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歆媛
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事,這些事可能微不足道,但只要細心觀察,總能捕捉到一個個帶給我們感動的畫面……
記得去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六下午,大片大片的烏云翻滾而來,天變得越發(fā)陰沉,眼看就要下雨了。
我站在工人文化宮的門口,焦急地等待爸爸接我回家。不遠處,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正在加緊收攤,估計有點著急,她看起來有些手忙腳亂。忽然,一個蘋果滾落到地上,她轉(zhuǎn)身去撿,不料身體碰到了旁邊的蘋果筐,一個個蘋果好像一個個調(diào)皮的精靈,骨碌碌滾得滿地都是。
正在這時,一群小孩背著書包從工人文化宮里出來,看見滿地的蘋果,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鳥看到美食似的,一個個飛奔過去……
一個小胖子右手剛抓到一個蘋果,左手馬上搭在另一個蘋果上,接著又去撿一個更大的……不一會兒,他的書包已經(jīng)裝滿了。其他幾個小孩也不甘示弱,地上的蘋果很快就被撿光了。
我原以為他們會把撿來的蘋果帶走。沒想到,他們紛紛跑到筐前,把書包里、口袋里、手里的蘋果一個一個放進筐里。小胖子樂呵呵地朝老奶奶揮揮手,和小伙伴們嬉笑著跑遠了。
望著可愛的孩子們,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到這一幕,我感動的同時也非常羞愧,后悔自己為什么沒有第一時間加入這“轟轟烈烈”的行動中去。
這件事到現(xiàn)在我仍記憶猶新,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心,正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點評
小作者遇到了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被一群小孩的善舉感動。文中細致刻畫了“小胖子”撿蘋果的動作,非常利索,并以此帶“面”,用“不甘示弱”概括其他幾個孩子的表現(xiàn)。和一群小孩的行為對比,“我”深受感動的同時,對沒有加入其中感到羞愧,情感自然流淌。
描寫練筆
“一個小胖子右手剛抓到一個蘋果,左手馬上搭在另一個蘋果上,接著又去撿一個更大的……不一會兒,他的書包已經(jīng)裝滿了?!?這樣利索的動作讓“我”有了猜疑,“以為他們會把撿來的蘋果帶走”。這與孩子們后面的行動形成對比,“把書包里、口袋里、手里的蘋果一個一個放進筐里”,自然有了豐富的情感流露,既“感動”又“羞愧”。
善于觀察的你也一定能運用多種描寫方法,把下面的場景寫具體,寫生動:
這時,我看到一個大姐姐在前面來回走動,不停地問著別人什么。我好奇地問了旁邊的人,才知道這位姐姐暈車,想換到前面去。這時,一位叔叔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