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經(jīng)驗豐富的班主任也難免會遇到小團體問題的困擾。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削弱班集體的凝聚力,甚至加劇師生矛盾,嚴重影響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
今年,我又接手了一個六年級的后進班,班上就有一個由張帥、劉宇、張可飛(均為化名)等三個男孩組成的“鐵三角”。他們每天早早地就來到學校,卻不進校門,而是在校外閑逛,一起到小賣部、小吃攤買吃的,有時還偷拿攤主的零食,被發(fā)現(xiàn)后互相包庇。在校內(nèi),我這個班主任的課上他們還算守紀律,在其他老師的課上就經(jīng)常起哄、傳紙條、偷吃東西,甚至不交作業(yè)……課間則一起到別的班級“串門”、打架。一時間,他們的表現(xiàn)在校內(nèi)造成很壞的影響,讓老師們頭疼。有人向我反映,他們把零食分給其他同學,拉攏他們,小團體頗有擴大之勢。
解決“鐵三角”這個難題成了燃眉之急。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都知道,這種小團體的成員間關系都比較“鐵”,頗有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所謂江湖義氣。硬要拆散他們,很可能招致強烈反抗,因此必須講究方法和技巧。
我找到他們以前的班主任了解情況。原來,這三個孩子在四年級還挺乖的,只是偶爾不完成作業(yè),雖然經(jīng)常被老師批評,卻也沒有結成同盟。到了五年級,學校組織了一次重新分班,他們被分到同一個班級。由于學習成績都很差,于是“同病相憐”的三個人自然而然結成一個小團體。我左思右想,覺得“鐵三角”的成因在于他們沒有適應新的環(huán)境,沒有融入新的班級,都產(chǎn)生了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就是這種感覺使得他們逐漸走到了一起。因此,我決定對他們采用心理戰(zhàn)術完成分化瓦解。
我雖在表面上對“鐵三角”的劣行不聞不問,暗中卻在尋找著合適的契機。終于,機會來了。學校請來一名武術教練,要成立武術興趣小組。學生報名踴躍,但名額有限。
好動的“鐵三角”也沉不住氣了,跑到我面前說:“老師,我們也想?yún)⒓游湫g興趣小組!您看……”
看著這三個第一次向我低頭的小男孩,我心中一動,想了想說:“嗯,都參加可不行?。 ?/p>
他們?nèi)柿⒖烫痤^,異口同聲地提出疑問:“為什么?”
我微微一笑說:“學校給咱們班的名額只剩下兩個了,你們?nèi)齻€都想?yún)⒓硬豢赡堋?/p>
要不然,你們自己商量一下,看讓哪兩個同學參加?”
三個小家伙互相看了一眼,誰都不開口了。
這時,我說:“這樣吧,下周誰的作業(yè)完成得好,不違反紀律,誰就參加。但是,這事不由我一個人決定,要全體任課教師和全班同學一起投票決定?!?/p>
這之后,我開始悄悄地暗中觀察,“鐵三角”之間的關系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不再聚在一起惹是生非,而且也都按時完成作業(yè)了。
一周時間很快過去了,大家投票決定由張帥、劉宇參加武術興趣班。放學后,我把張可飛找到辦公室。
他低著頭對我說:“老師,我已經(jīng)很努力了!”
我說:“老師都看到了,只是他們倆更努力。如果你能在以后的兩周內(nèi)繼續(xù)好好表現(xiàn),我可以給大家做工作,讓你報名參加輪滑小組?!?/p>
果然,在以后的幾周中,“鐵三角”就土崩瓦解了。
反思:這些所謂的小團體,通常是由學習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常常違紀而被冠以“差生”的孩子組成。他們覺得自己被邊緣化,因而抱團取暖,同時又以更極端的方法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其實,他們內(nèi)心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尊重,當被認可的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所謂的“鐵”關系也就不重要了,他們會漸漸融入新的集體之中,“鐵三角”徹底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