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薇
〔摘? ? 要〕? 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觀察和記錄能力十分重要。這不僅可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也能使其更好地適應小學的要求。隨著越來越多的幼兒科學小實驗活動的普及,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變得尤為關鍵。通過觀察和記錄,幼兒能夠積累知識,培養(yǎng)好奇心,并逐漸發(fā)展科學思維的基礎。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更好地引導幼兒參與科學小實驗活動,鍛煉他們的觀察記錄技能。
〔關鍵詞〕? 幼小銜接;科學實驗;觀察記錄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5? ? 127-129
幼兒科學小實驗活動在幼兒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然而,幼兒在觀察記錄能力方面常常面臨挑戰(zhàn)。他們需要有效地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以便更好地理解科學現象。因此,本文對此進行分析,旨在提高幼兒的觀察記錄能力。
一、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活動的必要性
從幼小銜接的角度來看,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活動具有必要性,因為這為幼兒的綜合發(fā)展和順利過渡到小學提供了關鍵支持。首先,科學小實驗活動有助于提前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細致性。這些活動要求幼兒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數據,進行分析和推理,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觀察技巧和注意力,將為其小學的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其次,科學小實驗活動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與小實驗,幼兒需要提出問題和積極尋找解決方法,這可以促進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為其小學的學習和解決生活問題提供了重要技能。此外,科學小實驗活動也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在實驗中,幼兒通常需要與其他幼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社交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為其適應小學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準備。另外,開展科學小實驗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親身參與科學小實驗,幼兒可以培養(yǎng)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激發(fā)求知欲,這不僅為他們在小學的科學學科學習提供了積極態(tài)度,還有助于其持續(xù)發(fā)展對科學的興趣。最重要的是,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活動有助于幼小銜接的順利過渡。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幼兒逐漸適應小學學習的要求和學習環(huán)境,減輕過渡時可能出現的學習壓力。它們?yōu)橛變禾峁┝艘粋€平穩(wěn)的學習過渡,使幼兒能夠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要求。
二、鍛煉幼兒科學小實驗活動中的觀察記錄能力
(一)采用個性化記錄內容的方式
個性化記錄內容是根據幼兒的個性需求定制記錄的方式,其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實驗主題、記錄方式和記錄材料。教師可以與每個幼兒進行個別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風格。這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選擇與幼兒興趣相關的實驗主題,例如動植物、化學反應或物理現象等。選擇與興趣相關的實驗主題將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他們更愿意參與觀察和記錄。同時,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個性化的記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對于大班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嘗試更多的文字描述、構建觀察表格等,以提高他們的記錄能力。其次,實施個性化記錄內容時,教師還應鼓勵幼兒提出問題。這有助于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例如,如果一個幼兒在實驗中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教師可以鼓勵他提出問題,例如“為什么會這樣發(fā)生?”或“如果我們改變某些條件,會發(fā)生什么?”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幼兒更深入地思考和記錄他們的觀察結果。
實驗示例:植物的生長實驗。
首先,教師要了解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如果一個幼兒對花卉感興趣,就可以選擇與花卉生長相關的實驗主題。同時,教師應考慮幼兒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對于大班的幼兒,可以幫助他們構建觀察表格,讓其記錄植物的高度、葉子的數量等數據。在實驗中,教師可鼓勵幼兒提出問題,例如“為什么植物會生長?”或“什么因素影響了它們的生長?”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更深入地觀察和記錄實驗結果。
(二)采用適應幼兒認知水平的記錄方式
針對大班的幼兒,應選擇更直觀的、適合他們年齡和發(fā)展水平的觀察記錄方式,可以包括圖畫、繪畫、涂鴉,以及初步的文字記錄。大班的幼兒通常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和描述能力,但仍需以簡單和具體的方式記錄自己的觀察。
首先,對于大班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使用繪畫方式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例如,可以讓他們用彩色筆描繪實驗中的變化,如顏色的變化或物體的形狀。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可視化方式更容易理解和表達。另外,對于大班的幼兒,還可以引導他們使用簡單的文字記錄,可以包括使用標簽描述觀察到的事物,如“太陽”或“植物”。文字記錄可以幫助他們開始建立文字與觀察結果之間的聯系,同時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年齡較大的大班幼兒,可以逐漸引導其嘗試更多的文字描述、觀察表格等記錄方式。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記錄能力,使其能夠更詳細和系統(tǒng)地記錄實驗結果。同時,還可以鼓勵幼兒提出問題,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觀察和記錄,并增強其思考和好奇心。此外,根據不同實驗的性質,應選擇適當的記錄方式。例如,對于涉及物理性質的實驗,如顏色變化、形狀變化等,繪畫方式可能更合適;而對于需要測量和記錄數量的實驗,如物體的尺寸、數量等,可以鼓勵大班幼兒使用觀察表格或圖表記錄數據。逐漸引導幼兒使用專業(yè)的科學術語描述觀察結果,有助于培養(yǎng)其科學思維和語言能力。
實驗示例:溫度變化實驗。
首先,對于大班的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其使用繪畫方式記錄溫度變化實驗的觀察結果。例如,他們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溫度計標示不同溫度的變化,或者用簡單的圖示表示實驗中的溫度變化。這樣的方式適應了幼兒的認知水平。對于能力較高的幼兒,則可以引導其使用觀察表格記錄溫度變化的數據。他們可以在表格中列出不同時間點的溫度讀數,并使用圖表以可視化這些數據,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記錄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在實驗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如“為什么溫度會變化?”或“如果我們改變加熱時間,會發(fā)生什么?”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幼兒更深入地思考溫度變化的原因和影響,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觀察記錄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記錄表達方式
對于大班的幼兒,采用多元化的記錄表達方式是非常有益的。這有助于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風格和個體差異,同時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表達觀察結果。
首先,繪畫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多元化記錄方式,特別適合大班的幼兒。他們可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如實驗中的物體、顏色變化、形狀等。繪畫是一種直觀的方式,可以幫助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實驗結果,同時提高其觀察技能。另外,攝影也是一種有效的記錄方式,特別適合與實驗相關的視覺現象。大班的幼兒可以使用相機或智能手機拍攝實驗中的關鍵時刻,如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化學反應的顏色變化等。這樣的圖片記錄不僅可幫助他們保留實驗過程的關鍵信息,還能激發(fā)其興趣和好奇心,促進他們觀察技能的提升。其次,文字描述是另一種多元化記錄方式,有助于大班的幼兒提高語言能力。他們可以使用文字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寫下實驗中的觀察、想法和發(fā)現。這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更清晰地傳達自己的觀點。此外,聲音記錄也是一種有趣的方式。大班的幼兒可以使用錄音設備或智能手機錄制他們觀察到的聲音,如動物的叫聲、風的聲音等。這種方式強調聽覺感知,有助于幼兒更全面地記錄實驗中的信息,并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其更深入地參與到實驗中。
實驗示例:聲音的傳播實驗。
首先,教師鼓勵大班幼兒使用攝影記錄方式。幼兒可以使用相機記錄聲音的傳播實驗,例如敲擊不同材料的聲音、聲音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傳播等。這樣的圖片記錄能夠幫助幼兒保留實驗中的視覺信息,并激發(fā)他們的觀察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使用文字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例如,他們可以寫下聲音的特點,如響亮、柔和、高音、低音等,以及聲音在實驗中的傳播路徑。文字描述有助于幼兒更清晰地表達他們的觀察。此外,也可以應用聲音記錄方式。幼兒可以使用錄音設備記錄實驗中的聲音,例如錄制聲音在室內和室外的不同傳播方式,這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聽覺感知和觀察技能。通過多元化記錄表達方式,幼兒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滿足其不同學習偏好和感知方式。
(四)采用提出問題激發(fā)好奇心方式
首先,教師應鼓勵大班幼兒在實驗開始前或過程中提出問題,可以涉及實驗的目標、預期結果、原理或其他相關主題。例如,如果實驗涉及植物生長,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提出問題,如“為什么植物需要陽光?”或“植物的生長速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樣的問題有助于引導幼兒思考實驗背后的原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提出“如果……會發(fā)生什么?”的問題。這種類型的問題鼓勵幼兒進行假設和推測,例如“如果我們不給植物澆水,會發(fā)生什么?”或“如果我們改變光照時間,植物的生長會有什么變化?”這些問題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實驗和記錄過程。其次,教師應鼓勵幼兒在記錄中包含對問題的探討。在觀察記錄中,幼兒可以記錄他們的問題和猜想,并在實驗結束后嘗試回答這些問題,這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思辨能力和對科學方法的運用。此外,教師可以提供引導性問題,幫助幼兒更深入地思考實驗結果。
實驗示例:水的狀態(tài)變化實驗。
首先,教師鼓勵幼兒在實驗開始前提出問題,例如“當我們加熱水時,它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或“為什么水會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這些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實驗的目標和結果,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提出問題,例如“如果我們改變加熱的時間,會發(fā)生什么?”或“不同溫度下水的狀態(tài)變化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和記錄實驗過程中的細節(jié)。記錄中可以包含幼兒的問題和猜想,例如記錄水的溫度變化、觀察到的氣泡產生等。在實驗結束后,幼兒可以嘗試回答問題,并總結實驗結果。
(五)采用促進幼兒合作和互動的方式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合作進行實驗。這意味著讓幼兒一起參與實驗,分工合作,共同觀察和記錄。例如,一個小組的幼兒可以負責觀察實驗現象,另一個小組的幼兒可以記錄觀察結果。這種合作方式有助于幼兒相互學習、分享知識、互相幫助,從而提高觀察記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在實驗過程中,幼兒可以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討論可能的解釋和答案,提出問題并一起尋找答案。這種互動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思辨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并提高其觀察記錄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合作實驗設計。在某些情況下,幼兒可以一起制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材料和方法。這種方式可以鼓勵幼兒思考和討論實驗的目的,如何記錄觀察結果,以及如何合作完成實驗。通過參與設計,幼兒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實驗,提高觀察記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在觀察記錄中互相提出問題。例如,一個幼兒可以提出問題,另一個幼兒可以嘗試回答。這種互相提問和回答的過程可以幫助幼兒深入思考觀察結果,促進互動和學習。
三、結語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之間實施的一種過渡和銜接活動,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在幼小銜接中推行和普及科學小實驗活動,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培養(yǎng)觀察記錄能力的方法,以構建更有益的教育環(huán)境。積極探索策略,加強合作和互動,可以幫助大班幼兒更好地參與科學學習,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丹.幼兒園科學小實驗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究[J].兒童與健康,2022(10):36-38.
[2]王永林.開展科學小實驗?提高幼兒探究能力[J].甘肅教育,2022(13):83-86.
[3]蔡榮榮.幼兒科學小實驗活動中觀察記錄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啟迪與智慧(中),2021(2):13.
[4]莊蓓麗.讓邏輯思維更進一步:淺談小班科學小實驗中記錄表對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促進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4(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