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火的年代。
他從一個廚子,變成了一個革命者;他們從一群有志之士,走向了信仰的永恒之路。
上海解放75周年之際,話劇《向延安》的上海站首輪演出于5月27日至31日在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連演6場。7月,獻演國家大劇院。該作改編自金牌諜戰(zhàn)編劇海飛的同名長篇小說,由獲得過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導演獎”、全國戲劇文化獎“金獅導演獎”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李伯男執(zhí)導,演員陣容方面亦星光熠熠:劉智揚、李施嬅、梁田、李傳纓……
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打響。向金喜一心奔赴延安,卻在險象環(huán)生的上海親歷了另一段隱秘而偉大的,屬于普通人的革命史詩。眾生沉浮,光明不滅,戰(zhàn)爭的硝煙里,市井最鮮活、人性最崇高的一面始終未被摧折。驀然回首,無愧于心,那是一腔赤誠,那是永遠值得懷念的青春的夢。
柏樺在詩里寫:而冬天也可能正是春天/而魯迅也可能正是林語堂。對《向延安》來講,民族不屈的抵抗,正是入侵者帶來的肅殺凜冬里,所有關于春天的訊息;同時,無數(shù)個歷史上真正的“向金喜”們,證明了上海也可以是延安,這座城市是英雄的城市。
濃眉大眼,笑起來陽光燦爛的男主角劉智揚在排練的間隙接受了《新民周刊》記者的采訪?!捌鹣?,向金喜只是一個向往延安、追求進步的青蔥學生。但他的進步,主動性相對又沒那么強,因為他也是受到了喜歡的女孩子的影響。延安象征著光榮、理想、自由,但心向往之的金喜其實沒去成。不過,經(jīng)歷了身邊同志們的犧牲,經(jīng)歷了時代的洗禮,金喜‘悟’到了。他想為自己愿意保護的人們做些事情,他想為這個國家做些事情,于是,他悄然達到了‘離延安更近’的境界。一個平凡的青年的成長,可能讓觀眾覺得更親切、更貼近、更有說服力?!?/p>
參加革命,或許源于一場愛情;到了最后,革命成了他的愛情。劉智揚如是理解向金喜這個角色,而談到隱蔽戰(zhàn)線上的斗爭,他表示,所謂潛伏,代表了隱忍與奉獻。可能兩三年的時間里一個任務都沒接到,但這絕不意味著你可以就此放松警惕。你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暴露,必須在一種高壓的氛圍里保持冷靜與克制。你還要做出很多無奈的選擇:舍棄朋友,舍棄親人,舍棄愛情,舍棄家庭……“你要學會演到自己都相信了,可對于向金喜這么一個此前沒有受過多少專業(yè)訓練的懵懂素人來講,一切實在太艱難,也太殘忍了。”
在電視劇《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劉智揚飾演年輕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電影《古田軍號》中,他飾演的是年輕時隨和又不失果敢的陳毅元帥。事實上,此回的向金喜,也不知是劉智揚第幾次挑起“紅色形象”的大梁了,但他用心研讀劇本,每一次,都根據(jù)角色的不同特性,演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跋蚪鹣埠屠罡淮?、陳毅等我們耳熟能詳?shù)拇笕宋锊灰粯?,他做了一些革命工作,但看著同學、朋友、愛人相繼逝世,最后就剩自己一個人……知音遠去,亦無人為你曾經(jīng)的付出作證,他心里那種孤獨感是難以訴說的。他是萬千革命工作者里的一粒塵埃,最終隱于茫茫人海。但塵埃與塵埃匯集到一起,鑄就了一座豐碑,推動了革命事業(yè)的前進?!?/p>
劉智揚感慨,整個劇組都很拼,導演帶著他們調(diào)整劇本、解讀角色、統(tǒng)一風格,務求在體裁轉化的過程里盡量保留原著的精髓,同時有取有舍,注意話劇這種表演形式需要的張力與邏輯?!疤拱字v,《向延安》畢竟是部新劇,很多地方我們得從零開始,加上排練時間又非常緊張,所以我有點兒‘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是,和向金喜一樣,我不會退縮,我要盡力把這個角色演好?!?/p>
劇中,向金喜是個廚子;劇外,劉智揚覺得自個的廚藝也還算O.K.?!盀榱诉@個角色,我特意去了解了茨菇燉肉、八寶醬丁、清蒸鰣魚、素蟹粉等江南菜的做法。說到江南菜、上海菜,精致是很精致,但我作為一個北方人,你讓我天天吃,我可能無福消受,會覺得太甜了,快齁住了……”“記得我太太還是我女朋友的時候,我為她做了自己廚師生涯里第一道比較滿意的菜品——‘綠野仙蹤’。哈哈哈,其實就是苦瓜炒雞丁啦。但味道真的不錯喲,可見我的確有點廚師天賦呢?!?/p>
咱們動真格的,放棄技巧,一點一點幫助主人公立住人設。惟有自己先相信、先感動了,觀眾才有與你一同共鳴的可能。
聊著聊著,劉智揚明媚浪漫且不羈的性格一覽無遺,也難怪馮遠征老師選他演了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李白。而談及北京人藝那些老一輩的藝術大師們,劉智揚充滿由衷的敬佩?!袄纤囆g家們實誠了一輩子,所有精力都花在了話劇舞臺上,也不在乎賺得少。他們中的很多人從不擺架子,排練時就帶個茶杯,沒有助理,沒有前呼后擁。這些老師除了是戲劇表演藝術家,也是教育家,很會教學生。他們看孩子的人品、態(tài)度和潛質(zhì)。米盧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我是進了人藝,但同事們都很優(yōu)秀,所以我更應該努力,絕對不能混日子?!?/p>
在老一輩藝術大師們身上,劉智揚感受到一份“死也想死在舞臺上”的赤子之心。誠然,你把工作當養(yǎng)家糊口的差事,還是當奉行一生的信仰,或導向截然不同的結果。相信最可貴的東西,無非一個“真”字——從這點看,劉智揚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非常喜歡自己飾演的《最美的青春》里的馮程,一位扎根塞罕壩、數(shù)十年如一日揮汗植樹的造林人;而這一次《向延安》里的向金喜,同樣因執(zhí)著、熱愛而守住了初心?!八赃@部劇咱們是在一層一層地摳細節(jié),要讓昔年革命者的solo,與當下的觀眾形成共振。咱們動真格的,放棄技巧,一點一點幫助主人公立住人設。惟有自己先相信、先感動了,觀眾才有與你一同共鳴的可能。最后,隨著劇情的推動、人物血肉豐滿的成長,你應該不是在‘演’了,你應該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是’了,一切自然而然地發(fā)生。”
女主角這邊,李施嬅飾演的袁春梅,承擔著向金喜“導師”的作用。在那群青年糾纏不清的情感譜系里,春梅不是金喜的初戀,兩人的夫妻關系也是同志身份的掩護,但他的心里,實際上朦朦朧朧是有她的。
成長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商科高才生,面容秀麗,當選港姐,進入演藝圈。這些年來,李施嬅有起有落,但一直不曾放棄表演。《宮心計》《金宵大廈》《新聞女王》等“出圈”劇集讓她在內(nèi)地也收獲了諸多粉絲,可來內(nèi)地出演一部紅色題材話劇,于她而言也是一種全新、大膽的挑戰(zhàn)。
“出演話劇和我之前出演影視劇不一樣。舞臺需要‘放大’的效果,你的表情、你的肢體動作、你的聲音,都需要放大。而且,影視劇的拍攝,你可以NG,話劇舞臺是沒辦法NG的。此外,我拍過講廣東話、講英文的戲,這次的《向延安》還是第一次全程都要講普通話,非??简炍业恼Z言能力……但我考慮了一段時間,還是想演。我要把握機會,跳出舒適圈,慢慢適應和調(diào)整,讓自己在高難度的話劇舞臺上綻放光彩。”李施嬅對《新民周刊》記者表示。
她其實是一個很容易共情的人。一口氣看完劇本,被情節(jié)打動,哭了。排練時也哭,因為入戲太深?!拔业臏I水估計能裝好幾碗,眼睛都腫了。袁春梅是一個革命者,進入秋田公司當臥底,事實上,她的處境是很危險、很煎熬的,每一天都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活下去,這個角色令我心疼?!?/p>
李施嬅要弄明白,為了信仰,人們何以在所不惜?“怕死是人的本能,但對一個地下黨員來說,強烈的信仰,讓她把任務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袁春梅受過高等教育,很有文化,當眼見日軍的暴行殘害了她的家庭、她的親人,就被推向了絕望的境地。從人性的角度思考,春梅的痛是切膚之痛,所以她不愿見到悲劇一再重演。她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拼上自己的命,幫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找到一束光。她的心是柔軟的,見不得殘酷的現(xiàn)實;可她的意志也是堅定的,痛苦與悲傷成了她的動力,她的個體絕望轉化為拯救他人的希望。”
李施嬅的外婆是上海人,1937年,她目睹了那場戰(zhàn)爭?!巴馄女敃r就在上海,我媽媽也在上海出生。我上小學的時候,外婆去世了。那我就會想,透過劇本,透過排練、演出的過程,無形中拉近了我和外婆的距離——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看到了當年的上海、當年的外婆?!标P于日軍侵華的歷史,李施嬅亦絕非一無所知?!拔液茉缇涂催^揭露日軍731部隊罪行的紀錄片,也看過電影《金陵十三釵》。那時候的動蕩不安,愈發(fā)襯托出現(xiàn)在和平的可貴、生活的幸福。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學習歷史、理解歷史,知道我們的國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p>
上海,《向延安》整個故事的背景,李施嬅外婆和母親出生的地方,曾經(jīng)滄海,不減風華。迷上了蝴蝶酥的李施嬅說,“上海是美食之都”,她還笑道:“我媽媽也忘不了上海,她跟我打趣,說沒準哪天重回上海生活了。我發(fā)現(xiàn),上海和香港是相近的,都是中西文化的交匯之地。我喜歡上海的美食、上海古典風味的老建筑……除了香港,你讓我選擇一個常住城市的話,我的回答是上海?!?/p>
基于對話劇《向延安》的重視,來上海前幾個月,李施嬅已經(jīng)開始苦練普通話。后來,她還請了好幾個老師訓練發(fā)聲方式,為劇本臺詞把關?!芭_詞的聲調(diào)、語氣的輕重、節(jié)奏的緩急,每一項都需要掌握到位。如果練100次不行,就練1000次;練1000次不行,就練10000次。我的目標是最后要讓大家聽不出我有什么口音,我也很感謝導演和其他演員一直在幫我練?!?/p>
如果放低要求的話,完全可以把角色設置為來自廣東或來自香港,但李施嬅“不服輸”?!耙恢辈徽f普通話,就永遠不會有進步,永遠不會說。我必須不斷地迎接挑戰(zhàn)、自我鍛煉。將來,只要內(nèi)地的觀眾歡迎我,我十分愿意參與內(nèi)地的項目,出演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繼續(xù)說好普通話。我也挺想繼續(xù)出演戰(zhàn)爭年代的人物的,因為戰(zhàn)爭年代有太多感人的故事了?!?/p>
通過表演,李施嬅接觸到形形色色的角色,以及形形色色的合作伙伴和團隊,人生的寬度被拉長了,她覺得很奇妙、很享受。而她面對學習、面對工作的堅持和勇敢,更是對粉絲的積極鼓勵?!氨热缢麄冎牢沂嵌鄠惗啻髮W畢業(yè)的,就埋頭苦讀,想要和我做校友。能帶動粉絲,被他們當作榜樣,我覺得很開心?!?/p>
“梔子花、白蘭花的叫賣聲混雜著外灘的鐘聲、百樂門的舞曲聲。一個家庭里,不同人生選擇、不同信仰的人們撞擊、對峙、交鋒……他們的故事既有人生的意味,也有時代的意味。”
導演李伯男指出,上海不僅是十里洋場的上海,更是紅色文化的上海。“《向延安》不是單一的諜戰(zhàn)題材,它用小人物,用人間的煙火氣,拼出那些不為人知、隱姓埋名的英雄。可以說舉重若輕、聲東擊西、羚羊掛角、草蛇灰線,用文學的、藝術的方式表現(xiàn)了一個強悍的主題,表達了對那個時代的上海和那個時代的人的理解。”他亦表示:“我非常喜歡上海,喜歡上海的文化質(zhì)感,上海的味道、腔調(diào)和上海人的精神特質(zhì)?!薄拔液蜕虾W叩煤芙哺敢鈴木裆辖庾x屬于上海這座城市深處的隱秘角落,通過生命個體中最為曲折幽微的因素,構建起戲劇的河流?!?/p>
讀了原著后,李伯男意識到這是一部另類的紅色小說,也是非常好的創(chuàng)作材料,但如何將其變成舞臺劇,充滿未知的考驗,也是艱苦中求索意義的不懈追求?!拔膶W和戲劇的表現(xiàn)方式不一樣,文學作品的特色、優(yōu)點有時甚至可能成為舞臺劇的掣肘。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是對我們這次創(chuàng)作的最大挑戰(zhàn)?!?/p>
《向延安》是一種肝腸寸斷,是一種悲秋苦冬,更重要的,它還是一縷光。微涼的光,溫暖的光,照耀全身。
《向延安》劇組既有來自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舞臺科班、資深戲骨,也有過去少有話劇表演經(jīng)驗的影視劇演員和跨界明星。在前期花費大量時間的劇本圍讀會上,李伯男總是鼓勵每一個人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排練場上,沒有明星與龍?zhí)字郑挥袨榻巧几暗募兇馔度??!拔覀円浴蜓影病木駝?chuàng)作《向延安》,逐漸凝聚起一支有共同目標的隊伍。”
將這支從五湖四海匯聚到上海的隊伍帶起來,是一次獨特的創(chuàng)作體驗。“累,但美好。”李伯男形容,團隊如履薄冰,用排練廳里的每一分鐘、一點一滴的勞作,努力抵達這個目標——燃起一把照見心靈、激蕩觀眾情感、靈魂一齊吶喊的火。他希望觀眾看完全劇,對《向延安》精神指向的理解能更寬泛,尤其是年輕觀眾,能在看戲時慢慢聚焦、接近“信仰是什么”,從那個時代的青年身上得到啟發(fā)?!斑@部劇是表現(xiàn)偉大、描寫崇高的。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能支撐人的精神的東西就是信仰。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樣的精神的純度、精神的硬度、精神的內(nèi)涵,關系到每個觀眾、每個看戲的人。”
李伯男表示,最終的答案依附在劇中一個個小人物的心靈成長史上,依附在上海灘蕓蕓眾生的悲歡離合中?!白鳛檎檻?zhàn)題材的作品,我們追求的不是給予觀眾外部的情節(jié)刺激與視聽體驗;我們希望這部戲在諜戰(zhàn)類型的基礎上,更加具備一種人學的價值和詩性的品格?!薄拔覀儾痪心嘤趦H僅還原歷史,還要在歷史中看人,看人心,看人情,看人性?!?/p>
有諜戰(zhàn),但不是只有諜戰(zhàn)。和導演李伯男一樣,原著作者、親自操刀改編話劇劇本的海飛正視了一個最困難的問題:從小說到話劇,怎么改才最妥當?
比如,沒有了影視劇中慣用的特寫,細節(jié)該如何呈現(xiàn)?在特工的世界,衣角或是領口無意中露出的一枚針,都能引發(fā)一連串的聯(lián)想,但這樣的表達顯然不適合舞臺——任何細微的物件、動作或表情,觀眾可能根本看不見。
幾番推敲后,海飛決定保留原著的精華部分,一些“太過復雜的、繞來繞去的諜戰(zhàn)”被舍棄,但不妨礙整個故事依然跌宕起伏、出人意料?!斑@次改編話劇,其實就是給我上了一課。諜戰(zhàn)只是《向延安》的外殼,它的主要落腳點應該是人生?!薄啊断蜓影病肥且环N肝腸寸斷,是一種悲秋苦冬,更重要的,它還是一縷光。微涼的光,溫暖的光,照耀全身?!?/p>
《麻雀》《驚蟄》等作品先后被影視化,海飛“紅色敘事下人性敘事”的特點為人稱道?!堵槿浮返闹鹘顷惿畈贿^是個理發(fā)師,《向延安》的主角向金喜不過是個廚子。這位家境富裕的小少爺原本只對做菜感興趣,誰能料到,后來他能潛入了日本特務機關的食堂執(zhí)行秘密任務呢?“我覺得這種特別民間的、貼近日常生活的人物設定非常有意思,你會相信那就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p>
宏大的歷史敘事,由瑣碎的世俗細節(jié)構建而成。革命者們化身廚師和裁縫,穿梭在街頭巷尾。長筒望遠鏡、《良友》雜志、萊卡照相機;蘇州河、福開森路、新新百貨、旗袍行、本草堂大藥房……母親是上海人、童年寒暑假在外公外婆位于楊浦區(qū)龍江路的家中度過的海飛,還將自己對“文學故鄉(xiāng)”的感情貫穿在全劇的始末。他喜歡上?!袄锱纳睢?,以前的《新民晚報》和舅舅的藏書,讓他的閱讀“從上海開始”。
在最張揚的青春歲月,走上了一條最需要隱忍的道路,背負罵名卻不能解釋,錯過愛情卻只有放手,人世間的所有斑斕一一擦肩而過,而向金喜始終向往著延安。話劇版將著力點放在信仰的誕生之路上,男主角看見哀號求生的難民、被炮火所傷等待死亡的人群、八百壯士保衛(wèi)上海的壯烈情景、同學們的奮起抗爭,其內(nèi)心對公平正義與美好未來的渴望,終于全面覺醒。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諜戰(zhàn)不是闖關游戲,因為有犧牲,所以有領悟。國家危難,匹夫有責,尋找光明,迫在眉睫。信仰并不是無根之木,不是一種“出廠設置”,它是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換來的浴血重生,是至暗時刻溫暖四周、激勵前行的光亮。
暗潮雖洶涌,星火已燎原。海飛表示,話劇《向延安》就是一首青春之歌,希冀在充滿感染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舞臺上,傳遞“你已無數(shù)次抵達延安了”的震撼。“(金喜)像一粒塵埃,但是在陽光照耀之下,會莊嚴地閃爍一下?!薄爱攧倮麃砼R,作為伙夫的他,在一家工廠的食堂伙房里蹲著身子吃東西的時候,不經(jīng)意抬頭,他朝我笑了一下。這樣的時候,我的眼淚都能掉下來?!?/p>
從跨越半個世紀的上海往事《金家花園》,到歷史洪流下的家國史詩《人間正道是滄?!罚俚胶E烧檻?zhàn)主題的青春頌歌《向延安》,作為出品方,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用一部又一部優(yōu)秀的舞臺劇,逐漸闖出了一條原創(chuàng)制作的榮譽之路。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經(jīng)理雷雯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是人民之城、英雄之城,話劇《向延安》作為一部禮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上海解放75周年的舞臺新作,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厚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書寫一段可歌可泣的平民史詩。這也是東藝作為一家上海的劇院,對故鄉(xiāng)的再次致敬。同時,《向延安》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相信其它城市的觀眾,能在這部話劇里感受到一種‘共性’,從而動容?!?/p>
這次為何選擇了海飛的《向延安》?對此,雷雯解答,此前的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愤_到了一定的高度,從匹配性上講,堪稱東藝的鎮(zhèn)殿之作。但《人間正道是滄?!芬岳蠎蚬菫橹?,而《向延安》找來的幾乎都是年輕人,二者間形成了鮮明、有趣的對照。“《向延安》主要講了年輕人的故事,那么肯定是找有實力、有態(tài)度的年輕人來演的。這部話劇的壓抑、悲壯里,也見蓬勃的朝氣?!?/p>
“原著越看到后面越覺得好,反正我看完是掉眼淚的。諜戰(zhàn)劇不乏懸疑、緊張的情節(jié),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古來有之;可諜戰(zhàn)核心的東西,講的還是人的信仰,它具備思想性。當代人的物質(zhì)水平相比過去是豐裕的,我們希望的是通過這部作品跟年輕觀眾對話,讓他們在精神層面了解,當年的青春、永恒的信仰。每個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我們不想在舞臺上強迫提供標準答案,但希望引發(fā)大家的探討?!断蜓影病返哪兄鹘且圆锁B的樣子出場,不是‘高大全’的人物。他話少、沉悶,看上去并沒有多么意氣風發(fā);但恰恰如此一個平時‘不響’的青年,在取舍、犧牲、守護的革命生涯里,完成任務、掙扎生存、逐漸成長。玫瑰色的夢想轉化為堅定的信仰,上海的弄堂里、石庫門里藏著中國人的血性……我們想善意地啟發(fā)現(xiàn)在的年輕人:曾經(jīng),先輩們走過這樣的道路?!?/p>
“第二,和《人間正道是滄?!芬粯?,《向延安》也是時間跨度長、內(nèi)容精彩的群像戲。但《人間正道是滄?!酚须娨晞∽鲣亯|,大IP積累了海量粉絲,且我們?yōu)樵拕“嬲垇聿簧僭嗳笋R,觀眾遂愈發(fā)有代入感?!断蜓影病穭t沒有所謂的‘原班人馬’一說,這次的話劇完全是從頭做起的。而排演的過程中,我需要感謝導演李伯男。他也像廚師一樣,用固有的‘食材’烹制出‘李氏特色’‘李氏表達’的風味。我也需要感謝眾多年輕藝術家、明星、演員的加盟,大家秉持著敬業(yè)之心,只為聯(lián)袂獻出好的作品。今后,東藝愿意搭建更多的合作平臺,為劇場注入新鮮血液,實現(xiàn)彼此尊重、跨界融合的雙向奔赴?!?/p>
值得一提的是,東藝的原創(chuàng)制作,堅守“又紅又火”的價值理念:紅,指的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正能量的、傳遞真善美的東西?;?,代表作品質(zhì)量在商業(yè)上也經(jīng)得起檢驗。雷雯笑道:“其實,今年稱得上我們的創(chuàng)作大年?!?/p>
原來,除了話劇《向延安》,東藝今年另有一部致敬大師、將于7月25日在申城首演的舞劇《雷雨》?!摆w小剛擔任總編導,關鵬擔綱作曲、劉海永擔任舞美設計、陽東霖擔任服裝設計、邢辛擔任燈光設計。我們還打破了舞劇聚焦大男主大女主的常規(guī)設置,從人性層面塑造多個角色,深化群像戲的演繹,一共有八位主演,陣容豪華、夢幻團隊!總體上,舞劇《雷雨》的編舞、服化道等等都非常華麗、時尚、大膽,在致敬經(jīng)典的前提下,又有大規(guī)模的創(chuàng)新,跳出了原有的框架。我期待,這部作品有機會走向海外。”
記者認同雷總的一個觀點:好歌百聽不厭,好的舞臺劇百看不倦,值得一刷再刷。觀眾越是熟悉一部作品,越是能挖掘、解讀更深層次、更多角度的東西。于是,在一次次相約劇場的過程中,在一次次細微卻妙不可言的變動里,臺上的靈魂與臺下的靈魂一次次碰撞、共鳴,觀眾與作品建立起牢不可破的親密關系?!斑@種約會很有意思,這正是舞臺藝術的魅力。東藝歡迎觀眾一直來現(xiàn)場觀看我們的原創(chuàng)制作、我們的演出劇目。您褒揚也好,批評也罷,只要您買了票,來到了現(xiàn)場,我們就真誠地希望,您能感受到我們的作品希望傳遞的文化內(nèi)涵、精神內(nèi)涵。”
細細思量,東藝原創(chuàng)制作的“又紅又火”,東藝人的不忘初心、銳意進取,何嘗不是在書寫一部文化企業(yè)的《向延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