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依
五歲那年,我第一次參加鋼琴匯報演出。在老師給我播放的樣曲里,我選了自己聽著最喜歡的一支,老師告訴我那是貝多芬的《歡樂頌》??墒?,練習(xí)的過程一點兒也不歡樂,就在我被錯音和卡頓急哭了的時候,媽媽給我念了一句詩:“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眿寢尭艺f,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如果能夠堅持下來,最終會體驗到一種俯瞰困難的喜悅和成就感。一周后,我果然體會到了這種快樂。
七歲上小學(xué),媽媽給我買了電話手表。我加了很多好友,每天放學(xué)完成作業(yè)后就跟朋友們打電話、發(fā)語音聊天,忙得不亦樂乎。有一次,我因為煲(bāo)電話粥不愿去練琴,媽媽沒有多說什么,轉(zhuǎn)身打印了兩句詩貼在譜架上:“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边@一次,我居然自己就讀懂了詩句的意思。從那一次起,我再也沒有因為貪玩耽誤過練琴。也是從那一次起,我感受到了詩歌震撼人心的力量。
隨著年齡增長,我讀的詩越來越多。當(dāng)詩歌從我口中念出,它們的節(jié)奏和韻律總能觸動我的心弦。在《行路難》中,我遇見了李白“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拇髿獍蹴?;在《過零丁洋》中,我讀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義和英雄氣概;在《從軍行》中,我聽到了王昌齡“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回”的堅毅勇敢;在《七律·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中,我不僅看到了百萬雄師橫渡長江、解放南京的雄偉場面,也感受到了偉人毛主席帶領(lǐng)著中華民族涅槃(niè pán)重生時的心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p>
現(xiàn)在我九歲,開始讀詞了。豪放樂觀的蘇軾向我走來:我讀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讀他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甚至還能彈唱他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民族英雄岳飛向我走來:我讀他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讀他的“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去年九月,媽媽送了我一本《毛澤東詩詞鑒賞》。其中,《沁園春·長沙》抒發(fā)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沁園春·雪》用宏偉的視角和胸襟描繪了祖國的壯麗山河;《卜算子·詠梅》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鼓勵人們面對敵人要威武不屈,面對困境要堅持到底。
我愛詩詞,猶如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我愛詩詞,愛祖先們穿越千百年時空寫給我們的家書。我愛詩詞,愛它們傳遞給我的一段段珍貴至極的品格旋律!
(指導(dǎo)教師:虞夢瑩)
喝彩:中國古典詩詞就是一個巨大的文學(xué)寶庫,讓我們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瞧,小作者就從中汲取到了精神力量。作文中采用大量詩詞名句,字字珠璣,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