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云
摘 要:農作物病蟲害是農業(yè)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對種植人員的經濟收益和糧食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為了減少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和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研究人員逐漸關注并推廣了生物農藥的應用。生物農藥是以植物、微生物和動物等生物資源為基礎,利用其對病蟲害的抑制作用進行防治的一種綠色農藥。本文綜述了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包括不同類型生物農藥的特點及其應用案例,重點討論了生物農藥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并對其未來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展望。通過研究發(fā)現,生物農藥具有低毒性、高效性和環(huán)境友好性等優(yōu)勢,可以有效地控制農作物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殘留和環(huán)境污染的風險。然而,生物農藥在生產技術、市場推廣和政策支持等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zhàn)。未來,生物農藥的發(fā)展趨勢包括技術創(chuàng)新、市場擴大和政策支持,有望為農業(yè)生產提供更加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生物農藥;農作物;病蟲害;可持續(xù)
1引言
農作物病蟲害是農業(yè)生產中常見的問題,給種植人員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傳統的化學農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蟲害,但同時也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等不利影響。因此,尋找一種環(huán)保、高效的替代品成為農業(yè)領域的研究熱點。
生物農藥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農藥,以其低毒性、高效性和環(huán)境友好性受到了廣泛關注。生物農藥主要通過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動物等生物資源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具有較低的環(huán)境風險和潛在的副作用[1]。它們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化學農藥的依賴程度,減少農藥殘留和環(huán)境污染,同時也有助于保護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
本研究旨在探討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具體而言,本研究將從生物農藥的定義和種類入手,詳細介紹植物源農藥、微生物源農藥和動物源農藥等不同類型的生物農藥,并探討其作用機制和應用案例。此外,本研究還將重點探討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并分析生物農藥的前景和發(fā)展趨勢。
2生物農藥的分類與特點
2.1植物源農藥:來源、作用機制和應用案例
植物源農藥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具有防治病蟲害活性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病原微生物和害蟲產生殺菌、殺蟲、驅避或抑制作用。
植物源農藥的來源非常廣泛,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植物部位。通過提取和提純,可以獲得具有防治作用的活性成分。在植物源農藥中,常見的植物包括菊花、馬錢子、苦楝等[2]。
植物源農藥的作用機制多樣,包括殺菌、抑制蟲源和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例如,菊花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殺菌的效果。馬錢子中的某些毒素則可以影響害蟲的神經系統,導致其死亡[3]。
植物源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例如,菊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可以用于防治某些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和黑斑病。此外,某些植物源農藥還可以用于防治某些昆蟲害蟲,如蚜蟲、蚜蛾等[4]。
2.2微生物源農藥:來源、作用機制和應用案例
微生物源農藥是利用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或活性菌株進行防治的農藥。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源農藥具有廣譜性、高效性和環(huán)境友好性等特點。
微生物源農藥的來源多樣,包括土壤、水體和植物等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以通過發(fā)酵、分離和提純等方法獲得。常見的微生物源農藥包括拮抗細菌、真菌、放線菌和病毒。
微生物源農藥的作用機制也多種多樣。例如,某些拮抗細菌可以通過競爭養(yǎng)分和產生抗菌物質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某些真菌和放線菌可以通過侵染病蟲害的體內,產生毒素或感染病蟲害的內部器官來達到防治的效果。
微生物源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某些真菌源農藥可以用于防治一些地下害蟲,如蚜蟲和蚜蛾。某些拮抗細菌源農藥可以用于防治一些真菌性病害,如晚疫病和灰霉病。
2.3動物源農藥:來源、作用機制和應用案例
動物源農藥是利用動物體內的活性成分來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一類農藥。這些活性成分可以是動物分泌的物質、其體內組織或器官中的成分,或者是通過合成仿制的。
動物源農藥的來源包括昆蟲、魚類、蛙類和哺乳動物等。例如,蜜蜂、蝎子和螞蟻等昆蟲體內的某些成分具有較強的殺蟲活性。魚類和蛙類的皮膚分泌物中也存在具有驅避和抑制作用的成分。
動物源農藥的作用機制復雜多樣。它們可以通過直接毒殺害蟲、驅避害蟲、破壞害蟲的生理功能等方式進行防治。例如,某些魚類皮膚分泌物可以釋放出具有毒殺作用的成分,殺死或抑制水生害蟲。
動物源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也有一定的應用。例如,螞蟻體內某些成分具有防治某些昆蟲害蟲的效果。另外,魚類皮膚分泌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用于防治水生害蟲[5]。
綜上所述,植物源農藥、微生物源農藥和動物源農藥是常見的生物農藥類型,它們具有不同的來源、作用機制和應用案例。這些生物農藥的應用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綠色農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然而,生物農藥的應用仍面臨一些挑戰(zhàn),包括生產技術、市場推廣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因此,進一步的研究和推廣生物農藥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3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3.1對病原微生物的防治作用
首先,一些生物農藥可以產生抗菌作用,對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減少病害的發(fā)生。例如,一些放線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可以通過產生抗菌物質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
其次,一些生物農藥可以通過競爭作用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例如,一些拮抗菌可以與病原微生物競爭營養(yǎng)、空間等資源,從而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此外,一些生物農藥還可以通過誘導植物產生抗病物質來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例如,一些生物菌劑可以通過誘導植物產生抗病物質如抗菌物質、抗氧化物質等,從而增強植物的自我抵抗能力。
3.2對害蟲的防治作用
首先,一些生物農藥可以通過殺蟲作用來直接殺死害蟲。例如,一些病毒、細菌、真菌等生物農藥可以通過感染害蟲體內破壞害蟲組織細胞、代謝紊亂等方式來殺死害蟲。
其次,一些生物農藥可以通過干擾害蟲生理代謝來減少害蟲的繁殖和食物攝取。例如,一些昆蟲特異性的生物農藥可以通過阻斷害蟲的食物消化、干擾害蟲的激素調節(jié)等方式來抑制害蟲的繁殖。
此外,一些生物農藥還可以通過誘導植物產生抗蟲物質來增強植物的抗蟲能力。例如,一些昆蟲特異性的生物農藥可以通過誘導植物產生類似昆蟲激素的物質,從而引導害蟲產生異常行為,減少害蟲的危害程度。
3.3對雜草的防治作用
首先,一些生物農藥可以通過抑制雜草的營養(yǎng)吸收來抑制雜草的生長。例如,一些拮抗菌可以通過分泌抑制物質,干擾雜草根際環(huán)境的平衡,從而抑制雜草的生長。
其次,一些生物農藥可以通過競爭作用來抑制雜草的生長。例如,一些拮抗菌可以與雜草競爭營養(yǎng)、水分等資源,從而減少雜草的生長。
此外,一些生物農藥還可以通過誘導植物產生抗草物質來增強植物的抗草能力。例如,一些生物菌劑可以通過誘導植物產生類似植物激素的物質,從而增強植物的自身抗草能力[6]。
總之,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對病原微生物、害蟲和雜草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研究的推進,相信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4生物農藥應用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
4.1優(yōu)勢:環(huán)保、安全性和殘留問題
首先,生物農藥是以天然物質為基礎,對環(huán)境友好,不會引起土壤和水體的污染,對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較小。
其次,生物農藥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對非目標生物的影響較小。相比之下,化學農藥通常具有廣譜性,容易對非目標生物造成傷害。
此外,生物農藥在使用過程中對人畜的毒性較低,相對較安全。由于生物農藥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因此生物農藥的毒性相對較小,對人畜健康的危害較低。
另外,生物農藥在農產品上的殘留問題相對較少。由于生物農藥通常屬于天然物質,被植物吸收后往往能夠迅速代謝分解或者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因此殘留問題相對較小。
4.2挑戰(zhàn):生產技術、市場推廣和政策支持
首先,生物農藥的生產技術相對較為復雜,需要針對不同的病蟲害設計合適的生產工藝。生產生物農藥需要大量的研發(fā)和實驗,且生產過程相對較長,增加了生產成本。
其次,生物農藥在市場推廣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由于生物農藥的使用范圍較為有限,與化學農藥相比,其防治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差距,這使得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同時,由于相關技術的推廣普及度相對較低,種植人員對生物農藥的認識和理解程度有限,也限制了其市場推廣的速度和范圍。
此外,政策支持也是生物農藥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在政策層面,對生物農藥相關的資金扶持、技術支持、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對較低,這對生物農藥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政府可以加大對生物農藥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生物農藥的研發(fā)與推廣應用,進一步促進生物農藥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盡管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具有環(huán)保、安全性和殘留問題等優(yōu)勢,但其在生產技術、市場推廣和政策支持等方面仍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只有通過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加大市場推廣和提供政策支持,才能進一步推動生物農藥的應用和發(fā)展,實現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5生物農藥應用案例分析
5.1案例一:某農作物病害的生物農藥防治效果評估
在某地區(qū)的水稻種植中,常發(fā)生白葉枯病病害,嚴重影響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為了尋找一種環(huán)保、安全且有效的防治方法,種植人員嘗試了使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在防治過程中,種植人員選用了一種基于拮抗菌的生物農藥。該生物農藥通過競爭作用和產生抗菌物質,能夠有效地抑制白葉枯病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種植人員按照使用說明,將生物農藥溶解后噴灑在受病害影響的水稻田中。
為了評估生物農藥的防治效果,種植人員在施藥后進行了實地觀察和調查。結果顯示,在生物農藥防治的田塊中,白葉枯病的發(fā)病程度明顯降低,患病葉面積減少了約50%。同時,對照田塊中,未使用生物農藥的白葉枯病發(fā)病程度仍然較高,患病葉面積沒有明顯改善。
此外,種植人員還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在生物農藥防治的田塊中,水稻的產量明顯提高,稻谷質量也有明顯改善。相比之下,對照田塊的產量和質量仍然較低。
綜合以上結果,生物農藥在防治白葉枯病方面表現出良好的效果。它不僅有效降低了病害發(fā)生程度,還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同時,生物農藥對環(huán)境和人畜健康的影響相對較小,符合可持續(xù)農業(yè)發(fā)展的要求。
5.2案例二:生物農藥應用在某地區(qū)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中的實踐
在某地區(qū)的果樹種植中,常常發(fā)生多種病蟲害,對果樹的健康生長和產量造成了嚴重威脅。為了實現綠色、可持續(xù)的農業(yè)發(fā)展,種植人員嘗試了將生物農藥應用于綜合防控中。
種植人員根據果樹種植的不同病蟲害情況,選用了合適的生物農藥進行防治。例如,對于果樹的某種真菌病害,種植人員選用了一種生物菌劑,通過競爭作用和產生抑菌物質,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對于某種害蟲,種植人員選用了一種昆蟲特異性的生物農藥,通過殺蟲和干擾害蟲生理代謝來控制害蟲的繁殖和危害。
綜合使用不同的生物農藥,并結合合理的栽培措施,種植人員成功地實現了對果樹病蟲害的綜合防控。實踐結果顯示,果樹的病害發(fā)生程度明顯降低,害蟲的危害程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果樹的生長狀況和果實品質也有明顯改善。
此外,生物農藥的使用還帶動了種植人員對病蟲害的及時監(jiān)測和預警,加強了病蟲害的防治管理。同時,生物農藥的使用也增強了種植人員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促進了可持續(xù)農業(yè)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生物農藥在某地區(qū)果樹種植中的綜合防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合理選擇和應用生物農藥,有效地控制了病蟲害的危害程度,保障了農作物的生長和品質。這一實踐案例為其他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6結論
生物農藥作為一種環(huán)保、安全性高的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對于病原微生物的防治作用,生物農藥可以通過抗菌作用、競爭作用和誘導植物抗病物質等方式來減少病害的發(fā)生。對于害蟲的防治作用,生物農藥可以通過殺蟲作用、干擾害蟲生理代謝和誘導植物抗蟲物質等方式來控制害蟲的繁殖和危害。對于雜草的防治作用,生物農藥可以通過抑制雜草的營養(yǎng)吸收、競爭作用和誘導植物抗草物質等方式來減少雜草的生長。生物農藥具有環(huán)保、安全性高以及殘留問題少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張雪梅,陳瑛.生物農藥及其在病蟲害綜合防控中的應用[J].植物保護, 2019,45(02):1-7.
[2]楊路軍,魯閩,王健.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6,32(2):240-249.
[3]徐超,陳慧麗,肖海鳳,等.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農藥學學報,2015,17(04):495-503.
[4]黃燕,李偉, 袁建華,等.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及前景[J]. 生物技術通報,2010,5:59-62.
[5]高峰,侯文麗,李曉鳴,等.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農業(yè)科技導報,2017,19(10):98-100.
[6]馬娜,陸大道.生物農藥在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中的應用前景[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9,(7): 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