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相對較小,他們往往難以完全自主吸收所學知識,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及時的評價反饋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在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確保閱讀教學的連續(xù)性,利用明確的學習目標、連貫的教學手段以及有效的評價體系,為學生打造條理清晰且內容連貫的語文課堂。
一、在教學評一致性視域下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
教學評一致性是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教學與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和學習成果,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過程性和發(fā)展性,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能力。教學評一致性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這個視域下,教學的連續(xù)性至關重要。為了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準明確的方向,教師需要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并確保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連續(xù)性,即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如講解、演示和小組合作等,逐步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并將其應用于實踐中。同時,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至關重要,教學評一致性也能夠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生在閱讀方面遇到的問題,從而保證教學的實效。
二、在教學評一致性視域下提升閱讀能力的策略
1.多元評價:衡量全面發(fā)展
多元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關注學生的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等方面,教師要確保教學評一致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等活動,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學習《獵人海力布》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等方面的問題。通過觀察各組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參與程度、表達能力和思維深度,教師能夠初步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接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口語表達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情節(jié)或闡述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悟。通過學生的表達,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情況,并針對學生在口語表達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以幫助他們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隨后,在書面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寫作任務,如,寫一篇讀后感或續(xù)寫課文等,基于這項任務了解學生感知文本內涵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在書面作業(yè)中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2.差異化教學:兼顧個體需求
教師可以運用差異化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閱讀能力和興趣進行個性化教學。即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并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將教學評緊密結合,強化學生的閱讀技能。
例如,在學習《曹沖稱象》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劃分不同的學習小組,在兼顧個體需求的同時實施差異化教學。對于閱讀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其深挖文章的主題、人物塑造的方法及故事的情節(jié)線索。對于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基礎技能的強化與閱讀策略的指導,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傾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如,擅長朗讀的學生可通過朗誦加深理解。對于喜歡思考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其探究文本問題,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對于愛好表演的學生,角色扮演可助其體會文本的情境和人物性格。此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評價,并根據(jù)閱讀進度適時調整學習方案。閱讀進度相對緩慢的學生將獲得更長的教學時間與輔導,閱讀進度相對較快的學生可以進行自主閱讀,同時,教師要為其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通過以上途徑,教師能夠持續(xù)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當?shù)闹笇А?/p>
教師制訂和實施個性化的教學計劃,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
3.反饋機制:促進自主學習
高效的反饋體系包含定期的閱讀能力評估、針對性的評論反饋以及學生的自我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即時反饋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評價結果更具有指導意義,從而推動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持續(xù)而均衡地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牛郎織女》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閱讀理解或閱讀速度測試活動,并定期進行評價。根據(jù)測試結果,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如詞匯量的多少、理解能力的高低、閱讀速度的快慢等,從而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且有針對性的評語反饋。例如,對于能說出課文蘊含的深層內涵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鼓勵他們繼續(xù)保持良好的閱讀狀態(tài)。對于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從民間故事的特點等方面進行解釋,通過個性化的評語反饋,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從而調整閱讀策略。另外,學生的自我評價也是反饋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表現(xiàn)進行自我評價,包括閱讀速度、理解能力、詞匯量等方面。這樣,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閱讀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高。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互評,讓他們在聽取評價和建議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高效的反饋機制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多主體參與的評價手段,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存在的問題,從而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這些反饋機制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不斷嘗試和完善這些反饋機制,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在教學評一致性視域下,通過多元評價策略,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發(fā)展情況。通過差異化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兼顧每個學生的需求。通過反饋機制,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學評一致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更多的創(chuàng)新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