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瑋
以“漂留”為年度主題的第八屆畫廊周北京于5月24日至6月2日在京舉辦。本屆畫廊周北京致力于推動國內外當代藝術行業(yè)的深度交流,近40家國內外參展畫廊與非營利機構通過主單元與特約單元展覽項目帶來超過40場精彩展覽。
本屆畫廊周最受矚目的是一眾國際知名藝術家的個展。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藝術空間開啟了德國藝術家阿爾伯特·厄倫的展覽“繪畫”;里森畫廊北京空間呈現了英國藝術家克里斯多夫·勒·布倫最新個展“月相”;施布特-瑪格畫廊推出了安德烈亞斯·舒爾策在亞洲的首次個展“內外反轉”;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杉本博司個展“無盡的剎那”,涵蓋藝術家近50年以來共計127件作品;現代汽車文化中心推出前衛(wèi)藝術家組合文敬媛與全浚晧的展覽“氣象站”,以人工智能和后人類的全新視角,重新審視了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議題;奧斯卡·圖阿松于桑塔畫廊舉辦其在中國的首次個展,探索水的物理特性,以及水與環(huán)境和建筑的關系;金允哲中國首展“兩極橢圓:情動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在798CUBE展出,呈現了藝術家橫跨多學科多媒介的藝術實踐。此外,藝術家邱志杰推出了他在常青畫廊的第三次個展“生態(tài)實驗室”,呈現了藝術家近幾年與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勞動者接觸并開展學習的結果。
本屆畫廊周北京的繪畫展覽訴說著國內外不同代際藝術家作品之間敘事和繪畫語言的差異性與多樣性。例如,BANK畫廊將呈現的1910年出生的巴西原住藝術家奇科·達·西爾瓦與“00后”中國藝術家文爵的雙個展;白石畫廊的雙個展梳理了兩位第二代具象派成員畫家前川強及名坂有子自1960年至近期的創(chuàng)作;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藝術家趙剛、朱小禾及蘇新平分別于里森畫廊、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及東京畫廊+BTAP呈現個展……本次畫廊周,“80后”藝術家也十分活躍,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推出了美國藝術家米格爾·安赫爾·帕亞諾的首次機構個展“悟-物”;HdM畫廊帶來了鄭孟強個展“東沖暖流”;墨齋畫廊則首次與康春慧合作推出其個展“凝視遙遠的自己”。此外,包括布萊特·查爾斯·塞勒、山本捷平、令詠等一批海內外“90后”藝術家也紛紛推出個展。
除個展外,本屆畫廊周多個畫廊與機構嘗試以群展方式進行多維探索。于3月啟動北京新空間的誠品畫廊推出了其35周年收藏展,通過百件作品梳理了現當代華人藝術家的發(fā)展軌跡;艾可畫廊的“人群中的人”嘗試借由埃德加·愛倫·坡的短篇小說《人群中的人》的偵探式視角,重新詮釋繪畫作品中人和自己、他人,以及人群(社會)的關系;由崔燦燦策劃的展覽“金色”,體現了當代唐人藝術中心28年的藝術實踐。
2024年,畫廊周北京將工作重點放在打造一場圍繞北京798藝術區(qū)展開的當代藝術盛事。從藝術展覽看,本屆畫廊周北京自策項目與展覽內容廣泛囊括不同媒介類型的藝術作品,如影像、裝置、雕塑、繪畫作品等,幫助觀眾擴展對當代藝術的認知與理解。從公眾角度來看,本屆畫廊周“公共單元”更強調與公眾直接發(fā)生互動與交流,“詩歌馬拉松”特別項目由藝術家邱志杰與畫廊周北京共同策劃,秉承奧運精神,探討體育運動與文化藝術之間的人文共性。該項目歡迎每一位詩歌與藝術愛好者踏入這片 “城市詩歌海灘”,共同參與馬拉松式不間斷的詩歌創(chuàng)作。
本屆活動延續(xù)畫廊周北京一以貫之、兼容并蓄的項目框架,以主單元為根基,聚焦北京本地當代藝術生態(tài);并通過藝訪單元開拓視野,匯聚全球當代藝術精粹。此外,今年在學委會成員的建議下,畫廊周北京增設“探索無界獎”,與“最佳展覽獎”共同構成雙獎制度。評審團走訪了博樂德藝術區(qū)、草場地藝術區(qū)、751D·Park園區(qū)及798藝術園區(qū)的21個畫廊,共計25個展覽。經過嚴謹和全面的評選,北京公社的周軼倫個展“SANLIANZMK”獲得2024年畫廊周北京最佳展覽獎,馬刺畫廊的“羅克薩娜·皮魯曼德:失去重心前的十七段敘事”獲得2024年畫廊周北京“探索無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