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每個中國人的心里,總有念念不忘的家鄉(xiāng)味道,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蘆、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媽媽現(xiàn)搟現(xiàn)包的餃子、圍坐一桌熱氣騰騰的火鍋……中華大地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每個地方都有各具特色的傳統(tǒng)美食。本期,我們通過繪本感受美食的溫暖與力量,品讀故事背后的溫情,品味中華飲食文化。
洞洞書里藏香甜
《口水滴答》
管 倚 著
張麗捷 繪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
這是一本讓人看著就忍不住口水滴答的繪本,書中選取了日常生活中的美食,有和節(jié)日相關的粽子、湯圓,有冬日的烤紅薯、夏末秋初的糖藕,有北方的驢打滾、南方的蝦餃,還有特定日子里象征美好祝愿的壽桃、定勝糕……各類美食讓人目不暇接。
這本書通過鮮艷的色彩、富有童趣的造型、朗朗上口的文字,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對美食產生喜愛。同時,利用立體設計體現(xiàn)互動性,比如,打開粽子和餃子的翻折機關,可以看到內部的餡料。通過圓形、三角形、菱形、螺旋形、正方形等形狀描繪美食,加深孩子對形狀的認知。
【共讀時光】
這本帶有立體機關的洞洞書,在閱讀過程中能調動孩子的多感官體驗。孩子可以用手摸一摸不同形狀的鏤空洞洞,打開翻折機關,探尋其中的秘密。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描述傳統(tǒng)美食,共讀時,建議家長為孩子朗讀原文,翻頁速度可根據(jù)孩子的需求調整,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感受圖文,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和想象力。封面和封底的長卷式設計是這本書的亮點,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展開平鋪書頁,提升孩子的讀圖能力。
【拓展活動】
形狀認知:美食剪影
書中出現(xiàn)了形態(tài)各異、造型別致的傳統(tǒng)小吃,我們可以用這些美食的影子來設計游戲。找出書中食物的形狀,將它們畫在黑色卡紙上,并剪下來。引導孩子按照對稱和非對稱形狀對它們進行分類,如果是對稱形狀,孩子可以試著折疊卡紙,找到讓圖形完全重疊的對稱軸。
手工制作:冰糖葫蘆串
動手做一做傳統(tǒng)美食冰糖葫蘆吧!將紅色的橡皮泥搓成大小均勻的圓球,依次穿到小木棒上,這個動作有助于發(fā)展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
一口一口吃到愛
《小星星的大月餅》
[美]林珮思 著繪
趙偉軒 譯
中信出版社出版
媽媽做了一個大月餅掛在天空中。小星星半夜醒來,忍不住上前咬了幾口。就這樣,小星星每晚偷吃幾口,將大月餅先啃了一小半,然后啃了一半,接著啃了一大半,最后只剩下一些小碎屑!媽媽發(fā)現(xiàn)小星星把月餅吃光了,雖然搖著頭,嘴角卻上揚。小星星也笑了……
作者出身于華人家庭,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接受西方教育,她將中國古老故事注入新思維與新元素,在繪圖中下了許多功夫。全書以黑色為底,一下把讀者帶入夜空,凸顯出金黃的月餅和燦爛的星星。小星星的兔子玩偶、墻壁上的月亮盈虧時鐘等元素,都有特殊的內涵,等待小讀者去發(fā)現(xiàn)和解讀。
【共讀時光】
這本書涵蓋了月相變化的含義和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典故,采取了虛幻與現(xiàn)實并存的新寫法,沒有高潮起伏、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但媽媽和女兒之間自然純真的互動與情感卻讓人動容。家長可以在夜晚與孩子共讀,一起感受愛,共享親子之間至真至美的情感。
【拓展活動】
科學記錄:月相盈虧
小星星代表著把月亮幻想成月餅的孩子,一天一天地“吃”出凸月、上弦月、蛾眉月、殘月……家長和孩子可以嘗試每晚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用望遠鏡觀察月亮,設計月相變化表,讓孩子畫一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食育活動:月餅大不同
廣式、蘇式、滇式、京式,不同地區(qū)的月餅有什么區(qū)別呢?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資料,了解不同月餅在產地、用料和制作方式上的區(qū)別,品嘗各種月餅。
花樣百變爭霸賽
《米團面團的終極較量》
七色王國 編繪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
稻谷和麥粒都覺得自己最厲害,它們決定進行一場廚藝爭霸賽!米面小精靈們捧上了元宵節(jié)的湯圓、清明節(jié)的青團、臘八節(jié)的糍粑以及多樣面點。最后,它們握手言和,合作了一道意想不到的美食。
這本立體書兼具好看、好玩的特點,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展示了各類食物的選材用料、制作過程,配合動手游戲、翻折機關等,讓孩子了解傳統(tǒng)美食。
【共讀時光】
南米北面,是我國南北方不同的飲食習慣。故事最后,稻谷和麥粒一起做了哪道美食呢?翻開最后一頁,你就會找到答案。共讀后,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捶捶糍粑、磨磨面粉、抻抻拉面,感受制作美食的趣味。
【拓展活動】
自然活動:麥粒與米粒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給稻子、麥子脫殼,觀察米粒和麥粒脫殼前后的外形特征,尋找麥粒腹部縱向的腹溝,以及米粒端部因稻谷脫殼而產生的缺角。
手工勞動:花式面點
米粉可以做成湯圓、糍粑、青團,面粉可以做成蛋糕、面包、面條。選擇一款喜愛的面點,了解它的制作流程,和孩子一起動手制作吧。