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陌生人,有的只是還沒認識的朋友。
2019年是我拍攝紀錄片《一百種生活》的第二個年頭,當時我覺得自己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瓶頸期,很需要和身邊的朋友多一些交流。有一天,我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環(huán)顧四周,忽然覺得,自己可以在這間房子里制造一些美好的故事。
我決定每周末邀請6位朋友,到我家里一起共進晚餐。我當時在上海租房,客廳里種了一棵小樹,我們就圍坐在樹的周圍,點亮蠟燭講故事。后來我把那間小屋起名叫“森林小屋”。我希望來到這里的朋友,就像精靈飛回自己的森林一樣,感受到自由和美好。
“森林小屋”活動最開始是免費的。第一批活動成員是我邀請的身邊的幾位好朋友,后來他們又帶來了各自的朋友,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森林小屋”活動。我意識到,我或許可以設(shè)計一個輕量化的收費模式。我為森林小屋定制的收費標準是這樣的:單場每人129元;年卡588元,全年6場。之后,一些“森林小屋”的客人也成為我拍攝《一百種生活》的參與者,而“森林小屋”活動整整舉辦了50期。
50期活動里,有為理想而工作的獨立女性,有一年換一座城市生活的瀟灑青年,有在自己房間里栽滿植物的畫家,有環(huán)游中國488天后歸來的背包客……他們既是聽故事的人,也是講故事的人。
我尤其喜愛和年長于我的人交流—和他們對話時,就像和未來的自己對話。當我和32歲的人交流時,我會想了解什么是他們?nèi)⒌摹袄锍瘫?,以此來勉勵自己;當我?2歲的人交流時,他們中有人告訴我“一定要保持熱情,因為那非常難得”,我也由此更加珍惜我的每一歲。
所以很多時候,是他們的故事幫我解答了現(xiàn)階段的我所面臨的一些人生疑惑。我站在“25樓”,看到腳下的河流被山擋?。豢伞皹巧稀钡呐笥迅嬖V我,他們看到的是,河水繞過崇山蜿蜒匯流,最終注入汪洋大海。
最開始,“森林小屋”只是在我的那間公寓里舉辦,后來我把它搬進了上海不同風格的城市民宿里,石庫門弄堂、法式老洋房、屋頂閣樓……我?guī)е笥褌內(nèi)サ讲煌姆孔永?,感受房主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面聆聽他們的故事。這樣的創(chuàng)設(shè),我稱之為“移動的森林小屋”。不同的房子里包容著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生。
活動參與者的到來也給了我更多了解各行各業(yè)最新資訊和有趣故事的機會,豐富了我的世界。每一場活動,都仿佛為我打開了6扇觀察他人人生的窗戶,此刻我是在“收集能量”。這種“能量”收集得越多,人眼睛里的光就會越亮。
“森林小屋”的舞臺沒有鎂光燈,沒有看臺,沒有話筒和音響,只有6個普通的人和一根小小的蠟燭。這里就是“森林小屋”,是我與朋友們的烏托邦。
公子伊,“熱愛型商業(yè)模式”提出者,24歲上榜“福布斯中國U30”,商業(yè)IP顧問,出版財商書《熱愛點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