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合肥的公益圈,有著“氣球姐姐”“袖珍媽媽”之稱的47歲彭霞是個名人。在合肥街頭的流動攤點中,身高只有1.1米的彭霞每天騎著拴滿氣球的電動車穿行在街市。她不僅組織和參加各類公益志愿服務(wù)活動近百場,還用自己賣氣球所得的微薄收入,資助了40余名貧困學(xué)生,用雙手托舉起他們的求學(xué)夢。
參與公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兒時的彭霞,因為身體“袖珍”,曾自卑過。2000年,她遇到了同樣身體殘障卻開朗愛笑的丈夫?!霸谒墓膭詈透腥鞠?,我一點點自信起來,走到了‘陽光下。我們倆互相扶持,開了間‘愛心商店。”彭霞回憶。
十幾年前,“愛心商店”關(guān)門。夫妻倆一合計,決定售賣氣球?!耙粋€氣球掙兩元錢,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七八十元。一個月下來,也就掙2000多元,再加上兩個人的低保,可以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p>
2014年,她參加了一次“助殘友買輪椅”愛心義賣活動?!爱?dāng)時,看到很多互不相識的殘疾人朋友互相扶助,還有好心人騎電動車跑了十幾公里來幫忙,特別感動?!敝螅业交顒咏M織方申請加入,每一次忙前忙后,她都特別滿足。
2015年,她又加入了“中國好人”宋國強的志愿服務(wù)隊,“教殘疾人朋友學(xué)習(xí)手工編織,等他們能做出像樣的成品,我賣氣球時帶著一起賣,可以為他們增加點收入。”直到現(xiàn)在,她仍堅持組織各種技能培訓(xùn),幫殘疾朋友“編織”希望和夢想。
這些年來,彭霞組織、參與過為環(huán)衛(wèi)工人等戶外工作者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到阜陽等地看望老人,給福利院兒童、白血病兒童等特殊群體捐贈物資等志愿活動,志愿服務(wù)時長達1000小時。
捐資助學(xué),托舉貧困孩子求學(xué)夢
2017年,彭霞無意中看到一條大學(xué)生因家庭困難面臨退學(xué)的新聞。
“當(dāng)時,我的孩子也正在讀高中,為了考大學(xué)拼搏。我特別理解那種拼搏之后又要退學(xué)的無助和絕望?!毕氲阶约荷钜彩亲浇笠娭?,彭霞試著和愛人商量:“咱們捐點錢吧,幫一把?!狈蚱迋z不謀而合,幾乎沒有猶豫,第二天,他們就去捐了500元錢。
500元、1000元、2000元……隨著捐出的款項越來越多,彭霞夫妻捐助貧困孩子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她收到的捐贈證書也越摞越厚。記者采訪時看到,40多本證書加起來已有半米多高,密密麻麻地擺滿了桌子。
彭霞的故事被報道后,她也遇到了一些陌生的“好心人”:“一位客人堅持用100元買一個氣球,說多出來的錢,讓我替他捐給需要的貧困孩子。還有人特地來買氣球?!?/p>
越來越多身邊的朋友在彭霞的影響下投身公益,她也在幫助別人中收獲著快樂。
(摘自《中國婦女報》 王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