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做白牌?
先用列舉法舉例一下:
1. 大平臺商在做白牌。如拼多多、美團。
2. 社區(qū)團購在做白牌。特別是地方社區(qū)團購平臺,通過自有供應鏈在做白牌。
3. B2B平臺在做白牌。
4. MCN機構在做白牌。如東方甄選的“甄選自營”。
5. 大型商超在做白牌。如胖東來的自采。
6. 大商(經銷商)在做白牌。
7. 白牌聯(lián)盟在做白牌。如螞蟻商聯(lián)。
歸納起來,下列幾類機構在做白牌:
1. 互聯(lián)網平臺商。如社區(qū)團購平臺、B2B平臺、MCN機構。
2. 大型零售商。西方白牌的主力。
3. 經銷商。
4. 白牌聯(lián)盟。因為白牌需要一定規(guī)模,否則沒有規(guī)模優(yōu)勢。商業(yè)巨頭可以獨立做白牌,西方零售商就是如此。腰部甚至長尾企業(yè)只能抱團做白牌,因此,會出現(xiàn)零售商白牌聯(lián)盟、平臺商(社區(qū)團購、B2C等)白牌聯(lián)盟、經銷商平臺聯(lián)盟。
可以看到,做白牌的都是渠道商或平臺商,或者其聯(lián)盟。這正是白牌不同于知名品牌之處。
為什么做白牌?
白牌不是雜牌,白牌不是假冒偽劣。白牌通常是高性價比產品。
在各行業(yè)銷量封頂的情況下,品牌高端化是趨勢之一,滿足高端消費者需要。同時,面對消費分化,主打性價比的白牌當然受歡迎。這是需求端催生白牌。
白牌崛起,是商業(yè)利潤從品牌商向渠道商轉移的現(xiàn)象。畢竟,誰做品牌認知,誰就享受溢價收益。這是渠道商崛起后,廠商博弈的正常現(xiàn)象。這是供給端催生白牌。
那么,為什么中國市場近期會出現(xiàn)白牌崛起現(xiàn)象呢?
1. 整體的銷量封頂,平臺的流量枯竭。在規(guī)模增長有效的情況下,商家主要依靠規(guī)模實現(xiàn)利潤增長。傳統(tǒng)行業(yè)總量封頂,平臺商流量枯竭,渠道商和平臺商才愿意多此一舉做白牌。
當白牌能為渠道商(平臺商)帶來比品牌更多的利潤時,白牌崛起才成為趨勢。
做白牌不是目的,通過白牌解決利潤問題才是真正的目的。
2. 商業(yè)環(huán)境成熟。在新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下,即使是白牌也值得信任。這是在假冒偽劣時代所沒有的商業(yè)信任。
3. 渠道商(平臺商)崛起。2010年前的商業(yè)領袖,多半是品牌商?;ヂ?lián)網讓更多的平臺商成為時代寵兒,從而形成了品牌覆蓋現(xiàn)象,即平臺商(渠道商)品牌覆蓋品牌商品牌。即使是淘寶上的新品牌(比如C2C品牌),也因為對平臺商(渠道商)的信任而有信任延伸。這種信任包括品質篩選、售后服務等。
4. 中國是“世界工廠”,過去為歐美自有品牌提供供應鏈。中國的出口,主要是OEM(代工)和ODM(原始設計商),而非中國品牌出口?,F(xiàn)在“世界工廠”開始為中國企業(yè)提供OEM和ODM了。
白牌為什么能崛起?
白牌崛起并不能說明品牌從此不重要。白牌其實是借助一個更大的品牌傘生存的,品牌傘構成了白牌的生存背景。
美團、拼多多做白牌,其背景就是大平臺。社區(qū)團購做白牌,其背景就是團購平臺。所以零售店做白牌,其背景就是零售商品牌。這些品牌傘是比產品品牌更強大的品牌,品牌傘的存在,為白牌遮風擋雨。
白牌崛起,除了品牌傘做背書外,還有渠道商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渠道商主體意識的喚醒。
商家賣品牌,只是價值轉移者。品牌價值創(chuàng)造由廠家(品牌商)完成,商家(平臺)只是售賣場所。
中國傳統(tǒng)渠道的深度分銷,廠家的渠道角色從經銷商延伸至終端,甚至連終端導購也由廠家承擔,比如廠家人員參與經銷商鋪貨、促銷、終端管理商、終端攔截等。
本該由經銷商和零售商承擔的工作,人員是廠家的,費用是廠家的。現(xiàn)在很多經銷商的業(yè)務員是廠家發(fā)工資。到底誰占便宜,誰吃虧?失去渠道主導權,是廠家深度分銷過程中商家的最大損失。
白牌崛起,不是簡單做個白牌產品就行,而是商家反過來要把廠家的職能承擔起來。
當商家賣白牌時,必須承擔商品的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傳播、價值交付等全套工作。這是原來包括廠家在內的整個商業(yè)系統(tǒng)所承擔的工作。
價值創(chuàng)造,包括需求洞察、產品設計等。白牌一般采取ODM合作模式,雖然以成熟產品為主,不講究差異化,不承擔價值創(chuàng)造的職責,但憑借C端數據決定選定何種產品還是非常重要的。
價值傳播,包括消費者認知形成、品牌定位等。過去做品牌是廠家天經地義的工作,白牌也是品牌,誰做品牌,誰就要像廠家一樣做品牌傳播、認知。
價值交付,本來就是商業(yè)機構的工作。過去深度分銷交給廠家承擔,現(xiàn)在要收回來。
白牌崛起,意味著渠道商要重新定位;重組職能,意味著必須做到渠道品牌驅動。
過去中國營銷是品牌驅動+渠道驅動,什么是渠道品牌驅動?就是利用渠道做品牌。
品牌傳播陣地,傳統(tǒng)時代是大眾媒體,現(xiàn)在是自媒體。還有一種重要的輔助媒體,即終端為媒。
白牌的渠道品牌驅動,就是打造渠道品牌,利用渠道商占領終端(零售商)和平臺(流量)的優(yōu)勢,既做品牌認知,又做交付。典型的認知、交易、關系三位一體。
所以,白牌崛起,既是環(huán)境壓力所致,也是渠道商利用終端優(yōu)勢擴大營銷職能的轉變。
什么品類適合做白牌?
疫情3年,有人判斷疫情后呈現(xiàn)K型復蘇,分化明顯。應對K型復蘇的手段,一是廠家的高端化,二是商家的白牌。
如果把產品分為價值型產品和性價比產品的話,高端產品是價值型產品。品牌高端化是目前廠家的趨勢。
無論是高端化還是白牌,都立足于新需求解決利潤增長問題。
白牌產品的品類選項大致聚集在3個方面:
一是成熟品類、成熟產品。白牌產品盡可能不做品類教育。成熟產品就不強調差異化。這是白牌性價比的鋪墊。白牌一般采取ODM模式,ODM一般不講究差異化。
二是性價比產品。白牌的消費者認知,場景簡單,以終端場景認知為主,性價比產品比較好實現(xiàn)認知交易一體化。認知交易一體化需要快速認知。
一般而言,性價比講究硬性能,只需要淺認知即可,比較容易體現(xiàn);價值是軟實力,需要強認知。
三是家庭用品。家庭用品以成熟產品為多,購買者也比較注重性價比,對各類賣場推廣活動也比較敏感,有比較典型的占便宜心理。
白牌怎么推廣?
白牌也可以做成知名品牌,不過是商業(yè)知名品牌。
白牌以性價比為主,還要求有溢價。這似乎是一對矛盾。
要解決這對矛盾,首先要求白牌以ODM模式做供應鏈。ODM供應鏈確保了白牌產品是成熟產品,沒有營銷成本,從而做到白牌既能確保品質,又能保證低價。這是白牌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只要產品供應商有營銷部門,有營銷動作,必然反映在價格上,從而失去白牌的價格優(yōu)勢。除非供應商有特殊ODM政策。ODM模式只是保證了價格到底,有性價比優(yōu)勢。但性價比優(yōu)勢要變成溢價而不是低價,就需要白牌推廣模式。
性價比,其實是推廣成功后的消費者感受。通過推廣活動,把性價比拉滿從而產生溢價,既讓消費者感覺有性價比,又讓白牌商家有利潤。
白牌推廣的關鍵在于展示性價比,把性價比變成消費者認知。因為以成熟產品為主,消費者對基本性能的理解沒有問題,但畢竟白牌不像名牌的知名度那么高,仍然需要圍繞性價比打造認知。根據白牌的主體,大致有三種方法:
1. 以終端場景為觸點。特別適合KA店。以終端為場景,做場景化體驗,是最有效的方法。
畢竟,KA店的優(yōu)勢就是終端是用戶觸點。場景化+體驗,這是胖東來推廣自采商品非常有效的手段?,F(xiàn)在已經成為推廣高端產品、白牌的有效手段。
2. 以B端(小終端)的靈魂人物為觸點。特別適合社區(qū)團購、經銷商白牌、B2B平臺白牌。例如,社區(qū)團購平臺就是以“團長”(B端)和意見領袖(KOC)為觸點,他們是影響用戶的靈魂人物。他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就是社區(qū)中的關系變現(xiàn),也可稱為關系私域變現(xiàn)。
經銷商和B2B平臺做白牌,主要觸點仍然是小終端的店主,正是因為他們與用戶在社區(qū)的強關系,降低了認知門檻,白牌能夠快速變現(xiàn)。
3. 以網紅主播為觸點。適合MCN機構,如東方甄選。直播本身就是認知、交易、關系一體化,以主播在現(xiàn)場演示打造認知。
2C是品牌認知,2B是渠道交易。傳統(tǒng)營銷的品牌驅動與渠道驅動是分離的。品牌運營要面向C端(如廣告、內容裂變)打造品牌,通過渠道完成交易,品牌認知與交易同時完成。白牌的營銷模式是渠道品牌驅動。
因此,白牌運營絕非增加一類白牌,而是運營體系的變化。要通過B端(終端、“團長”等)觸達C端。只有觸達C端,才能完成產品認知。這是典型的BC一體化模式。
BC一體化,就是以B為觸點,同時完成認知和交易兩個營銷過程。
三類推廣模式有共同特點:一是找到用戶觸點,由B而觸達C。觸點可以是人(如小店店主),可以是場景(終端場景)。二是打造場景,營造氛圍。三是體驗。也許白牌因為產品成熟,不像高端產品那樣需要復雜的體驗活動,但無體驗的話,消費者的認知仍然不夠強烈,難以產生溢價。
白牌營銷系統(tǒng)
白牌不是傳統(tǒng)商業(yè)增加個別SKU,而是渠道商經營意識的覺醒。傳統(tǒng)渠道商是品牌商營銷的延伸,現(xiàn)在要反其道而行之。
渠道商要有溢價,就必須喚醒自己的營銷意識。畢竟,誰做品牌推廣,誰享受更高的溢價。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發(fā)現(xiàn),白牌營銷系統(tǒng)至少包括四個方面:
1. 白牌買手系統(tǒng)。買手要從坐等供應商上門變成到供應鏈源頭找好貨。
2. 建立2C組織。長期以來,KA店的導購多為廠家和經銷商派出,意味著終端前沿交給了品牌商。這是觸達用戶的重要陣地。零售商要推廣白牌,必須收回前沿陣地。2C組織,即觸達用戶(C端)的組織,這是場景化體驗的前提。誰的隊伍,就幫誰做推廣。
3. 終端賣場的場景化。終端從生動化到場景化,是重要的場景升級,也是后期體驗的基礎。在這方面,河南許昌胖東來、湖北宜昌雅斯的自有品牌都做得非常好。
4. 體驗系統(tǒng)。好不好,嘗一嘗;好不好,試一試。白牌的體驗雖然不如高端復雜,但沒有體驗,性價比無從展示。
上述四方面,并不復雜。但任何轉型都很艱難,主要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難以改變。
改造一個人很難,改造一群人更難,改造一個行業(yè)系統(tǒng)尤其難。
(轉載自《銷售與市場·管理版》,202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