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焊條與工件需要完美結合才行,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差。每一條焊縫都會影響焊件的質量……”5月29日,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設備管理租賃中心吊裝運輸部副主管、“三晉工匠”年度人物王旭對《科學導報》記者說。
王旭2010年8月參加工作,一直堅守在生產一線,主要從事電焊、機修、操作大型機械等特殊工種工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從最初焊接技術的門外漢逐漸成長為一名焊接方面的全能手,熟練掌握電弧焊、氣割、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氬弧焊技術。在對機械的維修工作中,他重視創(chuàng)新改造及修舊利廢工作,通過這些細微的改進工作,使工作面更加順暢,安全性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他先后獲得了“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是王旭的職業(yè)信條,也是他工作中一直所堅持的。參加工作以來,他多次參加平朔公司及中煤集團的電焊工技能大賽,并多次取得優(yōu)異成績。2015年5月,單位通知他參加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在12月舉辦的職工技能大賽?!坝捎谥皼]用過氣體保護焊,實操的時候會特別吃力。”所以,王旭充分利用參賽前的寶貴時間,起早貪黑地學理論、練手藝,堅持了多半年,王旭的理論和實操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此次比賽的項目比較多,大多數參賽選手之前干的都是焊條電弧焊,沒用過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尤其是6G管焊接,焊接比武要求反面焊,雙面成型,而且內部質量都得達到一級片,難度特別大?!蓖跣裾f,為檢驗自己的學習實踐成果,在比賽中,他同時參加了“手工焊條電弧焊”和“氣體保護焊條電弧焊”兩項焊接比賽,結果獲得雙項第一名的好成績。
王旭在單位主要負責設備維修及焊接工作,但是因為任務多、人手不足,他便利用業(yè)余時間,學會了吊車和叉車等特種設備的操作,并取得相關的特種設備操作證書,把自己練成了“多面手”。面對繁重復雜的工作,王旭的大腦里從來沒有“退縮”兩個字,日常檢修有他的身影,遇到機械焊接方面的“疑難雜癥”,更是少不了他“出診”。
選煤廠濃縮池耙架齒輪箱體為灰鑄鐵,有一次開動后出現耙架齒輪不運行的狀況,王旭在檢查中發(fā)現,原來是內部齒牙磨損斷裂卡死了,此時機器電機還在工作中,造成齒輪箱體開裂,出現裂紋的部位是箱體受力較大的地方?!坝捎诨诣T鐵的焊接性較差,特別是手弧焊時,如果焊條選擇不當,或焊接技術不過硬,焊接過程很容易產生一系列缺陷。即使是老焊工,稍不留意也會產生裂紋?!币虼?,王旭絲毫不敢懈怠,經過嚴格分析,他選擇采用鑄308焊條冷焊焊補工藝,由內向邊緣短道分段、不間斷進行焊接,快速漂亮地處理了齒輪箱體裂紋故障。
在日常工作中他注重修舊利廢,對有利用價值和能夠修復的備件進行修復再利用,從而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中煤平朔煤炭洗選中心擁有數百條皮帶運輸機,且運行率很高,每年更換皮帶多達3萬多米,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因此,盡量減少交叉作業(yè)且采用安全高效的設備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王旭積極開展選煤廠皮帶運輸機抖帶機改造項目。這項改造不僅減少了現場作業(yè)的安全隱患,還減輕了現場職工的工作強度,降低了對吊車的依賴。同時,通過減少吊裝成本,每年可節(jié)約租賃費及人工費合計約70多萬元。
此外,王旭還參與制作了防凍液回收系統,通過對防凍液的回收利用,每個裝車站每年可節(jié)約480萬元。還因此獲得了2015年公司“五小”技術改造二等獎。近年來,王旭還直接完成了其他電焊、機修工藝的小革新13項,修舊利廢102件,共節(jié)約成本費用100多萬元。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方美。2016年,王旭開始負責單位的焊工技術培訓工作。在教學過程中,王旭會根據青工的不同情況調整教學方案,確保最佳的教學效果。除了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王旭還積極與同行分享自己的技能和經驗。他的付出和努力使得焊接技藝得以相傳,為企業(yè)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熟練的焊工,激發(fā)了更多年輕員工對焊接工作的熱愛和學習的動力。
王旭憑借對煤炭事業(yè)的熱愛和永不服輸的勁頭,不斷追求卓越,并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工作方式,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他的工作精神和專業(yè)能力成為同行們學習的榜樣,也為煤炭事業(yè)的發(fā)展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