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心田
淮源森林雄奇冰景
位于豫鄂交界的淮河發(fā)源地桐柏山,森林郁郁蔥蔥。三九隆冬,往往會雨交雪下半月,冷雨一陣緊一陣松,有時飄灑著雪花,有時拋擲著銀豆豆一樣的冰豆子兒,“涮涮涮”,下得無休無止。深夜寒風(fēng)一吹,冷到零下十幾度,樹枝樹干上的雨水,都結(jié)成了一層又一層的冰殼。夜夜雨雪成冰,數(shù)天之后,樹木就穿上沉甸甸的冰盔冰甲,梅子、核桃、青杠、野杏、野桃等落葉樹木瓊枝玉干,一掃枝條蕭條的禿丑。松、杉、冬青等冰裝圣潔,冰封的葉片青白里透出暗綠,仿佛成了玻璃瑪瑙制品。葛條、夜交藤、獼猴桃架交叉纏繞的一些樹干,猶如無數(shù)條銀蛇競相攀爬。溝溝澗澗的冬草,都拖曳著沉沉的冰衣冰裙匍匐在地。溪流變成的小瀑布貼緊在滴水成冰的懸崖峭壁上,仿佛層疊的山巒寒冷難禁的清淚,日夜滴泣成節(jié)節(jié)下垂的冰吊,琳瑯滿目中美得令人嘆為觀止。
跋涉者腳下的羊腸小道,結(jié)著光滑的冰殼子,走起來小心翼翼還寸步難行,需在靴底上勒緊防滑鏈,用鐵頭拐杖敲碎冰殼子才可移步,行到險峻處,人比龜爬還慢。下山陡峭路段,摔倒了干脆不爬起來,屁股坐地兩手支撐滑下去保險些。餓狼長嘯一樣的冰風(fēng)帶著刺耳的哨音,先是像頑皮的孩子一樣,謹(jǐn)慎地觸摸著這奇景萬千的冰山冰川,冰樹冰草,好像也怕跌倒了摔疼腿骨。繼而膽大野蠻起來,變成了刀鋒凜厲的大風(fēng),“咔喳喳”冰樹通體作響,“當(dāng)啷啷”冰吊相碰折碎,這可是樹木與冰風(fēng)拼命搏擊發(fā)出的恐怖雄勁聲響。一些冰凍的高挺枝丫被狂暴的冰風(fēng)擊打得七零八落,樹木戴著頭重腳輕的冰殼枷鎖,踉踉蹌蹌,被颶風(fēng)斬斷了悲憤的樹頭,每一棵樹都是風(fēng)的頑強(qiáng)天敵。樹山樹海里千百回合狂暴沖殺的冰風(fēng),在深夜累得喘息著敗下陣去,頓時安靜的山野,常常就飄起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鵝毛大雪,有時雪深沒膝,瘦骨伶仃的無葉冰樹光禿著身體頑強(qiáng)地倔強(qiáng)挺立。常綠樹木卻災(zāi)難深重,它們不只是雪上加霜,而是冰上加雪,大雪傾瀉,三五年生的幼樹,葉冠馱不動盈尺積雪的沉重欺負(fù),垂頭折腰掙扎不起,有的甚至綠冠拖地,仿佛在說著:我累呀,我的筋要疼斷呵!我的骨頭快要壓扁呵!可嘆這些綠葉樹沒有奮身跳起抖三抖的動物們的起碼智慧! 雪封的野竹林里,多年生的蒼竹力能抗冰敵雪,當(dāng)年新竹們東一枝西一竿挺拔向上的身子骨都被壓成了弓型的彎弧。
大雪封山,最可憐的當(dāng)數(shù)野生動物。松鼠和果子貍是有備無患的囤糧高手,它們在暖融融的洞穴里享受。不會飛到南方越冬的留鳥們,卻餓得奄奄一息,苔蘚呀,野草呀,艾蒿籽呀,所有能救命的食物都深埋在積雪下面,山雀兒、八哥鳥、野鵪鶉,都在四面透風(fēng)八方滲雪的窩子里瑟瑟顫抖,幾乎昏迷。餓得頭暈眼花的兔子、鹿頭野羊好不容易從雪窩里翻山越嶺一般掙扎著滾爬到樹下,想啃樹皮活命,無奈樹身罩著厚厚的一層光滑冰殼,再尖利的牙齒啃上去也全無作用,它們就這樣連凍帶餓相繼倒斃在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的雪窩子里。
桐柏山大森林里生命力頑強(qiáng)的野鳥不會餓死,它們一連十?dāng)?shù)天靠啄吃雪粒,雖難敵饑腸,但熬過風(fēng)雪過后,最先被太陽溶化的懸崖向陽處露出的野草枯葉,救了它們性命,它們無力地?fù)淅阒岚蛲嵬嵝毙憋w啄著,翅膀拍打著,雖不算狼吞虎咽,可也是喜出望外,野鳥們艱苦卓絕的生存本領(lǐng),令我們?nèi)祟愖試@不如!
漢張良隱居桐柏山
《漢書·張良傳》載,張良輔佐漢高祖統(tǒng)一天下后,積勞成疾,體弱抱病,為求長壽清靜,便思隱逸山水。他說:“……(我)今以三寸舌……封萬戶,位列侯……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于是學(xué)道士修仙,而修身養(yǎng)性。
至今,桐柏山主峰上的張良洞、山下的桃花洞和附近的水簾洞,好像幾顆古色古香的明珠,吸引著眾多游客。張良洞位于海拔一千一百四十米的太白頂東側(cè),洞呈拱型,有一屋之深,冬暖夏涼,雖三伏而無蚊蠅,堪稱避暑勝地。洞外,有張良品簫遺址。這里云接霧罩,涼風(fēng)習(xí)習(xí),空靈而不染纖塵。據(jù)昔日久住此山的高壽和尚口述,得了眼疾,居此洞不藥而愈,且眸明如初,不復(fù)蔭疾。
據(jù)乾隆十八年《桐柏縣志》載水簾洞“石鐫留侯辟谷處?!薄疤一ǘ粗凶臃勘俟攘?xí)黃石公,亦嘗出沒其間,越今數(shù)千年何落落也?!比缃瘢诿廊粝删暗奶一ǘ刺?,亦有一個張良洞,古樸奇拙,天然形成,洞穴容量略大于太白頂?shù)膹埩级?,好像一對龍晴鳳眼,形成比翼之美。
桃花洞口的張良洞,下臨清溪,此溪上游稱“仙人擺布”,水聲聽來似琴音琮琮。由于日深月久,下游次第匯為三潭。合抱粗細(xì)的古松,像一層層翠玉屏障,這些古松龍鱗鳳尾,氣宇軒昂,風(fēng)濤起處,聽來神韻奪人。撫今追昔,遙想當(dāng)年,功成身退的張良欣游此處山水,從天子腳下的終南山到鄂豫相鄰的桐柏山,這位功勛煊赫的老先生飽覽祖國大好山河,讓賢于勵精圖治的后起之秀們,胸臆間該會涌現(xiàn)出幾多豪情逸興!
太白頂?shù)膹埩级?,下臨一條深谷,伸入湖北省境界。此谷地形復(fù)雜,實為潛心靜思的至清境界。這條峽谷名為“八訪溝”,相傳張良隱居此山后,漢高祖曾先后令八位使臣奉旨請張良回歸長安,張良婉言謝絕,執(zhí)意回避。相繼而來的使臣請不回張良,懼怕龍顏不悅,且留戀這桐柏山里 “冰玉簾櫳萬壑秋”、“白云深鎖洞林幽”的奇麗風(fēng)光,都一一隱居下來,朝夕與張良結(jié)伴。
據(jù)說,云臺禪寺供有張良和八位使臣的大理石雕像,人稱“九國公”,可惜后來被毀,太白頂古稱九公頂。如今,人們旅游雅興日深月盛,這些宛若鳳毛麟角一樣可貴的文物古跡,將會日益得到重視和修葺,更好地給游客們以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