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雷 王婷
本報訊 5月25日至26日,以“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實踐與反思”為主題的第三屆“新興技術、技術治理與人類社會”研討會在南通大學舉辦。本次研討會由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浙江大學科技與社會發(fā)展研究所、浙江大學科學技術與產(chǎn)業(yè)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承辦,《中國美術報》《藝術學研究》《浙江學刊》《貴州師范大學學報》作為學術支持單位。
25日上午,研討會在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開幕。南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莫晨宇,浙江大學哲學學院黨委書記李恒威,《藝術學研究》編輯部主編孫曉霞(由《藝術學研究》編輯馮燕代為宣讀)分別致辭。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衛(wèi)主持開幕式。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劉永謀,南京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院長顧平,浙江大學醫(yī)學院教授包愛民,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段偉文,中國美術學院駐深圳哲美美育研究院院長李梅,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雷瑞鵬,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崔天劍,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特聘教授段永朝,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潘恩榮,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中心導師張為志,《中國美術報》社副總編輯馬子雷,《浙江學刊》雜志社編輯張東峰,《藝術學研究》編輯馮燕、趙東川,《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編輯楊中啟,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沈江、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葉欣欣、副院長吳蓉、副院長吳旭春、專員王德寬等出席了開幕式。
本次研討會共設11場主旨報告、五場分論壇、一場專家對話,學術氛圍濃厚。劉永謀、顧平、包愛民、段偉文、李梅、雷瑞鵬、馬子雷、崔天劍、段永朝、潘恩榮、李恒威等分別作題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復雜面孔》《藝術認知與“計算機時代”的人文“補缺”》《大腦與藝術創(chuàng)造》《生產(chǎn)式人工智能時代的可塑性的重建》《藝科融合下的沉浸式高校社會美育創(chuàng)新路徑之思考》《合成生物學研究和應用的倫理學論證——對“扮演上帝”論證的批判》《媒介觀察視角下的技術&藝術“融合”》《設計:藝術與科技的未來》《技術中立論的破產(chǎn):思想與淵源》《中國傳統(tǒng)造物“留白”技術的哲學意蘊——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技術知識論探索進路》《人技共生:人類世、技術圈與賽博格》的主旨報告。
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五場分論壇“科技與藝術、AIGC發(fā)展前沿”“科技哲學與后人類社會”“藝術傳承與數(shù)字素養(yǎng)”“新興技術與技術治理”“碩博交流論壇”舉行。潘恩榮、李恒威、李梅、張為志、鄭曦擔任分論壇主持人。分論壇結束后,主題為“AIGC:藝術與后人類社會”的專家對話活動舉辦。李恒威、李梅、潘恩榮、段永朝、鄭曦、蔣正清參與對話,張為志擔任活動主持。研討會的最后,張衛(wèi)、李恒威分別代表南通大學、浙江大學作總結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