぬK東坡《月季》)等。月季花也得到不少畫家的寵愛,如明代的朱耷、仇英,北宋的宋徽宗,清代的李唐、陳少游、居廉,當代的張大千、陸抑非、陳半丁、楊善深、俞致貞、羅國士等。在各種陶瓷制品、木雕、布料、刺繡、玉石、首飾、樂器等上面,都可以見到用月季花來作為圖案。
1984年,我國郵電部為了展示中國豐富的薔薇屬植物資源,特別發(fā)行了特種郵票《月季花》(T.93),全套6枚,分別描繪的是我國自己培育出來的月季新品種‘上海之春‘浦江朝霞‘珍珠‘黑旋風‘戰(zhàn)地黃花和‘青鳳。1997年,為了增進中國和新西蘭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我國郵電部和新西蘭郵政部門又聯(lián)合發(fā)行了志號為1997-17的紀念郵票《花卉》,全套2枚,分別描繪了中國的玫瑰花【北京妙峰山的玫瑰(R.rugosa)重瓣品種】和新西蘭的月季花(品種為‘白云之鄉(xiāng))的形象。2020年,中國郵政再次發(fā)行了志號為2020-10《玫瑰》的特種郵票一套4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玫瑰、單瓣粉玫瑰、重瓣白玫瑰和重瓣紫玫瑰。
在我國民間,因月季四季也能常開而被視為祥瑞的象征,有“四季平安”的寓意;把鮮花插在花瓶中,有“吉祥平安”之意(“瓶”諧音“平”);把月季(古代也叫長春花)與牡丹組合圖案的吉祥畫,有“四季常春”“富貴長春”之意蘊;月季花常與壽桃、靈芝、仙鶴、梅鹿等一起出現(xiàn),是經(jīng)典的祝壽吉祥紋飾。
目前月季切花也已成為我國人民日常特別是春節(jié)期間最喜歡購買的花材之一,常用大花瓶與唐菖蒲、大麗花、菊花、百合、銀柳、梅花等插在一起,或者把月季不同花色的品種插在一起,寓意新的一年大富大貴、大吉大利。在西方,月季還是情人節(jié)之花,而西方的情人節(jié)也早已傳到我國,所以當今在國內(nèi)外,月季賣得最貴的就是在情人節(jié)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