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榕 李婉璐
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臟和腦血管疾病,在中醫(yī)學屬于“眩暈、心悸、胸痹、真心痛、中風”等范疇。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時,擴張血管、抗氧化、利尿強心藥效等西藥較為常用。但西藥毒副作用大,不宜久服久用[1]。中醫(yī)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時,通過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特點,能夠為臨床診療提供輔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中藥中有一些為藥食同源類中藥,適合在預防心血管疾病中推廣應用[1]。本研究通過古籍文獻梳理,對中風、腦卒中等心腦疾病具有防治作用的藥食同源活血化瘀類中藥加以分析,以期為現(xiàn)代臨床治療心腦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依據(jù)。
根據(jù)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2],中國心血管患病人數(shù)高達3.3億,其中以高血壓病、外周動脈疾病、冠心病、腦卒中患者人數(shù)最多。
1.1 高血壓病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心血管綜合征,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和繼發(fā)性高血壓。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可損傷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3]。繼發(fā)性高血壓是由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壓升高,約占所有高血壓病的5%[4]。中醫(yī)認為高血壓病屬于“眩暈”范疇,發(fā)病機制為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輕竅失養(yǎng),或脾失健運、痰濁中阻,或風陽夾痰、上擾清竅,發(fā)為眩暈。
1.2 腦卒中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所致的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癥狀為主的一種疾病[5]。腦卒中治療有溶栓療法、抗凝療法、抗血小板治療、手術治療、神經(jīng)細胞保護治療等方法。其中溶栓是公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溶栓療法的具體療效與溶栓時間窗的選擇息息相關[6]。中醫(yī)認為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屬“中風”范疇,主要與正氣虧虛、勞倦過度、飲酒飽食、情志失調(diào)或外邪侵襲等因素有關[7]。
1.3 冠心病根據(jù)發(fā)病特點和治則不同,冠心病可分2大類: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征;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前者包括穩(wěn)定型心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隱匿性冠心病[8];后者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也有將冠心病猝死包括在內(nèi)的[9]。其治療包括調(diào)整血脂類、抗血小板、溶栓類和抗凝、改善心臟重構(gòu)和預后藥物以及針對缺血癥狀的相應治療。中醫(yī)學認為冠心病屬于“胸痹”范疇,治療需積極控制與此病有關的危險因素,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等與中醫(yī)養(yǎng)生觀大致相同;控制膳食熱量,維持正常體質(zhì)量,限制膽固醇攝入,限制酒及含糖食物攝入;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同時應限制高鹽食物的攝入。
1.4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和體液潴留。根據(jù)心衰發(fā)生時間、發(fā)病快慢、發(fā)病程度深淺可分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慢性心衰主要以左心衰竭較為常見,即肺循環(huán)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主要癥狀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例如:勞力性呼吸困難,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等;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運動耐量減低、頭暈、心慌等;少尿及腎功能損害癥狀。慢性心衰治療通常用利尿劑、RAAS抑制劑、β受體拮抗劑、正性肌力藥、伊伐布雷定、擴血管藥物等。中醫(yī)學將其歸為“心悸、胸痹”等范疇,根本病機歸咎于心。發(fā)病機制為心氣心陽虧虛,心陽式微,不能藏歸、溫陽于腎,致腎陽失助,主水無權,飲邪內(nèi)停,外溢肌膚,上凌心肺,而悸、腫、喘并見;腎陽虛則無以溫煦心陽,使之鼓動無力而加重血行瘀滯和水飲內(nèi)停[10]。
2.1 《飲膳正要》食療諸病概括
《飲膳正要》[11]涉及心系疾病藥食40種,包括聚珍異饌、食療諸病、食物相反、米谷品、果品等諸多分類。以食療諸病中的藥膳粥為代表,如治療心腹邪氣的烏雞湯、心腹冷痛的山藥饦與良姜粥、心腹結(jié)痛的椒面羹、心腹冷氣沖脅肋痛的吳茱萸粥、心腹痛的桃仁粥、心腹脹滿的馬齒菜粥等。
《飲膳正要》[11]涉及心系疾病的果品、菜品及料物性味,包括消心下堅積、除卒暴擊血的桃,止心痛的桃仁,主心腹寒熱的酸棗、蒲黃和肉桂,治血脈的蒲筍,通血脈的萵苣,安心氣的蓬蒿,去心腹冷痛的沙吉木兒,治心腹痛的草果,主心腹結(jié)積的姜黃,主產(chǎn)后血運、心腹絞痛的胭脂?!讹嬌耪穂11]中記載,五味中的咸味與甘味均對心臟有影響,如“心病禁食咸……氣折作”“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論述了心系疾病患者禁食咸味食物,適當食用豆類、犬肉、李子及韭菜類食品。咸味入腎,腎主骨生髓,咸類食品食用過多,易致骨骼損傷,肌肉萎縮,抑制心氣運行,故心脈滯澀不通。多食甘味食物,易致胸部脹滿,呼吸急促喘息,發(fā)為腎之外候,腎氣虛弱,易致患者臉色發(fā)黑,骨質(zhì)疏松、疼痛,脫發(fā)等癥狀。《飲膳正要》[11]認為甘味可“令人心喜”,書中記載:“羊心一個,帶系桶咱夫蘭三錢……汁盡為度”。其中玫瑰水、咱夫蘭汁均為甘味,“食之安寧心氣,令人多喜”,可治“郁結(jié)不樂”[12]。論述了食用玫瑰水、咱夫蘭汁等甘味制品加工的制羊心可治心氣不足導致的驚悸不寧,患者服后可安心定志、心情愉悅。說明適量甘味制品可緩解心系疾病,但不可多食、過食。
2.2 《壽親養(yǎng)老新書》藁本散防治中風概括
《壽親養(yǎng)老新書·四時養(yǎng)老總序第八》[13]記載:“藁本散可治婦人血氣……及卒中急風……湯使如后(此方是孟相公進過)”。方藥18味,包括:藁本、酒浸牛膝、當歸、去皮肉桂、川芎、續(xù)斷、獨活等,配合溫酒或薄荷湯服用。書中敘述了藁本散可治婦人因七情失和、氣滯不暢、血隨氣滯所致的氣血瘀阻、經(jīng)脈不利等癥;還可治男子出現(xiàn)筋骨痹痿、手足四肢萎軟無力的癥狀;以及治頭暈目眩、突然跌撲之癥和小兒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如絳蟲病。需長期服用,才能療效顯著?!白渲屑憋L”表現(xiàn)的癥狀與現(xiàn)代醫(yī)學腦卒中的臨床表現(xiàn)十分相似,均有頭暈目眩,突然跌倒,心神迷悶,牙關緊閉,目睛上視等癥狀。藁本散含有活血化瘀的藥物為:牛膝、當歸、肉桂、續(xù)斷、川芎。
2.3 《圣濟總錄》人參飲防治中風概況
《圣濟總錄》[14]認為心臟中風之狀,指風邪外傷,搏于血脈,入手少陰之經(jīng),則汗多而惡風,焦慮善怒,心神顛倒,言語謇澀,舌燥口干,面赤頭痛,翕翕發(fā)熱,胸背拘急,手心熱盛,但多偃臥,不得傾側(cè),松悸汗出,恍惚不安。因心主血脈,風邪入侵日久,會隨血液中的營衛(wèi)之氣,蘊積于內(nèi)。人參飲可治因邪風入心導致胸背悶痛甚至易驚善恐的癥狀,小腹部微微疼痛,寒熱往來心情煩悶,氣色青黃不接由赤轉(zhuǎn)白;人參飲還兼治因臟腑元氣虧損,精血不足導致的驚懼恐慌以及各種風邪所致疾病。人參飲中包括的活血化瘀藥物為:當歸、川芎、附子、桂心、赤芍、干姜?,F(xiàn)代研究藥理實驗表明,含當歸的中藥制品對離體動物心臟有抑制作用,各種制劑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15]。研究川芎配合紅花可治療心絞痛,將川芎、紅花各等分制成片劑(每12片含川芎、紅花生藥各15 g,生藥量即川芎、紅花生用藥量),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為1個療程。川芎的水浸劑也可降壓,但作用較弱[16]。黑順片現(xiàn)代臨床可治療心力衰竭[17],用藥后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心率減慢,呼吸困難、肝腫大、浮腫等亦相繼減輕[18]?!逗喢髦嗅t(yī)辭典》[19]記載熟附片煎劑有強心作用,有效成分為消旋去甲烏藥堿。煎劑靜脈注射有短暫降壓作用,并擴張冠狀血管?!吨嗅t(yī)辭海》[20]記載赤芍有松弛平滑肌和擴張血管的作用,還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抗心律不齊的作用。
2.4 《老老恒言》關于食療治療中風
《老老恒言·下品三十七》[21]敘述了出自《奉親養(yǎng)老書》的牛蒡根粥可治中風口眼歪斜、心中煩悶的癥狀。將曬干后的牛蒡根研磨成粉做粥,加蔥白和花椒,兼治邪氣侵入五臟,可通暢十二經(jīng)脈。農(nóng)歷十一月采摘其根,制作成腌菜,味美。牛蒡根,別名又為:惡實根、牛菜?!吨嗅t(yī)辭?!穂16]記載牛蒡根將其搗汁1升,食后分為3服,可治熱攻心、煩躁恍惚(出自《食醫(yī)心鏡》)。
2.5 《壽世傳真》關于食療治療中風
《壽世傳真·修養(yǎng)宜飲食調(diào)理》[22]敘述了梨汁可治中風之言語不利。梨既是食物又是中藥,其出自《名醫(yī)別錄》。作為果實,《備急千金要方·食治》[23]敘述梨汁可“除客熱氣,止心煩”??蜔釟庖恢竿鈦淼臒嵝?二指虛熱或假熱?!侗静萸笤穂24]敘述梨汁同霞天膏、竹瀝、童便服用可治療中風痰熱的癥狀;梨汁和牛黃服用也可治療急驚風熱痰壅?!兜崮媳静荨穂25]敘述:“乳梨,味香,治中風”?!侗静萸笤穂24]記載:“梨,氣寒味甘……然方書又謂其治風熱,中風卒瘖,除賊風,吐風痰……心脈弦長堅搏,則舌卷難言……故能裕肺陰以平風木之陽邪”。書中認為梨性寒涼,味甘甜,可潤肺涼心,祛除熱痰,眾人皆知其特點可清熱,治風熱的同時還可治突然失音的中風之癥,以及頭暈目眩,眼目干澀,左癱右瘓,四肢麻木蜷縮,行動顛跛等痰擾肝經(jīng)之風痰證。觸診心脈端直而長,按如琴弦,皆因肝膽氣郁導致脈弦。舌澀言語不利,是因腎之陰精不能上達于肺,導致肺陰不足不能濡養(yǎng)心氣,肝屬木,中藏相火,根據(jù)五行生克規(guī)律,木盛則火熾,即能生風也,陽氣侵害陰氣故致失音。梨為春季開花,秋季結(jié)果之物,春屬木,秋屬金,即本為風木之氣所化生,而由金氣所結(jié)果,故能滋養(yǎng)肺陰以平息風木所生之陽邪?!侗静菔觥穂26]記載:“陽搏陰則為瘖。梨稟金氣之?!什荒懿帯?。論述了陽氣侵害陰氣導致發(fā)音不出,梨于秋季結(jié)果,故有金氣特性,可滋養(yǎng)化生真陰之氣,使因風而鼓動的陽火不能侵害損傷陰氣。上述古籍均講述了梨治療中風卒瘖的原理,為臨床治療中風后失語提供理論治療依據(jù)。
2.6 《壽世青編》關于食療治療中風
《壽世青編·風門》[27]論述了羊脂粥可治療半身不遂的中風,即一側(cè)肢體不能隨意運動。藥膳方包含:羊脂、粳米、蔥白、生姜、椒、豉煮粥。每天服用一具,十日后即可見效。羊脂見于《備急千金要方·食治》[23],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脂肪油。味甘,性溫,無毒。補虛,潤燥,祛風,化毒。與粳米、蔥白、生姜、椒、豉同煮為粥。書中還論述了烏雞臛可治心胸中煩擾,言語澀悶不利,或手足發(fā)熱的中風。食材包含:烏雞半斤(細切),蔥白一把,煮熟后,加麻子汁、鹽、姜、椒,再將其煮熟后,空腹服用。《壽世青編·濕門》[27]論述了仙靈脾酒可治半身不遂的中風,即癥見半側(cè)肢體運動障礙,麻木疼重,甚則廢而不用。服用后可使筋骨強健。藥膳方包含:淫羊藿500 g,浸入無灰酒360~600 g,封存三日后可服用。此方出自《本草綱目》,仙靈脾亦稱為淫羊藿,性辛、甘,溫,歸肝、腎經(jīng)??芍文I陽不足所致的陽痿、尿頻、腰膝無力,風寒濕痹或肢體麻木,亦可治更年期高血壓[19]?!短绞セ莘健穂28]記載酒制后的淫羊藿能夠增強溫陽散寒的功效,且能活血通絡,“治偏風,手足不遂,皮膚不仁:仙靈脾一斤,細銼,以生絹袋盛,于不津器中,用無灰酒二斗浸之,以厚紙重重密封,不得通氣,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旋開,每日隨性暖飲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壽世青編·燥門》[27]論述了紫酒可治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的中風,還治療項背強急,腰背反折,腹部脹大如鼓不消,甚則腹皮青筋暴露,四肢不腫或微腫等癥狀。藥膳方包含:雞糞一升,炒焦后投入酒中,待酒中顏色變紫,即可服用。《壽世青編·藥品制度法》[27]論述了生地黃可治中風。有研究對中國產(chǎn)熟地黃、干地黃藥效上探討對血管內(nèi)血栓形成綜合征作用進行比較,認為對內(nèi)毒素誘導的大鼠血管內(nèi)血栓癥,中國所產(chǎn)豬膽狀的粗熟地黃能夠強烈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灶及單純性壞死[29]。中國產(chǎn)地黃有顯著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除生地黃外的各種地黃均有抗血纖溶酶的活性?!秹凼狼嗑帯げ『笳{(diào)理服食法》[27]記載:“中風后,忌服辛散香燥等藥,及豬、羊、鵝、魚腥、蕎面、芋、蛋,滯氣發(fā)病等物”。
歷代名醫(yī)在治療心腦疾病時,均認為“血瘀”為此類疾病發(fā)病之根本病機,其為高血壓病、腦梗死、冠心病等危重病癥的主要病理基礎,亦是構(gòu)成心腦疾病最關鍵的危險因素[30]。隨著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在老年人防治心腦疾病方面越來越重視。藥食同源的中藥食材不僅可安全食用,還可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也是傳統(tǒng)中醫(yī)未病先防特色理論的體現(xiàn)。本文梳理14本古籍文獻,發(fā)現(xiàn)治療心系疾病及腦卒中的記載中,涉及活血化瘀類藥食同源藥膳粥9方、果品12味、動物食材2味、藥膳酒2味、中藥處方3劑、活血化瘀類中藥12味。上述藥物食材大多可治療中風、腦卒中,具有活血化瘀、通行血脈的功效。對于部分藥物,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也對其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機制進行闡述。綜上,上述藥膳均具有預防及治療心腦疾病的基礎,但是否可長期日常服用還需進一步研究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