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特勒支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文學(xué)之都”,文學(xué)歷史悠久。
荷蘭北部第一本印刷書籍在這里出版,逐漸吸引笛卡爾、洛克和黑格爾等哲學(xué)家與作家的參與。我曾就讀于烏特勒支大學(xué)(Utrecht University),有一段“文學(xué)事實”(literary fact)想要和大家分享:歐洲第—位女大學(xué)生、荷蘭詩人安娜·瑪麗亞·范·舒爾曼(Anna Maria van Schurman)就來自本校,她以詩歌為旗幟,—直在為17世紀女性受教育的權(quán)利而奮斗。
我居住在離學(xué)校15分鐘自行車距離的Ravenoord附近,它在市中心以南,街區(qū)有著羅馬式的“十字形”(traiectum)城市設(shè)計,這個地區(qū)基本上有著旅人對荷蘭的一切“刻板印象”:狹窄的青石板路、紅磚小房子、古老的運河和無數(shù)沿河酒吧。市中心也同樣由羅馬人創(chuàng)立,比阿姆斯特丹、萊頓還要古老,道路之下,萊茵河劃出無數(shù)條藍綠色的脈絡(luò),橫亙整個城市。然而,為這座城市賦予活力的不僅僅是蜿蜒的水道,在烏特勒支行走時,還有腳下“生長的文學(xué)”。
沿著市中心的老運河(Oudegracht)街道,你會發(fā)現(xiàn)文學(xué)文本出現(xiàn)在眼前的每個角落:建筑物外墻、牌匾,甚至街道照明燈柱上。每個星期六下午1點,石匠協(xié)會的石匠都會在街道兩旁的石道上鑿—個字母,組成一首永無止境的詩。這是一項名為“烏特勒支字母”(De Letters van Utrecht)的城市詩歌計劃,靈感來自于美國的“萬年鐘”項目:如果人類還能再活1萬年,—座走了萬年的座鐘可作為人類延續(xù)文明努力的見證?!盀跆乩罩ё帜浮被饡赃@個創(chuàng)意為靈感,于2012年啟動了這個項目,揭幕時已經(jīng)刻好了詩人魯本·梵·高(Ruben van Gogh)的—段詩句(648個字母),這樣就把項目啟動時間前溯到2000年1月1日。通過每周在大地上刻一個字母這種緩慢的詩歌創(chuàng)作方式,給石頭賦予生命和故事,讓詩歌與時間一起永恒。
詞的形成大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句子則平均需要3年。這項詩歌計劃是—個緩慢而美麗的過程,每年大約增長5米,如今已經(jīng)有了1158個字母。最新—位參與的詩人是烏特勒支詩人協(xié)會的詩人安妮·布魯克斯瑪(Anne Broeksma),她同時也是一名律師。關(guān)注這個“詩歌界龍角”,你永遠能找到歐洲最有趣的詩人們。聽說到了2080年,這首詩將延伸300多米到街道Ledig Erf(荷蘭語意為“空蕩蕩的院子”)。
閑來無事我總愛沿著這些字母行走,從遠方走回到第一個字母,體驗詩歌在腳下生長的趣味。我在此粗略翻譯一下這首無盡詩歌的開頭,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詩歌的魅力:
你必須從某處起,給“過去”一處庇所,“現(xiàn)在”日益渺小,你走得越遠越好。繼續(xù)吧,留下你的足跡,世界是你的街道……
烏特勒支是著名漫畫形象nijntje(即“米菲兔”)的故鄉(xiāng),烏特勒支漫畫家迪克·布魯納(Dick Bruna)于1955年創(chuàng)作了米菲這個形象,正是由于米菲兔,全球數(shù)以百萬計的兒童愛上了讀書。烏特勒支因此設(shè)計了自己的城市宣言:“烏特勒支,—個讓你學(xué)會讀書的城市。”
確實如此,這座城市里無數(shù)的休閑場所讓我學(xué)會甚至愛上了讀書。
烏特勒支很小,半小時就能從我住的Ravenoord逛到東北部市中心。夏日將至,沿著運河走—走也不錯。河岸兩邊布滿米赭色枝葉,難得一見的陽光透過枝葉像碎米粒,從咖啡館、花園餐廳到煎餅屋,以下就是我的閱讀私心指南:
位于Wagenstraat 50的咖啡館Broodnodig op tSpoor是我在烏特勒支最喜歡的地方之一,無論陽光是否燦爛,都讓人感覺有一種古雅的氛圍,讓人迷失在另一個世界。這家咖啡館位于Whilemena公園前的火車軌道旁,是坐下來觀看人來人往的理想場所。在這里度過一個下午,吃胡蘿卜蛋糕,喝薄荷茶,閱讀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的《達洛維夫人》:“不必著急,不必發(fā)光,只需做自己。”(No need to hurry.No need to sparkle.NO need to be anybody but oneself.)這座咖啡館是旅人的最佳休憩地。
我最喜歡的另—個地方是位于Mariaplaats 42的小小角落Le Jardin。
它嵌在古樸的街道一角,安寧舒適,是我心里閱讀的最佳地點。來到Le Jardin,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隱藏在植物叢中(咖啡館也是一家花店),在這座綠樹成蔭的神奇藍色小房子里,所有人相會于童話般的燈光下。
雖然這家餐廳的內(nèi)部很漂亮,種滿了各種可以想象到的植物,但我更喜歡坐在露臺上,喝杯咖啡或者讀—讀伊莎·戴利·沃德(Yrsa Daley Ward)的詩歌,度過百分百白日夢的—天。
這不僅是我最喜歡的閱讀地點,也是我在烏特勒支陽光燦爛時最喜歡的休閑地(眾所周知,荷蘭的陽光奢侈如鉆石)。這里距市中心25分鐘路程,由約2000×500米的矩形湖Grote Plas和主要遛狗的人使用的平地Kleine Plas組成。帶上喜歡的書,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野餐,也可以在湖中游泳,于湖光山色中愜意享受在這顆隱藏寶石中度過的一天。在這樣空曠燦爛的場所,我推薦閱讀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使女的故事》,環(huán)境的自由也要搭配意識的自由,這本反烏托邦小說再合適不過。
Het Muzieklokaal是這座城市的另一顆瑰寶,這里供應(yīng)全市最好的焦糖山核桃派,每周日還有現(xiàn)場古典音樂表演。帶上最喜歡的作家去這家時尚的小餐廳約會,享受生命吧!如果天氣晴朗,可以坐在咖啡館前面的露臺上,欣賞大教堂和烏特勒支最美麗的運河景觀。隨便點一杯白葡萄酒,讀一本喬伊斯(James Joyce)的書,假裝自己比喬伊斯更愛幻想,伴隨著現(xiàn)場演出的莫扎特音樂,音樂、美食和閱讀構(gòu)成最美好的現(xiàn)實生活。
另—處我的最愛,是森林里這間迷人的小煎餅屋。這座帶著風(fēng)車的紅色小屋坐落在河岸上,距離市中心僅20分鐘自行車路程,周圍環(huán)繞著各種探索森林的小徑。夏日暖陽伴隨熏風(fēng),和樂融融的氛圍是荷蘭人常說的“Gezellig”(這個詞在任何語言里都很難找到對應(yīng)的翻譯)。
除去夏日,我也喜歡在冬天蓋著毯子坐在露臺上喝熱巧克力,吃這家店最有名的蘋果餡餅,讀一些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書,在他如縫隙中的光芒一般的文筆里徜徉,再溫暖不過。
縮短我的私心閱讀清單是很困難的,無論你最終在烏特勒支的哪個地方閱讀,唯—可以確定的是,你都將被愜意夢幻的文學(xué)氛圍包圍!
作為一名“專業(yè)讀者”,我有嚴重的“出版情結(jié)”,現(xiàn)在,出版依舊是荷蘭塑造文化意識的重要手段。除了大的出版品牌De Bezige Bij,烏特勒支本地有荷蘭首個女性獨立出版社Chaos、關(guān)注少數(shù)群體生命政治的獨立書店及出版品牌Savannah Bay以及烏特勒支比較文學(xué)專業(yè)的出版廠牌Junctions。
出版品牌的存在依托著各家城市書店,在任何城市走進書店我都會有莫名的歸屬感,人生地不熟的局促瞬間—掃而空。如果你在地圖上搜索“書店”(即荷蘭語“boekwinkel”),至少有四五十個小紅點會冒出來:二手書店、旅游書店、各式獨立書店,花一天的時間徜徉在書海里,各式書刊供君挑選。
位于Telingstraat 13的書店Savannah Bay坐落在烏特勒支市中心,旁邊就是烏特勒支人文學(xué)院,是我心里的文學(xué)天堂。它以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的著名戲劇命名,是荷蘭第一家女性主義書店。該店成立于1975年,正值女性運動興起時期,讓這家書店有著多元化的核心:書品內(nèi)容多元,除了藝術(shù)、音樂、戲劇、文學(xué)批評、語言、流行文化、電影、歷史、社會科學(xué)、物理、宗教、靈性和心理學(xué)特別板塊,女性主義及少數(shù)群體內(nèi)容也十分豐富;其次,除了荷蘭語書籍外,還有很多獨立出版的英文書籍及英文DVD,是烏特勒支必去書店榜首。
這是一家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反復(fù)光顧的書店,位于Oudegracht203,是烏特勒支圖像小說及漫畫愛好者的天堂。
作為一名研究圖像小說的比較文學(xué)專業(yè)畢業(yè)生,Blunder是我每周經(jīng)常去的場所。這家書店有三層樓:日本漫畫位于地下室,另外兩層則供應(yīng)各種優(yōu)質(zhì)的歐洲漫畫和圖像小說。盡管單本漫畫的銷量多年來一直在下降,但幸運的是,仍然有像Blunder這樣的商店讓它們保持活力。Marvel、DC、Image、Dark Horse、IDW的所有新漫畫,甚至是Archonia和Top Cow等很小的漫畫出版機構(gòu)都在這里有—席之地。在書店巨大的排柜里你會發(fā)現(xiàn)成堆的60年代到現(xiàn)在的漫畫雜志、漫畫研究期刊過刊。你可以遇到漫畫愛好者Paul、行走的漫畫百科全書Edwin(有時還有他同樣熱心的同事Thijs)。敞開和大家聊聊天吧,我相信他們都很樂于和你分享烏特勒支的故事。
De Utrechtse Kinder顧名思義,是烏特勒支兒童書店,但不僅僅止于兒童書籍。它位于Ganzenmarkt 10,自1981年起佇立在烏特勒支地標|生建筑大教堂邊上,1994年后搬到了Ganzenmarkt。店主Dorothe Cras讀過自己店里的所有作品,逛完旅游景點的閑暇的午后,很適合在這里和Dorothe聊—會兒天。在文學(xué)之城購買伴手禮,肯定得是一本書吧!Dorothe對書評書籍、假期好書或?qū)W校主題書籍都有很多研究,來—趟你絕對不會失望。
來到世界“文學(xué)之都”,每年為期兩周的國際文學(xué)節(jié)怎么能錯過呢?
今年9月20日到10月5日,烏特勒支國際文學(xué)節(jié)(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Festival Utrecht,簡稱ILFU)又將與大家見面。
該活動起源于1980年,從第一屆荷蘭詩歌之夜(Nacht van dePoezie)演變而來。最初在TivoliVredenburg音樂廳舉辦(有2000個座位),以一場8小時的詩歌馬拉松開啟,“從早寫到晚”,吸引了數(shù)干名游客,直到如今仍然是荷蘭文壇令人津津樂道的事情。幾十年來,詩歌節(jié)逐漸發(fā)展成文學(xué)盛典,包含“詩歌大滿貫”(2002年)、“文學(xué)大師節(jié)”(2009年)和“City2 Cities國際節(jié)”(2011年)?;顒觾?nèi)容涵蓋多種文藝風(fēng)格和題材,從詩歌到青少年潮流小說、優(yōu)質(zhì)電影和音樂創(chuàng)作;從文學(xué)戲劇到視覺藝術(shù),應(yīng)有盡有。文學(xué)節(jié)期間,有各類大佬進行學(xué)術(shù)講座( ILFU Academy),也有全球頂尖出版社、小眾出版社和獨立作者與讀者們進行行業(yè)交流(ILFU Book Talk)。在這兩周時間內(nèi),推薦來休閑的書癡朋友帶上自己喜歡的裝備(我的朋友曾打扮成《麥田守望者》里頭戴獵鹿帽的男主角),和全球的文學(xué)愛好者一同參與這場文學(xué)冒險。
Kai
烏特勒支大學(xué)2019級比較文學(xué)專業(yè)碩士。烏特勒支獨立書店Savannah Bay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