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蘇州供電分公司 郅 靜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Capacitive Voltage Transformer,CVT)是電力系統中重要的保護和計量設備,因其具有體積小、絕緣性好、避免鐵磁諧振等優(yōu)點,目前在110kV 及以上電力系統廣泛應用[1]。
2018年11月15日, 某500kV 變 電 站 內 主 變500kV 側C 相CVT 進行預防性試驗時,發(fā)現其上節(jié)電容分壓器(編號:***H)介質損耗明顯變大,電容量也較上次預防性試驗值變大,數據對比見表1。
表1 上節(jié)電容分壓器試驗數據對比表
根據國網公司《輸變電設備狀態(tài)檢修試驗規(guī)程》,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電容量初值差不超過±2%(警示值),介損不超過0.25%(膜紙復合)(注意值)[2-3]。由表1可得,上節(jié)電容分壓器兩值均已超標。因此,利用替代設備對故障CVT 進行了更換,故障CVT返廠檢查、解體。
該CVT(電容單元編號:***H/M/L)于2003年10月生產,其上節(jié)電容分壓器如圖1所示。
圖1 上節(jié)電容分壓器外觀
2018年12月4日,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運維單位相關專家在廠家對故障CVT 進行檢查,解體前,對該CVT 進行介質損耗因數及電容量測量試驗,數據見表2。
表2 介質損耗因數及電容量測量試驗數據
該CVT 的單節(jié)分壓器有84個電容元件,當1個電容元件被擊穿時,電容量會增大1.2%。如果把中節(jié)分壓器電容量的變化看作兩次測試之間的固有偏差,那么上節(jié)分壓器電容量實際變大2.83%-0.35%=2.48%,相當于2個元件擊穿的變化量。因此,推測上節(jié)分壓器故障原因為有2個電容元件被擊穿。
對故障的上節(jié)電容分壓器進行解體,拆掉電容器瓷套后,發(fā)現電容器底板有碳化顆粒,如圖2所示。
圖2 電容器底板上積碳
觀察元件外觀,從上往下第29、30個元件引線片處可見放電發(fā)黑痕跡(如圖3所示),逐一檢測84個元件的電容量,電容元件的標準電容值為1.26μF,測試發(fā)現第29、30個元件的容量值異常,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解體后電容元件檢測值
圖3 第29、30個元件之間接線片處發(fā)黑
解體后發(fā)現第29、30個元件擊穿痕跡嚴重,如圖4至圖8所示。
圖4 第29、30號電容元件
圖5 第29號元件外層擊穿痕跡嚴重
圖6 29號元件向內擊穿痕跡逐漸減弱
圖7 第30號元件外層擊穿痕跡
圖8 30號元件向內擊穿痕跡逐漸嚴重
因此,解體后結果驗證了之前的推測,上節(jié)電容分壓器數據異常的原因就是第29、30個電容元件被擊穿。
由解剖情況看,CVT 上節(jié)電容分壓器的電容值變大的原因是2個電容元件擊穿,介質損耗變大原因是元件擊穿產生的游離碳析出了損壞元件,對絕緣油造成污染。
發(fā)生擊穿的是從上往下數第29、第30號元件,而分別和二者相鄰的第28、31號元件完好。對29、30號元件進行拆解,發(fā)現兩個元件擊穿的狀態(tài)有所差異:30號元件擊穿痕跡是從內部向外部發(fā)展,中間部位痕跡嚴重,痕跡由元件內部向外部延伸,逐漸減弱,但向上貫穿到元件外部和29號元件的結合部;緊靠30號元件上部的29號元件擊穿則由外部向內部發(fā)展,外部擊穿痕跡最嚴重,放電痕跡向元件內部延伸,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這種現象可以判斷設備故障的源頭應是30號元件擊穿,30號元件擊穿產生的熱量或電火花影響到上部相鄰的29號元件,致29號元件的絕緣介質損壞,元件擊穿。
30號元件擊穿的原因,由于擊穿部位已經融為一塊,已經無法具體確定。從設備運行環(huán)境來看,設備長期運行過程中可能受外來侵擾,如雷擊等,導致元件擊穿;從制造廠家方面分析,可能在元件卷制過程中某點的絕緣介質受到污染或損傷,導致局部絕緣性能降低,設備經過十多年運行,絕緣劣化最終導致元件擊穿。
因此,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在設備運行中嚴格按照試驗周期進行試驗,及時關注試驗數據,以便及時發(fā)現缺陷,另一方面出廠驗收、現場安裝等環(huán)節(jié)要對各元件仔細排查,嚴把質量關,以免對設備投入電網使用造成隱患和缺陷[4]。
本文對CVT 例行試驗中介損值及電容量偏大的異常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根據返廠后測試數據推測上節(jié)分壓電容器中有2個電容元件擊穿,對其解體后,仔細觀察了各部件情況,并對各元件電容值進行了測量,發(fā)現第29、30個元件被擊穿的事實。同時,通過對這兩個元件的擊穿痕跡推測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對今后的工作總結出了寶貴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