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治安管理處罰法》還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guī)定》(以下簡稱《行政案件程序規(guī)定》),都規(guī)定了從重處罰條款,其中都包含“六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的條款,而關于“六個月”的起始時間如何計算是認定從重處罰的關鍵。有人認為,起算時間是第一次違法行為被決定處罰之日;也有人認為,起算趕間是第一次違法行為被決定處罰并執(zhí)行完畢之日。
基本案情:
2020年11月25日晚7時許,未成年人方某(2006 年4月出生),接到朋友王某(男,22 歲)的電話稱,在杭州市某廣場被人打了,需要幫助。方某聽后馬上打車趕到了現(xiàn)場。當王某用手指認了對面穿白色衛(wèi)衣的男子后,方某不問青紅皂白,直接上去朝白衣男子的臉頰打了一拳。隨后,王某和方某二人合毆了白衣男子。
實際情況是,王某在人行道上低頭看手機走路的時候被迎面走來的白衣男子不小心踩了一腳。白衣男子向他說了聲抱歉,但王某不依不饒,要求對方賠償人民幣 500 元。男子表示送他去醫(yī)院看一下,王某不肯。兩人相持不下,王某這才叫了方某之后,白衣男子報警。民警到達現(xiàn)場,將雙方帶回派出所進行調查處理。
經(jīng)查,方某有兩次前科,一次是 2020年 5月7日因盜竊被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區(qū)分局行政拘留10日(拘留不執(zhí)行);另外一次是 2020 年5月26日因盜竊被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區(qū)分局行政拘留12日(拘留不執(zhí)行)。
爭議焦點:
行為人曾于5月26日因盜竊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拘留不執(zhí)行),六個月之后的11月25日又因毆打他人違反治安管理,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期間開始日不計算在內,那本案是不是屬于“六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是不是應該從重處罰?
以案釋法:
六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如何認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對于六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的,應從重處罰。本案中,違法行為人方某曾于 2020年5月26日因盜竊被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區(qū)分局行政拘留12日(因未滿16周歲而拘留不執(zhí)行),而其涉嫌毆打他人的行為發(fā)生于11月25日,恰巧處于臨界的日期。如果認定為六個月內,則要從重處罰。如果無法認定,則對他的量罰沒有影響。
筆者認為,本案應當認定為六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
1.《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guī)定釋義與實務指南(2021年版)》關于“六個月”如何計算起止期限的問題有明確的解釋,即“六個月”的起算時間是指第一次違法行為被決定處罰之日,截止時間應當是第二次違法行為發(fā)生之時。以前地方上有解釋起算時間從第一次的違法行為被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并執(zhí)行完畢開始,但是實務指南上既然有明確的規(guī)定,就應按照指南上的規(guī)定執(zhí)行。方某是5月26日被行政拘留,11月25日又違反了治安管理行為規(guī)定,所以屬于“六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
2.根據(jù)《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guī)定》第三十五條之規(guī)定,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之時或者日不計算在內。也就是說5月26日當天是不計算在內的,從次日開始計算,往后推六個月就是至11月25日,所以方某正好處在六個月之內。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判處拘役六個月或者有期徒刑六個月,也是這樣計算的,即5月26日至11月25日為六個月的時間。另外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判處管制四個月也是這樣計算,即5月26日至9月25日為管制四個月的期間。所以,這樣理解也是符合《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和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